衛武營本事
為何不該錯過《魔彈射手》? 德語浪漫主義歌劇首部曲
在莫札特《魔笛》(1791)與貝多芬《費黛里奧》(1814)兩部德語歌劇鉅作之後,時任德勒斯登宮廷樂長的作曲家韋伯耗費三年時間細細創作,終在1820年完成歌劇《魔彈射手》。
在追憶行動中形塑自我---羅伯∙勒帕吉給我們的啟示
記憶中的魁北克,是羅伯∙勒帕吉創作靈感的來源。他在1995年拍攝的電影《告解室》(Le confessionnal),在一開場的影像中,觀眾能見到類似他後來的劇場作品《887》舞台上的公寓。這部電影獲得有加拿大奧斯卡之稱的金尼獎(Genie Awards)十一提名,最後抱走最佳電影、最佳導演與藝術指導等三項大獎,而這是勒帕吉第一部電影作品。
「講座專文」《魔幻時空大稻埕》國樂與馬戲的魔幻碰撞
魔幻時空大稻埕》是臺灣國樂團的一次大型跨界融合計畫,囊括了中生代作曲家王乙聿、巨彥博、櫻井弘二以多元風格譜寫樂章,還有劇場導演與詩人黎煥雄以詩人的心、以婉轉的口吻來敘事,加上陳星合所帶領的「合作社」展現新馬戲優雅、又帶著幾分神秘的姿態。在講座中,邀請到臺灣國樂團副指揮周聖文、馬戲指導陳星合、節目策劃傅寯對談,他們提及:「我希望這兩個不一樣的元素,超越時空,把觀眾帶進去百年前的大稻埕,在這個大稻埕這個魔幻世界裡面,去凝視一段浪漫的未盡之愛。」
比青春更遠的是⋯⋯
《庫維爾1975:青春浪潮》(Courville)是有「劇場魔法師」之稱的魁北克導演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的劇場新作。勒帕吉一向以其高原創性與高難度的舞台技術為觀眾所熟知,但他的作品首先以其豪華炫目引人入勝,看似天馬行空,卻注入了各種他欲分享的思索,在形式玩耍與翻轉間,啟用看待人生與世界的多重視角,引入全然新鮮的觀念。
最不圓滿的圓滿
2009年《狐仙故事》首演,寫下臺灣新編京劇最浪漫奇幻的一頁;2021年由於其故事架構的靈動性,製作團隊決定以4D Views及多媒體的視覺技術重新述說《狐仙》這個故事。原定除了在臺北戲曲中心演出之外,也在臺中歌劇院登台做場,怎奈與近些年數不清的表演團體所遭遇到的困境一樣,因著疫情,臺中場次取消了,而今欣喜此劇得以在衛武營與觀眾見面。
混種當代歌劇《天中殺》─專訪編劇暨導演鴻鴻
「再平常不過的房客退租,為什麼會引來一輛停了一年也不開走的卡車?為了清空家門,怎麼又得牽扯上警察、司法官僚體系,以及賴也賴不掉的人情世故?......」
黃泉路,有我陪你就袂孤單
「牽亡歌陣,既要勸亡,也要勸善。」每每有人問我,究竟牽亡是在變什麼”齣頭”,我都會舉二零一七年在臺灣大賣的韓國電影《與神同行》,只不過這相陪之人,換上了臺灣在地的藝陣老師。
櫻井弘二、鄭詠珊聯手打造音樂說故事劇場,帶你用耳朵體驗另類的虛擬實境——《湖底之鬼》
你能想像這個劇場裡黑到不能再黑,猶如一個巨大的黑洞把所有發光體都給吸了進去,而留在舞臺上卻是飽滿紮實的音樂、情感豐富的人聲,以及讓人身歷其境的音效,他們試圖關閉你的視覺感官,並填滿每個觀眾的聽覺與內心,讓想像力盡情地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