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最美好的是,讓劇場接住我們
我一直以來其實都很害怕觀賞「互動式」的演出,也對於充滿正能量的作品常常感到疏離,但過去幾年《好事清單》的演出,改變了我理解劇場為何仍然在當代社會裡如此重要的原因。這個簡單、質樸、充滿療癒的獨角戲,似乎提醒了我(們),為什麼需要和陌生人一起坐在劇場裡,共同分享著彼此的感受。
搞笑與漫畫的結晶:狂言
日本籍的朋友女兒來臺灣念大學。我好奇現今年輕人對日本傳統技藝有多大興趣。 「妳看過狂言嗎?」 「有啊,好像是國中時全學年一起去看的。」她說 我心想,原來是日本校外教學啊 「對了,演出的人好像叫『野村萬齋』。」 我不禁驚嘆出聲,這個校外教學也太奢華了吧!
我們都是『大玩樂家』
2022年2月,我與衛武營的藝術總監簡文彬打造了一場臺灣前所未有的音樂盛事,我們試圖打破古典與流行的界線——「大玩樂家」系列音樂會。這個構想是在疫情期間和簡總監閒聊中誕生的。我記得當時討論古典與流行音樂在營運與行銷管理上的差異,始終沒有結論。
誰的青春沒有鄉愁:那些年,我們一起聽的小蟲
你家裡還有鄭怡的唱片嗎?1983年當鄭怡推出《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專輯時,讓人備感驚奇。在此之前,鄭怡以演唱陳達的〈月琴〉聞名。大家都在問:以民歌手形象深植人心的鄭怡,怎麼突然唱起了有點流行味道的旋律呢?還有,鄭怡我們知道,可是這首歌曲的創作者小蟲又是誰呢?
【武營來開槓】|講座側記10月
有別於先前的【武營來開槓】由藝術家分享創作的所思所見,因應衛武營五週年慶舉辦的這場「一起來party!」,邀來了真實的居民與觀眾,在衛武營戲劇顧問耿一偉與木有枝劇場工作室負責人曾靖雯的帶領下,打破場館與民眾的第四面牆,邀請眾人大談各自對衛武營的所思所見。若說藝術是創作者的生活體現,這場講座就是進一步確認,衛武營是否在開館五年來,成功地扮演眾人親近藝術的橋樑。
【武營來開槓】|講座側記7、8月
歌劇是結合音樂與歌唱、戲劇與舞蹈、舞台與燈光、服裝與佈景,幾乎所有一切舞台表演元素的集大成綜合藝術,7、8月【武營來開槓】分別邀請師大音樂系博士候選人女高音賴珏妤以及音樂導聆人林仁斌蒞臨現場,從歌劇的演唱方式到歌劇的歷史與演進,讓現場觀眾們感受到數百年歌劇的演化與精彩之處,帶給觀眾們滿滿收穫。
雲門50 鄭宗龍《波》-潛行冷酷異境
我很少在觀看舞蹈節目前先做功課,通常都是直球對決,不喜歡的過一陣子也記不得了,奉行達爾文「物競天擇」之說,也不佔記憶體。
舞者將每一吋肌肉、每一個關節,都化成了波。——雲門50 鄭宗龍《波》看舞筆記
作爲一個偏食的觀眾,我絲毫不在乎作品用了哪些科技手法,那是創作者的功課,我只關注眼前看到的即可,如同饕客,我儘管享受大廚端出的美食,吃下肚,然後滿足。而身為雲門資深觀眾,我總是將舞團的一切視為一條長河,而非僅是眼前的短短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