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重新定義Mise en scène(場面調度)的舞蹈劇場《Kiss & Cry》
文|鄭秉泓(影評人)
如果要聊我的啟蒙導演,執導《托托小英雄》(Toto le héros)的比利時創作者賈柯.凡.多梅爾(Jaco Van Dormael)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位。
賈柯.凡.多梅爾出生於比利時,在德國長大,這個曾經在馬戲團當過小丑的人,出生時差點被臍帶勒死,有人把這個創傷連結到他的創作——持續探索生與死,作品有著嘉年華的歡愉,卻又在瞬間被突如其來的悲傷淹沒,總是在童真無邪與憤世嫉俗中擺盪,精神與身體可能分離然後又逐漸合一。
賈柯.凡.多梅爾的電影長片作品不多,除了《托托小英雄》,其他如《第八天》(Le huitième jour)、《倒帶人生》(Mr. Nobody)、《死期大公開》(Le tout nouveau testament)各自精彩。死亡,幾乎成為他共通的創作母題。《托托小英雄》不就是一個老人斷氣前對於這個殘忍世界的一次既酸澀卻又無比美好的回顧?事實上,賈柯.凡.多梅爾就和克里斯多福.諾蘭一樣,始終透過創作去解構拍電影和看電影,藉由倒帶、回放、重新剪輯等構築電影時間和空間的元素,去探索人從何而來要往哪去,以及自己是誰這類哲學大哉問。近十多年,賈柯.凡.多梅爾創作重心轉往劇場,由他擔任導演、比利時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Michèle Anne De Mey)為核心的手指舞蹈劇場,曾在疫情期間抵台並接受隔離,就為了演出《指尖上的幸福人生》(Cold Blood)。
在親眼所見之前,很難想像用指尖跳舞可能達到什麼樣的視聽震撼。一隻手,伸出兩根手指,可以鬆弛可以柔軟,可以飛揚可以俏皮,經過即時投影,讓現場觀眾體會電影如何形成,所以就只是這樣嗎?不不不,無論你如何猜想,甚至你已經搜尋了預告或各種影音檔案,這是一場,由手指主演,比馬戲更馬戲,比魔法更魔法的即時電影劇場,獨一無二。
蜜雪兒.安.德梅1989年創立阿斯特嘉舞蹈劇場(Astragales),以位於布魯塞爾的工作室為基地,推出超過30齣的原創舞作。當編舞家遇上電影導演,又是彼此人生伴侶,一開始持攝影機負責即時投影的茱莉葉.凡.多梅爾(Juliette Van Dormael)則是賈柯.凡.多梅爾與前妻所生的女兒,全家參與全團投入,舞台上的物件劇場像是被施了魔法金粉的南瓜,轉眼間化為不可思議的馬車。觀眾席的我們,未必能看清楚真實尺寸的物件與正在跳舞的指尖,但是舞台上斗大的銀幕,告訴我們每個換幕都是一個分鏡,每顆即時投影都是嘆為觀止的一鏡到底。
Mise en scène(場面調度)這個名字源自舞台,後來被電影借用,如今賈柯.凡.多梅爾讓這個早已與電影再也無法分開的專有名詞,以難以想像的方式回歸舞台,賦予它新的定義。當觀眾在劇場觀看即時投影,現地感受光影投射的魔法,舞台、物件、投影銀幕、劇場空間,甚至觀眾席上的每個人,都成了這個作品的一部分。
這是一齣由一隻手、一雙手、很多手演出的絕妙舞劇,有老電影的懷舊,有當代藝術的哲思,甚至有空前絕後的情色氛圍,不只吻和淚,還有愛與記憶,年老與死亡,以及重生。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一齣只能存在於劇場空間的神奇「電影」。
節目資訊
10/18(六)14:30、10/19(日)14:30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回家跳舞,在山海與聲光之間尋回部落靈魂
「臺東的土會黏人」,這句話是所有曾在臺東生活過的每個人心中獨有的情懷。十多年前,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從紐約林肯中心的聚光燈下謝幕,或許也是受到來自土地的感召,讓他突然有了想回臺東的念頭。而「回家」對於布拉瑞揚而言,既是一條真實蜿蜒的省道,也是一條必須用身體探勘、丈量的心靈長路。
為何李英愛與凱特布蘭琪都要演《海妲·蓋柏樂》
首爾LG藝術劇院今年為了紀念開幕25週年,找來以《大長今》紅遍亞洲的李英愛,在五月演出易卜生的《海妲·蓋柏樂》(Hedda Gabler)。李英愛在1993年剛出道,第一次演出舞台劇《炸醬麵》時,還到地鐵站派送傳單與貼海報。對李英愛來說,這一切都記憶猶新,她說:「就是這股衝勁,令我想再踏舞台。」李英愛將飾演把海妲的挑戰,比喻為解決一道難題的數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