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綻放,不必解釋——農村武裝青年寫給這座島的溫柔革命
©李宥融
文|陳德政
每一蕊花 攏有家己想欲展現的姿勢
欲按怎開花 毋免向啥人來解釋
愛家己 愛別人 親像我愛你
這段文雅的詞,來自農村武裝青年〈予你的歌〉,出自2023年發行的同名專輯。農村武裝青年成軍至今將近二十個年頭,在臺灣獨立樂壇,一直是性格鮮明的存在。他們光是團名就說了很多故事,一首首鏗鏘有力的歌,可以組成行動的詩篇。
2009年的出道作品《幹!政府》,關切土地正義與弱勢的一方。〈不願再種田〉傾訴出農人遭受的壓迫,〈守護樂生院〉則替當年撼動社會的樂生療養院發聲。主唱阿達彈吉他,也彈月琴,農村武裝青年初出茅廬,音樂裡流竄著一種急切感——音樂,是他們發聲的工具。
臺灣底層民眾面對的問題,何止政商勾結與土地徵收(他們用2011年的接續作《還我土地》繼續詰問這個議題),同樣切身的還有環境保育,以及自然界更大的變化。《幸福在哪裡?》讓聽眾品嚐到農村武裝青年的成熟,不但放大音樂的格局,更加寬了關照的視野:城與鄉,山和海,在這座島嶼上共生的動物。農村武裝青年替福爾摩沙譜寫著練習曲。
近年兩張作品《根》和《予你的歌》,更加確立他們結合民謠與搖滾的音樂語彙。阿達的琴藝愈來愈精進,其他團員——貝斯手蔡憲、大提琴俐君和打擊樂器阿芳,也磨合出最佳的攻擊角度。
如果音符能喚醒人心,他們的旋律犀利也溫柔,而阿達的歌聲,隨著年齡漸增,涵蓋了更深沉的情緒。
他們關切的社會議題,追求的平等正義,這麼多年來,是否跟著不斷進化的曲風,更加接近了那座理想國?
這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或許也用不著音樂人來回答。每創作出新的歌,他們的關懷就在裡面,只要那些歌仍繼續在巡演路上唱著,台下有新的歌迷願意張開耳朵認真地聽,那些關懷就有意義。〈予你的歌〉找來優秀的歌手王榆鈞合唱,搭配悠揚的提琴聲,每一朵花都有天生的姿態,不用向人解釋。
臺灣的美,共同生活在這座島上的人都瞭然於胸,也不用刻意「讓世界看見」。那樣的美,包括有一群悲憫的音樂家,用自己的藝術實踐著真誠的理念,希望在這個對立的時代,能用一首歌,創造出一塊多一點呼吸的空間。
今年秋天,農村武裝青年將到衛武營演出。我還記得世紀之初,衛武營還不是「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時候,剛離開新訓中心的我,曾在那裡「待撥」過幾天(新兵等待撥交下部隊的意思)。那時我穿著草綠色軍服,剛拍完濁水溪公社的紀錄片,在寬大得彷彿沒有盡頭的衛武營裡,想著退伍後要做什麼?
當時,農村武裝青年還沒成立。但我猜,阿達大概也聽過幾首濁水溪的歌,想著離開校園後,要弄一個樂團來革命。
節目資訊
9/24 (三) 20:00
►【衛武營小時光】農村武裝青年《予你的歌Hōo Lí ê Kua》
推薦閱讀
「當音樂響起,他們會想起曾經的自己」――專訪編舞家葉名樺
這場始於2023年的《遇見胡桃鉗的女孩》音樂芭蕾劇場,即將在2025年寫下最終章。三年的旅程像是一場不可能的任務,除了「面對挑戰、生出勇氣」的故事核心不變,編導葉名樺從第一年挑戰古典新編,戰戰兢兢跨出第一步,猶如首部曲中初探芭蕾的小女孩;到第二年,女孩長大、遇見新的困難,她在古典芭蕾的底蘊下,創造具當代美學的編舞;同步演奏的室內樂團,也在經典框架下帶來更細膩的柴可夫斯基。
向光的聲音,日常裡傾聽 ——黃裕翔的音樂劇場
黃裕翔的名字,最初走進大眾視野,是透過電影《逆光飛翔》。 電影最末,他在黑暗中彈奏,鋼琴聲如流水淌在觀眾的視野,是非常迷人感性的重要一幕。凡此以後,他持續在舞台上演奏、探索聲音,也感受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從電影走到劇場,與演員莫子儀、音樂家日京江羽人攜手打造《失眠的人》以及《夢遊的人》,乃至今年即將推出的全新作品《歡迎光臨笨蛋酒吧》,攜手同門師弟李宗霖、羅章恩共同呈現,此些都是他以音樂與世界連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