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匈牙利鋼琴家朗基的音樂不思議
文|瓦力唱片行
你還記得戴佐・朗基(Dezsö RANKI)是誰嗎?就是那位1969年於德國贏得舒曼國際音樂大賽的匈牙利鋼琴家,自此邀約不斷,合作的指揮包括梅塔(Z. Mehta)、桑德林(K. Sanderling)、費雪(I. Fischer)、馬捷爾(L. Maazel)、蓋提(D. Gatti)等人,但等等,如果他這麼厲害,現在的朗基在哪裡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個快問快答。你知道近代匈牙利有名的鋼琴家,除了朗基之外還有誰呢?答案是柯奇許(Zoltán Kocsis)和席夫(András Schiff)。這三人也被稱為「匈牙利鋼琴三傑」,在李斯特音樂學院也是同學。
儘管成名最早,朗基或許是最淡泊名利的一個。有些鋼琴家享受鎂光燈的焦點,最好的演奏常常是在Live當下的魔幻時刻,如李希特;而有些鋼琴家寧願把自己關在錄音間,早早就向舞臺告別,如顧爾德。
而朗基呢?儘管早年和Teldec、Quint和Denon三間公司發行許多被樂迷被奉為經典的唱片,朗基已經有20多年沒有錄製獨奏曲目了,公開演奏也少了許多,這使得他漸漸淡出愛樂者的視聽範疇之外。
朗基更在乎的始終是「你是否有話要說」。如果無話可說,那充其量不過是複製自己的藝術消耗,像時下某些許多號稱百科全書式的音樂家。朗基認為,偉大的音樂,始終來自偉大的生活。如果你為了音樂,委屈了心意,把自己活得很糟或很不快樂,那這樣創造出來的音樂,也很可能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最終也只會讓靈魂失去色彩。
但千萬別誤會朗基對音樂失去熱情。近年來朗基的演出著重在愛的呈現,例如和妻子的鋼琴二重奏。現在的朗基,絕非技巧衰退或不聞世事,他只是選擇一個更迎合自己心意的人生之路,演奏自己真正喜歡的音樂,不討好不退讓,在看似有限的曲目中,綻放的是無限的琴思。
聆聽朗基,總讓我想到羅馬尼亞鋼琴家魯普(Radu Lupu)。魯普律己甚嚴,拒絕出版大全集式的錄音,細心挑選自己的音樂而加以琢磨樂句,使之無處不美,無處不泛光澤,絕非炫技一派。朗基也正是如此,是細膩與美的結合;不急不徐,在緩慢適性的音樂呼吸聲中,找到自己的詩化山水。
(巧的是,朗基只比魯普小六歲,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也是地域上的鄰居。這是否說明了我的感受並非完全不合理?)
寫到這裡,我要非常興奮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已經很久沒跟大家見面的朗基,將於明年應【2025衛武營國際音樂節】邀請,來臺獻上他最優美的琴藝。獨奏曲目焦點正是「以音色變化見長」的德布西。德布西不是貝多芬式的鋼鐵意志展現,不講求命運的抗衡,而是心靈景觀的再現。好的德布西演出,你可以聽見琴音內聲部的幽微和曲折,而正這是朗基的拿手絕活。
如果喜歡朗基鋼琴中的激情和力度,那切莫錯過最後一天的閉幕音樂會,朗基將演奏李斯特的A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最棒的是,你還可以同時聽見丹麥作曲家尼爾森的以古希臘四種體液學說為發想的第二號交響曲《四種氣質》。加上美國當代作曲名家托瑪斯,以掌管舞蹈的繆思女神為名的《舞蹈女神之夢》。從浪漫到現代,在美妙的音符中歌詠對生命的最高禮讚,輔以樂團與獨奏家的絢爛展技,光寫下來就讓人心跳加速。
每個時代都有一個傳說,驗證這個傳說的真偽就是親自到現場聆聽。暌違多年,被譽為「匈牙利國寶」的朗基,再度來臺,期待聽見這位好久沒見的的鋼琴詩人,帶給我們不凡的生命哲思與洞見。
節目資訊
4/19(六)14:30
►《朗基的鋼琴宇宙》
4/20(日)14:30
►閉幕音樂會《四種氣質》
單筆訂單購買《朗基的鋼琴宇宙》、閉幕音樂會《四種氣質》,享8折套票優惠。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輪轉千迴,只為再見伊人一面:無垢舞蹈劇場《潮》
看林麗珍的舞,就像看極慢速動作的電影。4K高畫質的影像、以每秒120幀畫面的速率,在眼前安靜流淌而過。每一幀畫面都那樣細膩而絕美。 而那樣的絕美,卻是她帶著舞者,以時間慢燉提煉的生命精華。作品中以「緩行」建構的獨特身體語彙,充滿豐富的情感細節、簡約雕琢的視覺意象,像一場莊嚴的儀式。進劇場看她的作品,不只看舞,而是走進生命的殿堂,與舞者共同完成一場身心沉浸的祭典。
回家跳舞,在山海與聲光之間尋回部落靈魂
「臺東的土會黏人」,這句話是所有曾在臺東生活過的每個人心中獨有的情懷。十多年前,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從紐約林肯中心的聚光燈下謝幕,或許也是受到來自土地的感召,讓他突然有了想回臺東的念頭。而「回家」對於布拉瑞揚而言,既是一條真實蜿蜒的省道,也是一條必須用身體探勘、丈量的心靈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