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5檔開放舞台的無限能量,歡迎自由入場
東黎舞陶《轆轤》劇照、彭璐PENG Lu 攝影
文|魏琬容(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
2024臺灣舞蹈平台在樹冠露台西側的作品,都與動力/重力相關,一支是水平動力機械的《In Factory》,一支是圓盤離心力的《轆轤》。外在物理動力如何影響舞蹈呢?
滯留島舞蹈劇場《In Factory》處理的是人類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處境—活在當代社會下,人人都是身不由己與不斷對抗的交替循環。《In Factory》採用動力機械舞台,舞者在左右移動的平台上與機械動力相抗衡,舞作中所展現對抗與掙扎,既是概念上的,也是物理上的。編舞者張忠安藉由動力機械讓他所欲詮釋的概念有了更上一層樓的發揮。
東黎舞陶舞團的《轆轤》,編舞者陳主晨來自陶藝世家,本作靈感正是來自陶藝的工具轆轤。《轆轤》的舞者推動大型圓盤,在旋轉中展現離心力與重力的交織,凸顯了舞者的身體反應。轆轤曾是手拉坏的重要工具,在轆轤發明之前,陶藝匠人只能以手捏陶來讓器具成形,有了轆轤之後,製陶的人可以更快速的製作出形狀勻稱的陶藝品。雖然轆轤是如此重要的發明,但隨著科技進步,古老的轆轤也逐漸為人所淡忘,《轆轤》也呈現了這段被人遺忘的歷程。
全場我最美,戶外劇場三支作品令人開懷
戶外劇場演出的三支作品《看不見的歸屬》、《半島來跳舞》與《漂亮漂亮》,分別來自新加坡、恆春與臺東,三支作品都能量四射,不適宜鎖在劇場裡,適合在戶外呼朋引伴一起欣賞。
人.舞團來自新加坡,《看不見的歸屬》由藝術總監郭瑞文編舞,配上臺灣音樂家王榆鈞的原創音樂演奏,六名舞者時而凝重、時而流暢的動作,緊緊抓著觀眾的心。除了出色的舞蹈,大型鏡子裝置也占了重要份量,有時映照舞者的身姿,有時反映著戶外劇場的環境,為作品加了另一個維度。這也是舞蹈平台中唯一一檔有現場音樂的作品,亮點在於舞蹈與現場音樂的加乘,王榆鈞的音樂讓作品極具立體感,加上戶外劇場的天地襯托,格外引人思索歸屬的意義。
人・舞團《看不見的歸屬》劇照、Bernie Ng 攝影
微光製造的《半島來跳舞》由王宇光、李尹櫻與恆春半島愛跳舞的媽媽與大姊們一同演出。如果你不知道跳舞能有多快樂,看完這支作品你就會明白。每一位演出者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光彩,這就是舞蹈的魅力。李尹櫻與王宇光都是優秀舞者,他們挖掘素人表演者的能力也是一流,在當代藝術高來高去的各種難懂概念之外,微光製造又一次證明了「誠誠實實就能打動人心」。
布拉瑞揚舞團的《漂亮漂亮》是一支屬於海洋的舞蹈,臺灣特色的超大藍白帆布,化身成海洋的意象,六名舞者開開心心的與帆布互動,《漂亮漂亮》就是一支親和力十足的舞作。怎們會有人表演、跳舞、講話都那麼有笑點呢?我總讚嘆全臺灣只有布拉瑞揚舞團能做出這樣的作品,看完讓人開懷大笑。其實《漂亮漂亮》的誕生來自於一場颱風災害,2016年尼伯特風災把舞團的排練場屋頂整個掀翻,編舞者布拉瑞揚帶著舞者踩著海水跳舞,才有了《漂亮漂亮》這支作品,整支作品洋溢著「我就是很漂亮,你也是」的氣場。如果你生活中會懷疑自己,《漂亮漂亮》絕對是療癒力第一名的推薦作品。
看舞蹈平台的節目,我就是要看各式各樣的舞蹈。就像是進場觀看運動一級賽事,看頂尖選手展現出的獨特風姿與風格。2024臺灣舞蹈平台的5檔開放舞台、5檔售票節目像是球風各異的選手,有些選手身姿漂亮又能得分,有些選手看來平凡無奇,其實無招勝有招,功力最是高深,你怎麼樣也無法在他手下搶下一分。在今年的舞蹈平台,每位編舞家都透過他們的身體與舞蹈語言,表述他們心中最在乎的事情。
售票節目之一,簡晶瀅 & Issue PARK《夏娃與他》彩排畫面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一次看完雅絲敏・瓦迪蒙的經典作品—最想知道的還是購票連結吧
雅絲敏・瓦迪蒙1997年在倫敦創團,到現在已有28年歷史,舞團累積了18個作品,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觀看她的創作,先以時間軸來定義,2003年的《搖籃曲》Lullaby可以作為一個斷代。1997-2003是舞團的開創期,作品規模較小大約就兩三位舞者,雅絲敏・瓦迪蒙身兼編舞與舞者,可惜當年的影像很難尋得,只能透過照片與評論來理解,剛好1997年的創團作《治療師》 Therapist與2003年的《搖籃曲》都以醫院為背景,來自於她移居到倫敦後發生的那場車禍,是她在醫院中的觀察。
最後,我們才知道迷宮盡頭有什麼 :專訪演員 孫詩珮、柯進龍
「其實不只是《幻蘊迷宮》。剛開始跟盧卡斯導演排戲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像是深陷在迷宮之中。」一心戲劇團的當家小生孫詩珮如是說。而一旁的演員、同時也是身段指導的柯進龍點頭如搗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