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衛武營小時光|跟漫才少爺一起來場即興喜劇
文|小日子享生活誌
漫才是日本特有的喜劇表演,隸屬日本吉本興業,由三木奮和太田拓郎組成的喜劇組合漫才少爺,十年前來臺發展,以臺灣生活的真實經驗為主題,內容包含各種語言和文化差異引發的笑料。迎接成團十週年,兩人宣告在衛武營小時光的專場演出將帶來全新內容,目標是讓觀眾笑到噴淚。
漫才通常是兩人搭檔,雙方分別在舞台上扮演裝傻和吐槽的角色,內容跟笑點多半來源自表演者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或是像漫才少爺直接把親身經歷寫進劇本。因為會說中文而選擇來臺發展的三木回憶,十年前跟太田來臺灣發展遇上各種意想不到的遭遇,就連要去手搖店買飲料都不曉得如何跟店員溝通,「為了買杯珍珠奶茶,還得麻煩工作人員替我們兩人進行特訓。」而這段往事被兩人寫成劇本,成為漫才少爺最經典的演出之一。
十年過去,買手搖不再困擾漫才少爺,現在表演漫才講中文甚至比用母語還要流利。太田提到,中文不像日語必須配合對象身份切換用語,跟台下觀眾進行互動時比較直接跟容易,「而且不曉得為什麼,現在用日文吐槽會覺得有點害羞。」形容感覺像是在講台詞,沒有像講中文那麼自然,三木同意,「比起日文,用中文搞笑真的比較放鬆。」
日常生活依舊是兩人發掘笑料的靈感來源,但主題不再僅限於文化差異。太田分享,「現在三木在寫劇本時,會開始加入一些無厘頭的情節。像是去診所打疫苗,卻一直跟醫生反應跟疫苗無關的事情。」有時笑點實在太過迂迴,觀眾必須跟著負責吐槽的太田一同發掘,稱當下是真心真意在吐槽對方,而這樣的表演內容,特別受到小朋友跟長輩的喜愛,「每次從觀眾身上得到的反應都很不同,就像是進行一場即興喜劇。」
若是完整專場演出,為了讓觀眾完整理解漫才少爺的搞笑精髓,兩人還會再加碼短劇表演。三木強調,「因為是專場限定,短劇通常不會再演出第二次。」而四月下旬在衛武營小時光登場的《日本人の中文漫才秀》,因應出道十週年的主題,短劇內容將回顧過去十年在臺灣發展的心路歷程。「有很多觀眾是最近幾年才認識漫才少爺,但我們已經在臺灣耕耘十年,希望也能把以前的部分跟觀眾分享。」預計會怎麼呈現?兩人暗示這次會結合影音,為了讓觀眾盡情大笑,內容跟笑點都會加倍升級。
隨著這幾年越來越多表演者投入,漫才已經走進臺灣人的生活,三木表示,相比過去沒什麼人了解漫才,「現在的觀眾都是專程買票來看,由於大家反應都很熱情,感覺不像表演,更像一起玩。」如果這場演出是你人生第一次欣賞漫才少爺的演出,請主動舉手讓他們知道,屆時他們會拿出百分之兩百的搞笑功力,帶你體會漫才的究極奧義。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畢契科夫和捷克愛樂,最完美的組合!
在疫情發生之前,捷克愛樂開始進行一個長達四年的柴可夫斯基計畫(The Tchaikovsky Project),他們和指揮畢契科夫(Semyon BYCHKOV, b.1952)要花四年的時間,在樂季演出柴可夫斯基,同時也進行捷克愛樂的「柴可夫斯基交響及鋼琴協奏曲全集」錄音,而這也是他們「唯一」除了和當時的首席指揮貝洛拉維契(Jiří BĚLOHLÁVEK, 1946~2017)合作之外的錄音計畫,畢契科夫也被任命為這個計畫的計畫總監。
穿過劇場的鏡頭—— 愛在指尖顯影時
用食指和中指當腳,大拇指和小指當手,模擬人的姿態,大概是小時候遨遊於創造宇宙最簡單的方式,再進階點兒,戴上工作手套還能彩繪服裝或表情,充滿童趣與想像力的表現,因為手的表現能力有限,可以專注在故事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