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2023衛武營馬戲平台】克萊蒙.達贊肢體工作坊 觀課紀錄
克萊蒙.達贊肢體工作坊練習狀況
文|張京嵐(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系副教授專業技術人員)
前言
眾所矚目「2023衛武營馬戲平台」的大師工作坊,特別邀請到法國當代馬戲團「魔人神手製造所」(La Main de l'Homme)藝術總監克萊蒙.達贊(Clément Dazin)於2023年12月中開設「克萊蒙.達贊肢體訓練工作坊」,此次達贊專業整合他在法國國家馬戲藝術中心所學,融合自身創作經驗的累積,植入在課程中,導引學員認識自已、觀照他人、融合道具特性,巧妙地開展個人創作的能力。
參加工作坊的學員來自各表演藝術領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編創研究生、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學院部學生、業界特技表演者、街頭藝術家、舞蹈藝術家、跑酷運動家及西班牙拉丁舞蹈老師等,均是多元表演藝術家,相聚在工作坊認識彼此切磋、共同學習成長。
楔子
三天工作坊課程重點在:慢動作(Slow-motion technic)、地板動作訓練(Floor work)、即興表演創作(Impro and composition by group)等三項練習,最後再導入個人創作表演與即興表演(Impro and composition by solo);達贊覺得在創作中展現脆弱的一面,跟強大的馬戲技巧產生出美麗畫面及矛盾的反差,這是一種「強與弱」的對立衝突,可謂是種「混血兒」的藝術型態。
筆者觀察,慢動作課程練習,它對於身體的改變,在身體重心下沉時感受周遭空間,在前後擺動時產生重心變化,放掉控制專注在身體與空間,時而提手劃向空中前後左右,觸摸空間時想像當下在做些什麼,是畫畫嗎?是擦灰塵?達贊要學員體悟,給自已一個情境,感受空間帶給身體的感覺,這些律動產生了什麼化學變化,與身體有什麼連結,期許默化深入腦海。
透過上述初步的學習及歸零洞悉自己的身體,慢慢在呼吸動作間有了不同的變化,進而加入聲音,再加入聽覺,讓身體在人與人之間,累積成另一層次的關係,藉此也觀察周遭的變化,在團體間進行我與他者的接觸連結,從個體到群體的過程中,與同伴產生更具多元性的變化,經過熅火般地手把手,逐漸習發現學員之間的關係,印刷成可閱覽彼此的故事。
導入不同的身體訓練,雙人間默契培養與呼吸合而為一律動,在相互移動前後左右、旋轉對應方向控制下,找出彼此共同的語言,任何細微的角度的變化感受震動中,找到彼此連結,在兩人互動間產生另一種可能性,讓舞臺繽紛吸睛、專業亮麗。
點評
筆者觀察,課程中五元素的融合:慢動作、正常走、停留、肢體與空間的關係及兩人關係等不同階段;從手指至皮膚感受周遭與彼此,從觸摸中產生很多化學變化,有詩意、趣味、還有衝突潛藏其中並發生很多可能性,利用身體的技巧能力在空間中創造可能,群體間透過彼此間連動關係加入馬戲技巧,但不強調且不炫技過火,呼吸觸動你、我、他展現個體的獨特性釋放自由呈現,讓動作如流水般自然發生並合理存在,更讓觀眾的呼吸與表演者合為一體。
暖身
自頭、中段核心下至膝關節;手部各關節的伸展與轉動活絡關節各部位,地板運動從髖出發,喚醒全身肌肉關節細微部分,進而身體在地板滾動轉至各面向,讓身體貼近地面身體在慢動作練習時,從基礎訓練出發就像練習技巧,在不斷重覆練習中增長技巧的穩定。慢動作練習需放鬆身體運用核心髖關節的控制,感受腳掌踩入地板所帶來的能量,變化不同的走路狀態,運用關節的屈直調整之間步步踩出韻律,在重複間找到樂趣與意義,在展示技巧過程中,利用慢動作的練習慢慢細細做出技巧,若換成正常速度,更將控制得當完美呈現。
慣性
地板訓練改變身體慣性:從地面滾動至小步挪動,繞圓180度給身體另一個維度,快慢速度變化及高低層次的空間改變,讓身體發力與扭轉產生另一種可能性的訓練,讓學員顛覆傳統,改變了慣性在地面滾動的方式;地板動作的串連加上速度變化,高低空間層次不同,滾翻動作在其間,學員們要留意彼此的呼吸、速度,打開全身的感官,感受同伴進而達到一段串連性技巧動作,大夥如鹿鳴般有了一層新的身體感悟。
每個人對身體的運用均有其慣性,地板技巧的訓練打破常規,除了滾,還在翻滾的技巧中有超乎過往的技巧型式,無論側翻還是後翻,皆在日常的使用上改變了翻滾的樣貌,對學員而言,將會是全新的技巧學習與身體協調轉換的過程。
每個地板技巧皆其特色,在不同空間高度發展,熟練後開始給予新的生命,將彼此串連組合,加入達贊課堂的組合變化,及個人過去經驗,嗣應每個學員特性自行調整快、慢、延展、縮小及方向的變換,再融合發展出個人技巧的可能性與獨特性,當它從團體出發時也能是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篇章。
即興
即興與個人創作:探索從個人專長出發,加入慢動作、地板動作、速度變化、高低層次改變,發展個人的特色及創作,達贊藉由個別指導探索學員對專長的掌握度,啟發他們對各自專長的掌握、道具的手感與駕御能力,以及在慣性技巧上的變化。時間調整的改變,也是一個做創作過程中非常可取的面向,當技巧在展示同時,是須臾片刻的獨呈,如何在過程中延長時間,讓身體融合道具停留在空間中,學員皆有全新的方向,在動靜與快慢之間,產生更多合體的共鳴點,讓每個人的表演皆有詩意,絕對是種意念的傳達。
掩瑕
舞臺上雜耍技巧,不慎失誤是偶有的現象,達贊於課程中示範一段小品給學員參考。如何讓失誤,順理成章地轉譯成演出的一部分,透過平常練習安排各種可能,將它編排在一段作品中,讓失誤變得理所當然。另外,透過戲劇的訓練,在編創作品時,也會增加表演自身的渲染力,例如:透過眼神與觀眾交流,表演者的情感會輻射推播出去,又若在創作中加入不同體技於雜耍技巧中,可激發出令人驚艷的技巧。
甕底
筆者從九歲入行,師承李棠華老師,從傳統特技訓練看當代馬戲身體訓練與創作,有深刻的感悟,拿掉包袱對創作者而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技巧展現對特技馬戲表演者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本體;在過程中拆解重組,是我觀察這次肢體工作坊一個很重要學習功課。達贊在三天內開啟學員不同過往的身體訓練、創作模式,相信透過此次經驗將會慢慢潛移默化在學員體內發芽。
從莎士比亞歷史劇《約翰王》演化而出的英文Don’t gild the lily(不給百合花鍍金,亦指不畫蛇添足之意);如同達贊所給予的肢體,是無須多餘的裝飾,以純熟的功夫底蘊及精純的實力,便能帶給觀眾共鳴的震撼。如此概念,對未來特技馬戲表演提出不同的詮釋語彙,也期待為未來臺灣特技馬戲表演的創作,開啟一頁新篇章。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一時失志的劇曲奇才普契尼,如何二創悲戀故事《瑪儂.雷斯考》,開啟義式歌劇最後盛世
當自己的前一部作品大挫敗,你會不會一蹶不振而從此封筆?但有位義大利新生代作曲家,竟然轉而挑戰早就膾炙人口的故事,逆轉的勝率又有多高?這就是普契尼醞釀《瑪儂・雷斯考》的開端——等等,《瑪儂・雷斯考》聽起來陌生,但普契尼怎麼好像蠻耳熟的?
即興,管風琴也可以— 提耶里.艾斯卡許
很多人以為即興演奏只能在爵士樂中聽到,其實數百年前,管風琴師就是最擅長此道的行家。10月將在衛武營音樂廳演出的法國管風琴大師艾斯卡許(Thierry ESCAICH),正是當今極少數的管風琴即興高手。長久以來,管風琴主要存在於教堂,因應禮拜儀式的繁雜流程,琴師需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與應變能力,我們熟悉的巴赫與韓德爾,就是巴洛克時代最優秀的即興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