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n\t\n\n\n
5月20日即將演出的《巴洛克的璀璨與奇幻—歌劇選粹》,邀請目前全球當紅的法國男中音馬克 · 摹雍擔任主要演唱者。
\n\n\n\n
具象與意象,都需要想像!
\n\n一首樂曲,除了旋律、節奏、和聲、調性之外,是否還需要文字輔助說明?音樂是否需要標題?沒有標題的音樂,究竟要表達什麼?
\n\n以上,都是大哉問,歷來音樂學者各有見解,直到今天還沒有定論。有人喜歡義大利作曲家韋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不只是音樂好聽,作曲家在各個樂章附上的十四行詩,具體說明了音樂所要表達的情境。換句話說,這種所謂的「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更能帶領聽者「身歷其境」。
\n\n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就算沒有標題的音樂,其實也能觸動人心。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家喻戶曉的《命運交響曲》,原本只有《第五號交響曲》的名稱,之所以會有「命運」的別稱,完全是出自後人的意會,就連貝多芬也不知道這回事。可是,歷來的欣賞者幾乎都能聽出樂曲背後的弦外之音,所以說,不論是否有「命運」兩個字,都無損於聆聽這首樂曲的心靈共鳴。
\n\n就我個人看法,不管有沒有標題,也不論作曲家是否附上說明性質的文字介紹,只要欣賞者有想像力,願意打開耳朵和心靈,即便是再怎麼抽象的作品,也能聽出屬於自己的想像空間。法國作曲家羅貝爾(羅貝爾Jean-Féry Rebel, 1666-1747)的《宇宙四象(Les Élémens)》則是兼具了意象與具象的趣味。
\n\n提到「四象」,研究易經的人或許會聯想到「少陽、少陰、太陽、太陰」,也就是「天之四靈」;而熟悉占星學的人則會想到「土、水、火、風」,這四象不只孕育萬物生長,還分別象徵了身體、情緒、能量、頭腦,甚至以此劃分出星座四象。
\n\n羅貝爾下筆創作《宇宙四象》的時候,是否有聯想到占星學,這一點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西元十八世紀的藝術創作裡,「自然意象」是極為常見的主題之一,這多少和當時的啟蒙運動思想有關,主張「理性」是哲學和文化的唯一依歸。
\n\n羅貝爾在他的芭蕾舞劇《宇宙四象》當中,並不急著去探討這麼形而上的話題,他只是想嘗試透過音樂來勾勒「當所有法則規矩降臨世界之前的宇宙景象」。作曲家的親自說明,足以留給聆聽者無盡的想像空間。
\n\n從一開始「混沌初開(Le cahos)」樂聲響起的剎那,或許會讓第一次聆聽這部作品的人感到震撼!羅貝爾的音樂設計的確打破了我們對巴洛克音樂的傳統印象,即便在二十一世紀聽起來,這樣的手法依然相當前衛,但卻足以撼動人心,帶來全新的聽覺體驗。聽了這段音樂,再去比較海頓(Joseph Haydn, 1732-1809)的神劇《創世紀(The Creation; Die Schöpfung)》同樣描述開天闢地的情景,我相信您會覺得:羅貝爾的確出人意料!
\n\n之後的樂章,羅貝爾分別藉著巴洛克時期常見的舞曲,來創造他所想像的「土象與水象」、「火象」、以及「風象」,樂曲的速度快慢、樂器的巧妙運用,巧妙地連結了羅貝爾和你我的想像空間。
\n\n本次演出的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成員,皆為世界各地的頂尖古樂家,甚至有許多人已是知名音樂學院教授。古樂器大多為木製,與現在使用的樂器相較起來,多了一份溫潤且令人感到幸福的感覺。
\n\n\n\n
Oldies, but goodies
\n\n普瑟爾、羅貝爾、拉摩,這三位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雖然時空背景距離今天遙遠,但是他們的作品依然能在今天的音樂會和唱片錄音裡出現,就足以表示歷久彌新。對現代聆聽者來說,抱著嘗鮮心情來聽古早樂曲,我相信您會了解什麼是’Oldies, but goodies’,而且會愈聽愈有味!
\n\n\n\n
節目資訊
\n\n5/20 (六) 19:30
\n\n\n\n\n\n
\n',date:"2023.04.19",description:"如果和任何一位現代歌劇迷聊起莫札特、威爾第、華格納、普契尼,恐怕話匣子一開就很難停下來,但如果提到三百年前的「巴洛克時期」歌劇,也許不要幾分鐘,這個話題就會打住。",image:"f96ca4602848429a51890a45530fc597",title:"經典長存,巴洛克歌劇的璀璨與奇幻",tags:["5af194b4938eab0005e98841"],programs:[{_id:"636877eb76d389000912b46c",introduction:"最具潛力的法國新生代男中音 馬克.摹雍",title:"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巴洛克的璀璨與奇幻—歌劇選粹》",image:"95e7223435cb110b8960ff910602ca74",catalogs:["衛武營主合辦節目","音樂"]}]},recommendReadings:[{_id:"64c0bb78f0a05200076f563f",date:"2023.07.26",introduction:"都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你知道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最初不過是由萊比錫市民與商人組成的16人樂團嗎?這個看似簡陋的小樂團,在1743年,由市民自發地因著愛好音樂的心,逐漸發揚光大,成為世界上最悠久的市民交響樂團。",image:"091a21c4360cbfc6926b22e91ab9f066",title:"三天鵝酒店的奇蹟——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_id:"64d1e537ee7d04000722848e",date:"2023.08.08",introduction:"幾年前讀法國作家艾杜瓦.路易(Édouard Louis)的自傳小說《跟艾迪了結》,腦海馬上浮現導演史蒂芬.戴爾卓(Stephen Daldry)的電影《舞動人生》(Billy Elliot,2000)。片中那個身處英國礦業大罷工時代的英格蘭男孩比利,被父親逼著去上拳擊課,卻意外邂逅舞蹈,開始跳起芭蕾和現代舞......",image:"6f41deb3f1f5c2ff682610070bf8bd55",title:"讓人不安的閱讀"}],relatedPrograms:[{_id:"636877eb76d389000912b46c",introduction:"最具潛力的法國新生代男中音 馬克.摹雍",title:"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巴洛克的璀璨與奇幻—歌劇選粹》",image:"95e7223435cb110b8960ff910602ca74",catalogs:["衛武營主合辦節目","音樂"]}]},fetched:!0},shippingAreas:{rows:[],loaded:!1},userAuth:{logined:!1,status:"NORMAL",inited:!1,data:null,showNsoOverlay:!1},announce:{show:!0},youthOverlay:{show:!1,showed:!1},featureCategories:{rows:[],loaded:!1,loading:!1},features:{rows:[],loaded:!1,loading:!1},newsCatalogs:{rows:[],loaded:!1,loading:!1},chronologies:{rows:[],loaded:!1,loading:!1}},routing:{locationBeforeTransitions: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