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島嶼連結,身體上線
文|周書毅 衛武營駐地藝術家
連結,是人類情感的開始
舞蹈,是身體共有的一種頻率
島嶼,是我們的所在地,也是與外界相連之地
臺灣,是位處於亞洲的一座島嶼國家,在這實體國際交流幾乎停擺的時間裡,舞蹈要如何在虛實的世界中移動?藝術家們如何汲取此刻的靈感來創作,讓生命繼續流動?疫情下,身體與舞蹈的關係是否改變了?那既親密又陌生的距離,帶領我們省思更遠的未來。你的身體準備好一起舞蹈了嗎?讓我們一起真實上線吧!
記住那廣場上舞蹈的熱!
2022上半年的四到六月,駐地創作的重點計畫「波麗露在高雄」帶著35位舞者跳出衛武營,隨著波麗露的樂曲,在高雄各地起舞,像是廟宇、美術館、公園、碼頭等公共空間的廣場上。28場演出下來,遇見許多第一次看舞就一次看了20幾場的觀眾,這是多好的回應啊!波麗露的計畫源自多年前的「舞蹈旅行計畫」,只是這一次更深入高雄,將本來的概念轉換成駐紮這座南方城市的感觸,希望能讓在地居民更靠近藝術,用最不經意的方式,帶著一種分享的心情以舞蹈和民眾相遇。
看到你最想提筆寫下的一首舞了嗎?
除了波麗露在高雄,今年還有兩年一度的「臺灣舞蹈平台」,當中包含了由靜態的「舞蹈書寫工作坊」展開的一連串書寫與對話。有評論觀點的建立,也有第一次寫舞的方法分析,還有劇場歷史的介紹。在創作環節中很特別的是,安排了書寫者直接與藝術家面對面,讓大家在提筆上陣之前,可以先梳理自己的方向。看舞之後的書寫,就像是一場紙上的文字表演。可以與創作者直球對決,也可以純粹地分享感受,讓更多人想走進來看舞。因為舞蹈每個人都能跳,所以或許每個人也都可以寫下自己的觀舞感受。
身體光影下的無國界流動
從「舞蹈風景─亞洲舞蹈影像共製計畫」到「身體上線?!舞蹈影像全球徵件」,是這兩年多在疫情下開出的花朵,也是我從駐地藝術家到策展人身分的觀察與挑戰。舞蹈影像的創作是非常獨有的語彙,它讓舞蹈和電影工作者通過肢體和影像對話,使肢體被理解的方式有了更多選擇視角,也多了一層轉譯。這些創作將在今年10月開始透過實體展覽的形式展開,觀眾可以遊走其中,讓身體沉浸在光影下的無國界流動中,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舞蹈風景。
舞蹈就是要反覆地觀看,無論是影像或是實體演出,無論是劇院內還是戶外廣場,舞蹈的發生是一瞬之間的藝術,發生的當下即消逝,所有的感動也在那些瞬間被觸發,成為心底深刻的記憶。在難以言喻之餘,我們會如何將感受留下,又將如何分享?每一個跳舞的人,都在作品中傾注他獨有的靈魂,舞蹈也因此而迷人。不要錯過今年我帶領策劃的臺灣舞蹈平台,我們將在島嶼中連結,讓身體與感受更靠近!
了解更多:
10/22(六)-11/20(日)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在每個分岔路上,都重新一次的「我願意」:專訪《文雄與秀英》演員 巴鈺
近年來以主持闖出為自己立下名號的巴鈺,其心從未離開過戲劇。事實上,除了電視圈的經歷之外,巴鈺在出道初期,便曾與臺灣最早嘗試音樂劇製作「嵐創作體」合作。體驗過劇場的人,心中將會永恆的被打上一道聚光,心心念念著場上的光與熱。以至於,數年之後,即便巴鈺演過電視、拍過MV,主持過無數行腳、綜藝節目,且數次入圍金鐘獎。她仍然一有機會就向舊識詢問,何時還有機會再一次走進排練場?
《文雄與秀英》讓你再一次__愛情!
我的好友、同時也是知名編劇詹傑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電視劇像老公,電影像一夜情」。我每次都想問,那劇場呢?假若串流媒體只要點點滑鼠,就有各種驚心動魄、高潮迭起、峰迴路轉、還看都看不完的多國影視作品,排解不甘日常寂寞的一顆心,我們又為何需要大費周章走進劇場,看單單兩名演員演繹平平淡淡、細水長流的一輩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