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I see you: 以眼睛交流的手語藝術諮詢
照片:©林峻永
文|林瑋萱(聽障藝術家、作家)
我曾經到法國巴黎旅行兩次,而在這座城市步行總帶有第一次的新鮮感。巴黎對我來說是具有魔法的城市,在任何公共的空間或者走路拐一個彎,街角的一段旋律、歌聲、塗鴉和舞蹈都會讓你駐足停留,並會心一笑。2021年九月有巨大的布包裹著凱旋門,實現著已逝Christo&Jeanne-Claude創作雙人組的作品,引領著我們對空間改造的想像。同時,「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巴黎市立劇院」正同步接力展開藝術諮詢日。
9月19日是巴黎市立劇院主辦的國際諮詢日,有23種不同的語言包括手語,於巴黎市中心尼爾森曼德拉花園進行大規模的藝術諮詢活動,主辦方也邀請多國藝文相關場館進行同步串聯活動,而衛武營是唯一受邀參加的亞洲夥伴。在活動開始之前,衛武營安排並邀請居住在巴黎的演員/導演楊宜霖學姊,與我們個別一對一線上諮詢的課程,讓我對藝術諮詢日的流程與意義有了更具體的想法。
在衛武營充滿流動及有機線條的建築空間裡,不規則塊面及大片自然光灑落的玻璃空間裡,有九位藝術家穿上醫生白袍化身為「藝術諮詢師」,分佈在樹冠大廳的露臺、走道邊和櫥窗的空間裡。依著觀眾當下心情或想說的話,由藝術諮詢師為一對一參與的民眾挑選詩、詞,進行現場朗誦、樂曲彈奏及繪畫,甚至即興表演一段戲曲或舞蹈,讓開放式的現場轉化成專屬於個人的小宇宙,更是滋養心靈的一場交流饗宴。
「你手語的名字是什麼?」
我有幸受邀參加《衛武營藝術諮詢日》當手語藝術諮詢師,在第一場時有點緊張,想起這活動的重點是要把對方當你的朋友,告訴自己要放輕鬆聊天。手勢尚未在凝結的空氣中揮動時,彼此的眼神就已經先交會了,接著,雙手便很自然地比著手語問候「你手語的名字」,僵硬的身體在比出來的當下時瞬間被帶有人情味的肢體語言融化,就沒有這麼緊張了。就如同國外擁抱的文化,以及親吻臉頰的問候一樣。雖在疫情期間,口罩遮住了我們細微的臉部表情和微笑,但眼神和手語仍溫暖地釋出善意的光芒,創造出讓對方「可以安心地表達的場域」。
為你,畫一張屬於你的畫
我所諮商的四位聾人/聽障民眾們,年紀約落在60歲左右,最大的有69歲。其中,有一對夫妻一起參與諮詢,兩人皆有繪畫的背景,他們知道我是繪畫創作者也是作家,一開始就先問我是靠什麼樣的信念去繼續繪畫呢?簡單分享我的創作經驗後,接著,我把繪畫主題的球拋給對方,並邀請對方當我的主角,換我來傾聽他們的聲音。
參與的民眾分享著在疫情生活下的點滴,有苦有樂,因科技的發達帶來網路的普遍,以及手機視訊的便利,適時地排遣民眾苦悶的心情,所以一切都安好。十分鐘的對話的時間不長,但放鬆的氛圍像是好久不見的老朋友相聚般愉快,之後便邀請對方觀看我為他們「量身訂製」的繪畫。雖說是量身訂製的繪畫,但內容其實是由我和這位民眾的對話/手語共同創作出來的,只是藉由我的手將這幅圖畫展現出來。繪畫裡的點、線、面在對話過程中就已經展開,並連接著對方的談吐、氣息和感受,所傳遞出的力量有強弱、柔軟、剛硬等,皆成繪畫的靈感之處。為著相遇的這刻,開啟一段深刻的談話;也為你,畫一張屬於你的畫。
祝福的處方簽
整個諮詢在最後離開時,有一個處方簽要給參與的民眾,如同去醫院或診所看完病要去領藥般,不同的是,這個處方簽是一個「祝福的處方簽」。我會邀請對方,依照我在處方簽寫的內容去做一件事。好比說,有位年紀稍長的民眾給我印象非常深刻,在與她對話中直覺她是個享受睡眠的人,因此我在處方簽上寫:「請在連續三天的任何時刻,把冰塊放在嘴裡含著,靜靜地感受它傳來冰涼的溫度。」對方看完馬上回應說,我有說到他心裡的感受,像是在睡覺時有清涼的微風吹過臉龐,會覺得很舒服。他對我說,雖然我們只是說著簡單的對話,但讓他內心有股湧上來想哭的感覺。這是溫暖的交流嗎?
在這次的藝術諮詢日中,我作為一名手語藝術諮詢師,在當天活動完之後回到我居住的城市,很神奇地,我也感受到滿滿的能量注入至我的生命裡。我想對當天所有參與的民眾說:當你們正在進行處方簽的時候,希望能夠想起我們的對話,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難忘的藝術連接旅程。
閱讀更多: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讓民間傳說成為藝術宣示:關於《羅恩格林》的深度思考
1840年後,華格納創作風格逐漸成熟,繼《漂泊的荷蘭人》與《唐懷瑟》後,1848年4月底,源於中世紀傳說的歌劇《羅恩格林》大功告成。卻因參與1849年的德勒斯登革命,使華格納流亡瑞士,無緣見證1850年該部作品首演。綜觀華格納一生創作軌跡可發現:《羅恩格林》後,他便著手創作《指環》四部曲,因此可視為其早期集大成之作。《羅恩格林》不僅體現華格納的藝術理念,更深刻展現其對德意志民族文化和政治現實的思考。
跳進情愛的組曲串燒,再一次心動: 專訪王金櫻《烏猫行進曲-摩登歌仔微醺之夜》
容許自己,在這個夜晚裡,浸泡在愛情的曲調中微醺。並且,讓你如夢幻影醺著的不是酒精,而是歌仔戲——這難道有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