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的邊界,卻讓感受更加真切 – 留給未來的殘影
你知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嗎?看著舞者在伸手可及的距離,情不自禁往前一揮,卻發現撲著的僅是空氣;望進舞者的瞳孔,試圖解讀分析K所留下的隻字片語,迷茫的情緒與幽冷的氛圍令人不自覺地迷失;VR重新定義了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便是我已然處在表演者的核心,真實與虛假依舊模糊曖昧不清。
摸不到,卻仍眼見為憑的存在 – 先從影像開始說故事
《留給未來的殘影》是導演陳芯宜與舞者周書毅合作的VR影像作品。今年11月於衛武營樹冠大廳所舉行的特別展演場,觀眾除了戴上頭顯、欣賞影片外,特別場更延伸影片內容,讓舞者實際在樹冠大廳跳舞與奔跑,彷彿前一刻還在VR男子的意識裡洄游的我們,下一刻便直接降落在事件發生的現場。
影像的故事是這樣的:局外人的我們,偶然掉進男子的意識。在三根火柴、三段記憶的時間裡,我們冷眼看著他斑駁的房間牆面貼滿了寫著滿滿內容的泛黃紙張,感覺得出來男子想要捕捉些什麼,卻什麼都是空白。霎時間,我們跟著男子的意識飛翔,凌空揚起到大海與岩石之上,一起聆聽海浪拍打上岸的聲響。接著,重新回到房間的男子,牆上的泛黃紙張已沒了內文......。
觀眾主動卻也被動的成就演出的浪漫與魔幻
當觀眾脫下頭顯,發現自己就站在方才看見的、散落一地的空白泛黃紙張上,露臺外頭還出現了男子的身影:這是男子記憶的延續、前傳、抑或是迴光返照?眼前身穿白衣的男子是鬼魅、是殘影還是只是想像投射出來的形象?觀眾在此時輕輕地被牽引著從VR進到現實,從原本很親密的、僅有自己凝視的私密,轉變成真實的眾人與舞者的相互呼應。究竟何處是裡、何處是外、何者為真、何者為虛,時空彷若在此扭曲交疊,展出了一條無法定義的記憶裂縫,還蒙上了層淡淡的惆悵與迷惘。有趣的是,「影像」跟「現實」的場景與人物彼此互文探問,觀眾利用影像獲得的線索來繼續探索現實的可能,作品也利用現實完滿了影像最後未說的缺憾,特別是半開放的樹冠露臺有著淺淺的空氣流動,時不時捲起散落一地的紙張,四周的玻璃還映照著所有站著的觀眾隨意地佇足與移動,提醒著我們正處於「當下」,讓觀眾不只是觀看演出,而是無意間成為介入演出與證明真實的介質,是另一種值得觀看與細細品味的空間魔幻。
直接建立在觀眾上的新形態沉浸式劇場
《留給未來的殘影》的特別展演場為VR影像與新的劇場形式做了一次非常漂亮且浪漫的示範,不僅讓高冷的新科技展現出不同於以往的動人溫度,高度手工業的劇場演出也因著VR影像的處理,從聽覺、視覺到鏡頭的安排,更直白地攻入觀眾感官,直接建立起演出層次,使得觀眾更能被演出說服與沉浸其中。
閱讀更多:
【高雄雄厲害】周書毅x陳芯宜 2021《留給未來的殘影》衛武營特別展演場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畢契科夫和捷克愛樂,最完美的組合!
在疫情發生之前,捷克愛樂開始進行一個長達四年的柴可夫斯基計畫(The Tchaikovsky Project),他們和指揮畢契科夫(Semyon BYCHKOV, b.1952)要花四年的時間,在樂季演出柴可夫斯基,同時也進行捷克愛樂的「柴可夫斯基交響及鋼琴協奏曲全集」錄音,而這也是他們「唯一」除了和當時的首席指揮貝洛拉維契(Jiří BĚLOHLÁVEK, 1946~2017)合作之外的錄音計畫,畢契科夫也被任命為這個計畫的計畫總監。
婚姻中容不下女性才華—晃晃跨幅町《海妲.蓋柏樂》
海妲・蓋柏樂是將軍的女兒,當時的名門女性除了結婚,沒有其他的出路,對於海妲・蓋柏樂而言,雖然丈夫尤根.泰斯曼是自己選的,但她被自己的選擇困住了,作為一個有想法的女性,她陷入抑鬱,想要尋找其他的生機。 寫到這兒,也許有些人會說「又來了,女人就是愛胡鬧,丈夫不是自己選的嗎?」工作也是自己選的,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被工作困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