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創造日常生活魔幻的《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
文 | 耿一偉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馬戲是個充滿魔幻的世界,傳統馬戲基本由兩個特色所構成,一個奇觀,另一個是風險。所謂的奇觀,就是在馬戲的帳篷裡面,充滿了日常生活所見不到的事物。至於風險,如同馬戲中的獅子老虎,馴獸師把頭放在這些猛獸口中,還是走鋼索,這些演出都有風險,很容易失敗,而失敗所付出的代價往往很大。觀眾的樂趣,就在於看到這些表演者對這些風險的戰勝。
1970年代出現所謂的新馬戲運動,開始不再使用動物之後,這股浪潮慢慢成為主流,於是原本馬戲所依賴的兩大要素也逐漸轉變。比如奇觀這件事,以前五彩繽紛的異國情調,從服裝到燈光,都被充滿美感的視覺設計所取代。比如我們以太陽劇團為例,他們舞台與服裝設計上,有很多設計的巧思,早期馬戲四處巡演的流浪味道不見了,取代的是一種全球化的精品感。另外一種關於奇觀在當代馬戲的轉變,是對科技的使用,舉凡多媒體、機器人、大型機械裝置等,亦能給觀眾帶來奇觀的感受。
至於風險這件事,在馬戲表演中依舊存在,但也不再那麼依賴風險,甚至去嘲弄風險。這有點像古典的教育是不打不成材,一點錯都不可犯。但現代觀念改變了,鼓勵與愛才是更重要,有時錯誤也不見得是那麼不可原諒,所以有些當代馬戲的演出,甚至刻意去凸顯馬戲表演的身體這件事,然後把過程中的失敗,刻意融入,成為表演內容的一部分。
導演Baboo在創作《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時,將行為藝術的概念融入馬戲,是很大的創舉,但也是當代馬戲的趨勢。因為當代所有的藝術都在跨界,舞蹈在美術館演出,劇場利用耳機走進街道,每一門藝術都試圖從其他領域得到養分,創造新的語言。《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在素材上,使用了臺灣百元商品當作道具,帶領觀眾去觀察這些物件的新的可能性,讓這些物件變成主角,創造出一種日常生活的新奇觀。這些福爾摩沙馬戲團的團員們,拋掉他們最能在舞台上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的特技表演,也給這個演出帶來另一種新層次的風險,即沒有人可以用舊的概念來規範這個作品。
《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將這個新奇觀與新風險結合的結果,是絕佳的幽默感。這也是為何在法國與韓國演出時,現場小朋友會笑得樂不可支,因為《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碰觸到所有創作最重要的特質,那就是想像力,就是魔幻力量的來源。
推薦閱讀
Danang 眼中的王宇光與《人之島》
舞蹈家 Danang Pamungkas,出生於印尼中爪哇梭羅,擁有深厚傳統舞背景。藝術學院畢業後,於梭羅的旺古尼嘉藍宮(Mangkunegaran Palace)學習爪哇傳統舞,成為核心舞者。2008 至 2011 年期間為雲門2專職舞者,之後返回印尼發展個人編舞生涯。在雲門2期間,Danang 深入了解現代舞,也在那時候,認識了同為舞者的王宇光。
歌仔戲本是場大冒險,這回跳進迷宮裡闖: 專訪一心戲劇團執行長 孫富叡
那一年,就讀國小的同伴們,週末多是在外頭跑跳,獨有一個男孩被父親領著到新公園安靜看戲,看的還是劇團的年度公演大作《虞美人》。在那野台戲現場,明明可以自由來去,但無論大人小孩卻都被釘在位置上,專注看著舞台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