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展演 X 培訓 X 國際連結 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初登場
文|林芳宜,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策展人
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是一個結合展演、培訓、實驗與國際發展的持續性計畫,提供國內音樂家磨練專業的機會,同時建立國際網絡。
2019年以三場展演啟動平台,為當代音樂平台的目標定調:擅長非典型演出形式的德國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Ensemble KNM Berlin)帶來《立體鏡》,結合裝置藝術與音樂劇場,要求觀眾貼近演出者觀看與聆聽,體驗文本中的奇幻寓言和重新定義後的演出型態。《南音味自慢》為南音藝師蔡雅藝與即興電聲藝術家李勁松集近年實驗大成之作,優雅細緻的南音彷彿火種,引爆視覺、電聲與其他樂器的共振共鳴。《崢嶸之樂》則由香港創樂團演出不同文化背景青年作曲家的得獎作品,流露青年藝術家特有的慧黠,展現下一世代的美學語彙。
※圖為《立體鏡》演出團隊-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Pierre Gondard
全年培訓的部分,則提供音樂家們加強專業深度與藝術廣度的機會:「藝術家工作坊」讓藝術家實驗創意,本年度有「亞洲傳統樂器跨界製作」和「南音實驗小組」,前者探索各異其趣的亞洲傳統樂器,後者則開發南管音樂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的各種可能性。「大師工作坊」則邀請國際知名大師韓國即興大師朴在千與美妍(Park Je-chun & Miyeon)。另外引進奧地利國家科學研究基金會(Wissenschaftsfonds, FWF)所支持、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推動的「creative (mis)understandings - Methodologies of Inspiration」研究計畫。由指揮家廖曉玲帶領的演奏培訓工作坊,則是臺灣首度有系統的當代音樂演奏培訓,為臺灣培育與國際同步的當代音樂演奏人才。
※圖為《南音味自慢》現場演出照
此外,平台已啟動兩項國際合作:與韓國全州國際音樂節(Jeonju International Sori Festival)交換邀演、與匈牙利于特福許基金會(Peter Eötvös Contemporary Music Foundation)交換青年作曲家暨指揮家的培育,有效地為臺灣音樂家開拓國際舞台的發展空間。當代音樂的發展現況是各國音樂文化評比的重要指標,期待在衛武營這個強大的基地上,凝聚眾人之力,展現臺灣音樂獨特的風景與能量。
※圖為香港創樂團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向光的聲音,日常裡傾聽 ——黃裕翔的音樂劇場
黃裕翔的名字,最初走進大眾視野,是透過電影《逆光飛翔》。 電影最末,他在黑暗中彈奏,鋼琴聲如流水淌在觀眾的視野,是非常迷人感性的重要一幕。凡此以後,他持續在舞台上演奏、探索聲音,也感受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從電影走到劇場,與演員莫子儀、音樂家日京江羽人攜手打造《失眠的人》以及《夢遊的人》,乃至今年即將推出的全新作品《歡迎光臨笨蛋酒吧》,攜手同門師弟李宗霖、羅章恩共同呈現,此些都是他以音樂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翱翔,正要開始——談德賽告別演唱會「奇蹟歌聲」中的法語藝術歌曲
許多歌劇樂迷提到德賽,總是帶點不捨。這位能完美駕馭史特勞斯《納克索斯島上的亞麗安德內》中采碧內塔或奧芬巴哈《霍夫曼故事》中機器娃娃的輕花腔女高音,曾長久被定型為製造炫技效果的花瓶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