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 古典、當代對話 激盪下世代音樂發展
衛武營今年首度推出TIFA臺灣國際藝術節品牌,將以4月份「TIFA當代音樂平台」作為代表吸睛登場。平台以音樂藝術為主軸,求索歷史、書寫當代、探索未來,期盼透過實驗與實踐,以展演、音樂學院、工作坊、國際鏈結等面向,緊密連結創作者、演繹者與聽眾,以發揮國家場館能量,推動與催生當代作品,為下一個世代承續臺灣音樂發展。今年三場節目力邀由臺灣、香港、中國與德國等團隊與音樂家參與。
4月20-21日於音樂廳演出《立體鏡》為一場音樂劇場裝置。打造該作品的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於1988年成軍,享譽國際多時,曾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維也納音樂廳、東京三得利音樂廳,並兩度獲頒「德國唱片評論家獎」殊榮。擔綱作曲及電子伴奏的安娜.瑪麗亞.路德里格,曾參與歐洲最大應用科學研究機構弗勞恩霍夫爾協會(Fraunhofer)人工智慧研究計畫,擅長以高科技融合專長鋼琴與作曲進行創作。舞台設計弗雷・波莫林曾規劃眾多國際知名演出舞台設計,還曾以柏林音樂廳前23株紙樹木展示,協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參與2011國際森林年活動。各界大師合作,激盪出共同音樂語言構築的烏托邦。
同週在表演廳演出的《南音味自慢-現代古韻》,由電聲音樂家李勁松與南音藝術家蔡雅藝合作創作,李勁松從事音樂事業20多年,在華人獨立音樂圈地位舉足輕重,音樂風格多元涵蓋實驗電子、拼貼、舞曲等,作品曾被實驗音樂雜誌《WIRE》評為年度20張重要唱片之一,曾製作實驗記錄片《三元里》、導演朱文《小東西》等配樂,並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等多項國際大展。蔡雅藝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代表性傳承人,自幼與多位著名民間南音藝人學習,曾以南音拿下英國北威爾斯音樂賽民間獨唱獨奏冠軍,並多次於歐美日等地演出。以傳統南音和即興電聲互動與融合,將碰撞出傳統與現代跨領域對話。
《崢嶸之樂》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譽為「香港最前衛音樂團體之一」香港創樂團,與臺灣旅德指揮家廖曉玲聯手演出。香港創樂團為當地代表性當代音樂團體,曾演出多首當代音樂大師經典名作,以及多位海內外作曲家新作首演。廖曉玲跨界歐洲古典與當代音樂界,曾與荷蘭鹿特丹愛樂交響樂團、維也納國家廣播電臺交響樂團、德國具權威性的摩登樂集(Ensemble Modern)合作,並曾在琉森音樂節、荷蘭音樂節演出。這是一場青年作曲家的代表作之夜,並以大師喬治・班傑明的青年之作相呼應,指向青年藝術家的當代樂想。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長野健與漢堡愛樂 一座跨越傳統與未來之橋
二○一五年,美國指揮家長野健來到德國漢堡,接掌國立歌劇院與漢堡愛樂,開啟一段改變這座港口城市音樂未來的旅程。十年後,他在漢堡易北愛樂廳的舞臺上,指揮經典的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以及委託當代作曲家創作的交響曲《心輪》(Anahata),為任期畫下完美句點。長野健曾經說:「漢堡的音樂是跨接時光的橋樑。」他不僅尊重漢堡的音樂傳統,也大膽擁抱新作與年輕聽眾,讓漢堡愛樂成為傳統與創新的交匯點。
愛我就吻我,不要問我:《羅恩格林》的幻想與追尋
1859年,16歲的巴伐利亞王子路德維希二世,第一次在劇院聽見華格納的《羅恩格林》。那天之後,他彷彿被什麼召喚,從此活在自己的幻想裡。三年後他即位,沒有變成一位深知民疾苦的君主,而是成了一位愛玩cosplay的白日夢冒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