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擁有衛武營的高雄
文:簡文彬(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屋頂綜合劇院。它除了有4座廳院、排練和展覽空間,同時也具有完整的舞台美術製作空間。它的自由曲線屋頂由4560片金屬組成,看似嶄新的設計,一樣能扎實地抵擋17級的強風(這次影響港澳的山竹颱風的風速就是17級)。此外,它還擁有可容納2萬人的的戶外劇場以及生活商業空間。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10月將正式啟用,結合戶外表演空間,成為高雄藝文休閒新景點。 (資料照,記者張忠義攝)
我最喜歡這座劇院的特色,就是它的曲線與地景合而為一,四座廳院及各空間以「樹洞」及「樹冠 」的設計貫穿連結。說起來確實有點抽象,但我的文筆能力有限,不足以描述這座建築,各位朋友不妨抽空前往一探究竟。
關於這座綜合劇院,我有說不完的細節想跟大家分享。衛武營的葡萄園式音樂廳可容納1981位觀眾。與長方形或類似鞋盒形狀構造的傳統音樂廳不同,衛武營音樂廳的觀眾座位分布於舞台四周,如「葡萄園」般圍繞著舞台。最遠的座位距舞台只有30.5公尺,並且透過高矮不齊的座位設計,達到最佳的音響效果。這個月中旬,衛武營的建築聲學顧問徐亞英老師來做滿場聲學測試。上一次台灣做滿場聲學測試,是在30年前兩廳院開幕的時候。
衛武營是玩真的。這座充滿驚奇的劇院,將成為高雄的新地標。高雄捷運橘線是一條文化與藝術的路線。東西向串連著高雄市音樂館、高雄市文化中心、大東文化藝術中心以及即將開幕的衛武營。捷運紅線上還有分據南北的社會教育館、岡山文化中心。去年屏東演藝廳剛剛落成,還有台南、新營、嘉義縣市、雲林、台東、澎湖各地的藝文機構也都是衛武營的夥伴。衛武營的使命之一,就是要把高雄這座城市以及南台灣各具特色的藝術能量串連起來。
擁有衛武營的高雄會是什麼樣子?我希望,是一個不分老少都喜歡進劇院的高雄。我希望,是一個可以聚集全台灣,甚至全世界藝術和創意人才的高雄。我希望,是一個在表演藝術當中,找到更多動力和熱情的高雄。
音樂可以改變一座城市嗎?戲劇可以讓一座城市再起嗎?文化可以形塑一座城市嗎?荷蘭海港鹿特丹曾經受到戰爭侵襲,而後透過許多藝術活動的投入和創新建築設計,如今成為歐洲的潮流之都。德國漢堡也是一個港口,易北愛樂廳是漢堡港岸地區轉型的指標。高雄,同樣身為追求轉型的海港城市,我相信類似的故事即將在這裡發生。
高雄是一個有底蘊的城市。衛武營必須謙虛地面對高雄,同時衛武營也有責任,與這座城市的所有市民,一起打造這座城市的下一個光榮年代。我希望,每一位高雄市民,從衛武營6號出口走出來的時候,都能看到自己心目中的未來的高雄。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以身體引航,探尋南方的舞蹈史—2024臺灣舞蹈平台
「你的身體,訴說著什麼樣的歷史? 看看這些以身體為職業的人,也看看你自己。」 兩年一度,由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主辦的「臺灣舞蹈平台」(Taiwan Dance Platform)於2024年來到第五屆,藉著過去累積的國際交流,打造為每兩年秋天必訪的重要亞洲舞蹈盛事;與此同時,臺灣舞蹈平台也藉著在地優勢,持續將屬於臺灣的舞蹈能量推向世界舞台。
從《瑪儂.雷斯考》到《法斯塔夫》—你所不知道的精彩巧合
最近這兩個月,高雄衛武營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分別要上演19世紀末的兩齣經典義大利歌劇-普契尼的《瑪儂.雷斯考》以及威爾第的《法斯塔夫》。這兩齣歌劇乍看之下沒有什麼關聯,但事實上這兩部歌劇從創作初始到首演安排都出現了一些有趣的巧合。直到這次在臺灣兩地上演,似乎也在冥冥中重演著這樣的巧合。這究竟是怎回事呢?請聽我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