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美聲.霹靂舞.奧林斯基
文|林伯杰
從網路爆紅到征服Z世代
明星的成名之路,邁進21世紀後,有了另一條終南捷徑,那就是網路。網際之間無遠弗屆的影響力,連古典樂壇也逃脫不了這種態勢,甚至更小眾的假聲男高音領域,近年出現首位征服Z世代的聲樂明星----來自波蘭的奧林斯基(Jakub Józef ORLIŃSKI)。
這完全是無心插柳的走紅過程:2017年的夏天,26歲的奧林斯基參加法國艾克斯音樂節,主辦單位告知演出是個廣播節目,於是他穿著短褲與步鞋,與他合作的鋼琴家更只穿夾腳人字拖,兩個年輕人如此愜意上了舞台。一副渡假模樣的奧林斯基,唱著韋瓦第的歌劇詠嘆調,歌聲瑰麗、情感真摯,被錄影放在YouTube,這支影片觀看次數,如今累計到1277萬次。
在這眼球世代,奧林斯基絕對有爆紅的條件,他宛如希臘神祇雕像的俊美外型,任誰都想多看幾眼。隨著YouTube的演算法推播,讓人更吃驚地發現,奧林斯基居然也是跳霹靂舞的高手,B-Boy與Countertenor兩種天差地遠的角色,融合在奧林斯基身上,在過去是根本無法想像的。
安迪沃荷曾說:「未來,每個人都會成名15分鐘」,但成名只是第一步,在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我們見過太多瞬間走紅也快速隕落的例子。奧林斯基卻能善用他的優勢,從爆紅至今已過8年,他受歡迎的程度不斷增長,紮實地從網紅蛻變為真才實料的聲樂名家。
1990年出生於波蘭華沙的奧林斯基,自幼參加教堂唱詩班,歷經變聲期後成為男中音,但認為無法在這種聲音中得到樂趣,直到接觸巴洛克音樂,奧林斯基找到如何以假聲歌唱來反映他的情感。進入故鄉的蕭邦音樂大學就讀(也在此時開始玩霹靂舞),畢業後再前往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深造,參與各種聲樂與霹靂舞比賽皆多次得獎,也擔任模特兒賺取學費,可說是有潛力的明日之星。
若沒那支影片,或許奧林斯基遲早也會大放光彩,然而爆紅是催化劑,讓他的演藝生涯加速發展。
專輯與歌劇舞台上的實力證明
2018年古典唱片大廠與他簽下獨家合約,發行首張專輯《神聖的靈魂》,儘管唱片封面免不了端出他帥氣容貌與半裸身材,但錄唱內容卻是不折不扣的宗教聖樂,贏得留聲機唱片大獎的「年度青年藝術家獎」。短短幾年,奧林斯基已發行七張個人專輯,在唱片產業整體消退的趨勢下,還能持續進行錄音新作,足以見證他的市場魅力。
全球各大歌劇院自然也紛紛向奧林斯基招手,很難想像在他這年齡,已站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倫敦皇家歌劇院、格林登堡歌劇節…等最具代表性的歌劇聖地。有意思的是,許多歌劇導演往往喜歡「善用」奧林斯基的個人特色,讓他在演出中,秀秀身材或來段舞蹈。
舞者的身體,歌者的靈魂
不過成為歌劇明星後,他還有時間跳霹靂舞嗎?「霹靂舞對身體和精神都是很好的鍛煉,」奧林斯基說:「它讓我可以暫時從古典音樂的世界中抽身出來,我每天早上都會先跳霹靂舞熱身,然後再練嗓子。」
倘若您觀看奧林斯基的演出,會發現他吸引觀眾之處,不僅是精湛的歌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自然流洩而出的感染力。這種情感表達,無需刻意渲染,始終在他富有戲劇張力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中彰顯。即使是較冷門的巴洛克歌劇,在他的演繹下,也充滿了不一樣的新鮮感。
至於巴洛克音樂最吸引奧林斯基的誘因是什麼?他回答是它給予歌手表現的自由。「首先是裝飾音,它允許不同的詮釋,」這些作品當年都是為了閹人歌手(castrato)所創作,讓他們隨心所欲展現超乎常人的歌唱技藝。在不人道的閹人歌手絕跡後,這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假聲男高音,重現了巴洛克藝術的精髓,奧林斯基解釋:「透過裝飾音,你可以表達你的創造力,也可以深入作品的核心,展現自己的藝術個性。」
從巴黎奧運到衛武營:下一站的期待
留聲機雜誌讚譽奧林斯基「擁有一個充滿大未來的聲音」,除了歌劇表演之外,也頻繁地接受各類型音樂會之邀約,並巡迴全世界舉辦個人演唱會。2024年巴黎奧運開幕式,邀請奧林斯基唱一段歌劇詠嘆調,全球超過十億人收看,擄獲更多年輕粉絲。
這位炙手可熱的假聲男高音,2026年將首次訪台演出,尤其是和古樂界最富盛名的「金蘋果古樂團」(Il Pomo d'Oro)共同巡演,開出的曲目正是他最拿手的巴洛克樂曲。
儘管古樂與假聲男高音在臺灣並非顯學,但已有許多樂迷領略這種獨特藝術之美。而當代知名的假聲男高音,諸如德國的修爾(Andreas Scholl)、法國的賈洛斯基(Philippe Jaroussky),及同為新生代的賈斯汀金(Kangmin Justin Kim)都曾來臺舉辦過音樂會,獲得臺灣樂迷的連連驚嘆。
這次,讓我們期待奧林斯基的到訪,一起沈醉在他的絕妙美聲中。如果可以,希望奧林斯基也能在衛武營的葡萄園式音樂廳跳一段霹靂舞,不知可否許願?
節目資訊
3/21(六)19:30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在經典的縫隙中,窺見重生的現代光影與糾纏的鬼魂
很幸運能看到晃晃跨幅町的《海妲.蓋柏樂》整排,想起20年前也曾在北藝大演過這樣的經典,那時的海妲是謝盈萱,我則是布瑞克法官,當在排練場喚起熟悉的語句時,我內心拍手叫好,經典就是這樣,依然臉不紅氣不喘地跑在時代的每一刻,即使20年過去,那些句子像魔豆一樣在心裡持續成長,這正是1890 年問世的《海妲.蓋柏樂》,如今依然帶著令人窒息的現代性。
五天的蛻變:2025【衛武營青少年戲劇營】,見證改變的力量
化妝間裡,學員們有的在補妝,有的在休息,有的則在一旁開心地聊天。氣氛輕鬆而充滿期待。然而,作為觀察員,我不禁回想起五天前的第一天,那時的他們還只是彼此陌生、不敢表達的孩子。這短短五天的戲劇營,究竟如何讓他們發生這樣的轉變?帶著這個疑問,我親眼見證了一場改變的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