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春美歌劇團《忘川遙》歌仔戲重繪陰間地圖 照見人生無常
文|陳默安
我們害怕死亡,也無法停止想像死亡。它是一個避談的禁忌,也是文學與戲劇最執著追問的命題。從韓影《與神同行》、《比天堂還美麗》,到現象級舞台劇《勸世三姊妹》,以各自的語言描摹死後世界,拼湊出一幅陰間的地圖,那裡既是生命的終點,也是幽冥旅程的起點。
春美歌劇團新作《忘川遙》從這張古老地圖裡,找到一個最心碎的角落,講述一對戀人的生離死別,映照出人生最難解的課題:愛與遺憾、執著與放下。
相傳亡魂必須在忘川河畔飲下孟婆湯,遺忘前世種種,才能投胎轉世。《忘川遙》就在這條遺忘之河畔緩緩開展,橫跨今生來世的等待與錯過。英勇的將軍趙霆翰戰死沙場,遺孀朱玉翎悲痛欲絕,獨自撫養兩人骨肉。
生死兩茫茫,朱玉翎並不知道趙霆翰死後拒喝孟婆湯,孤獨徘徊忘川六十年,等候兩人重逢一刻。而朱玉翎的一生,也在無盡思念中走向終點。闊別的兩人真能在地府緣起再會嗎?
從廟口陰司戲,到當代幽冥之旅
臺灣傳統戲曲裡,陰間從來不是陌生題材。包公審案、十殿閻君、目連救母等經典劇目,將亡魂審判、投胎輪迴的場景具象化,這些在節慶廟會上演的故事早已浸潤人們的生命,成為共同集體記憶。
2000年創立於高雄的春美歌劇團,以接演各大節慶廟會為主,每年演出 200 場以上廟口歌仔戲。廟既是神明領地,也在普渡時祭祀招待好兄弟,在此上演的戲成為神鬼人共同的娛樂,更是地方與信仰交織的日常,人間與幽冥不再涇渭分明。
然而,這些戲過去多半以「勸世」為主,強調善惡報應與因果循環。如今《忘川遙》不為說教,而是重新繪製一幅幽冥地圖,邀請觀眾走進陰間,看見人間。
當陰間成為過境休息站,你將往何處去?
對於陰間的想像,自古以來便存在於戲曲與文獻中。從佛經的地獄變相,到道教善書,以及明清流傳的《玉曆寶鈔》,一筆一劃描摹出龐大的宇宙:十殿閻王、十八層地獄、橋與河……種種意象交織出複雜的世界觀。
《忘川遙》選擇其中最貼近人心的元素,建構出能引發現代人共鳴的幽冥世界。它不再只是賞善罰惡的審判場,也沒有火海拔舌的警世場景,反而更像一座過境休息站。人死後通過鬼門關,獨自走上黃泉路入境陰間,在此整理塵世記憶,投胎轉世迎接未知的來生。
「幽冥路,步步驚,凡情執念皆難容。」隨著鬼差唱詞響起,業鏡台、望鄉台、三生石、忘川河等關鍵場景在《忘川遙》的旋轉舞台中幾個陰間關鍵場景逐一展開,彷彿引領觀眾踏上一條由審判到告別、從牽掛到遺忘的路,更是走一趟斷凡情、忘執念的心理歷程。
入境陰間後,亡魂遇見的第一個關卡是「業鏡」,又稱「孽鏡台」,在佛、道信仰中象徵著亡魂的審判之鏡——「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這面鏡子能照見一生善惡,作為閻王裁決去向的依據。
但《忘川遙》的業鏡並不單純劃分二元對立的善與惡,而是刻意映照出不得不的選擇,以及背後交纏的因果:作惡也許是因為恐懼,犯錯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那些難以用善惡定義的人性掙扎,才是最難審判的業。
通過業鏡及重重審判,走過一段幽冥長路的亡魂,終將抵達心防最容易崩解的關口—「望鄉台」。傳說亡魂投胎之前,能登上望鄉台看陽世家人友朋最後一眼。這一眼,為了道別,也意味著徹底陰陽兩隔,徒留悲嘆:「一上望鄉台,家鄉回不來」
然而,陰間的終點並非只有冷酷與斷裂。前方還有一條靜靜流淌的忘川,河畔立著三生石,記載著前世今生與來世的因緣。看過宿命、飲下孟婆湯,便能忘卻一切,帶著空白重生。
也許,忘川是幽冥最後的慈悲。讓你心碎之後,給你遺忘的權利;在剝去執念之後,能夠從頭來過。在世種種愛恨怨嗔,都如同孟婆所說,「皆為因果一場,飲下忘情湯,是真解脫。」忘記,才是真正的離別,永恆的失去。
《忘川遙》男主角趙霆翰登台回望摯愛,本應了結的告別,卻又生出新的牽掛。對於拒絕喝下孟婆湯的他來說,忘川是一條跨越不了的界線,是愛與遺憾的囚籠。
通過鬼門關後,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嗎?
有愛就能超越生死、抵抗時間嗎?劇名裡的「忘」與「遙」疊加出心碎的人生真相:彼此之遙,不在死生契闊,不在漫長等候,而在於——你忘了,我卻還記得。
戲中安排了關於地府角色的特殊設定:有人原本來自陽間,與亡魂之間可能還留有未竟的情感與糾葛。但是身處幽冥,人與人之間究竟能延續前世牽掛,還是被「無常」徹底改寫?
《忘川遙》由此將「無常」的意涵推得更深:它不僅顯現於死亡本身,也滲透進死亡後的關係與秩序之中。當我們跨過鬼門關,還能自稱是生前的那個人嗎?我們還是陽間親人的摯愛嗎?
這層關係的改變,正與男女主角處境相互映照:死亡帶走了生命,也帶走我們以為恆常不變的一切。
一趟學習「怎麼活」的幽冥之旅
或許因為陰間本來就是人間的鏡子,當我們凝視死後的世界,其實是在問該怎麼好好活。那些還沒說出口的愛與遺憾,無法放下的執念,都具象化成幽冥地府的一座奈何橋、一階望鄉台台、一條忘川河。
《忘川遙》延續廟口歌仔戲的信仰底色,融合當代舞台語言及劇場元素,重新敘事「無常與放下」的永恆命題。這部戲就像一個擺渡人,引渡我們踏上這趟幽冥旅程。觀眾走進劇場,不只觀賞一個故事,也在與自身遺憾與記憶對話,去看生命如何從生入死,從執著走向放下,從渴望永恆,到終於接受無常。
節目資訊
9/20(六)、9/21(日)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