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本事》製作筆記,深刻入心的幕後記實
文|Arya.SH 衛武營《本事》第13-20號主編
獨立編輯、文字工作者,投入藝文及設計等創意產業多年,曾任職於設計生活類媒體,現從事刊物製作及報導撰稿,寫人物、寫生活,用文字留下難忘故事。
歌劇、舞蹈、馬戲,每部作品背後都承載著無數人的付出,雜誌製作也不例外。隨著場館五週年,與衛武營同年同月生的自製刊物──《本事》也邁向第20號,被賦予藝術推廣使命的它,也算突破小小里程碑。
我們常自稱《本事》團隊是鐵三角,固定班底由衛武營、主編、洋蔥設計組成,其中,它的成長又經歷三任養母(主編)之手,有人善於挖掘實驗主題、有人著重內容深度,加上多位優秀編輯和攝影師投入,大家默契般拽緊刊物精神:「以幽默視角帶領讀者看見生活藝術」,走過一期又一期的製作日常。
過去許多精彩被嚴選呈現在紙本上,還有更多鏡頭外的體會沒機會分享,如第15號《讓圖說》,故宮研究員帶我們認識青銅器圖紋,也看見何謂時間的重量。在紙張尚未發明的夏商周,話語會遺忘、竹簡會腐壞,將欲傳承之事刻寫在青銅器,能清楚記載還能歷久不衰;祖先刻上了對子孫的叮嚀、記錄戰事,有的則點綴著養桑織布的記憶、甚至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動物,線條性格十足,放到現代也毫不落伍。
採訪最後研究員感觸地說:「倘若時間有刻度,人類壽命最長不過八九十,青銅器動輒都有千百歲,它們走過歷史洪流,安靜承接著先人意念到現在,相較起來我們都相當年輕呢。」身處文物間的我,瞬間雞皮疙瘩並興起敬慕之心,曾有人說器物有生命,採訪之後我是信了。
這些年,全世界深陷新冠旋渦也考驗著刊物製作的我們。當時每天心情隨疾管署記者會浮沉,禁止群聚、日期變更、採訪名單換六輪都是家常便飯,沒辦法還是要且戰且走,而現場那些不可控事件,如今想來卻十分搞笑。
某次我請年輕男性攝影師前往酒吧拍攝,店員藉著燈紅酒綠向其搭訕,曖昧問著:「弟弟有沒有玩狗鍊的習慣?」嚇得攝影師驚慌失措頻傳訊息問我怎麼辦。又有一次,合作攝影師挺著三級警戒的風險,從臺南赴往美濃小吃街取景,辛苦奔波四五個小時,結果冷清街上店都沒啥開,只有麻雀幾隻。
而努力打破同溫層的我們也時常接觸不同領域,發現素人看待採訪大多很隨性,過去團隊習慣在行前確認取材細項,素人卻常要我們(別囉嗦)有事來現場再說,因此練就同事的強心臟和超快臨場取材判斷,也常發生追著素人核對資訊的狀況,如名稱、營業時間等(因為對錯他們不在意XD)。
做雜誌很講求天時地利人合,更多時候是被緣分牽著走。第18號《樂園》,我們前往早年時興的娛樂場所──紅包場「鳳凰歌廳」,漆黑的空間準時晚間七點一到,便在樂聲和燈光下甦醒,而我們也在此時遇見豔麗的雅喬姐姐。
知曉來意後她全力相挺,安排包廂、熱情拉著眾歌手姐姐排隊受訪,有人暢談自己的演唱故事,有人輕訴臺灣娛樂發展史,人生閱歷一個比一個精彩,她們教我們點歌、遞紅包。有趣的是,受訪隊伍一度越排越長,熱情滿到必須勸退,編輯在內訪問,我得在外疏通。只見歌舞喧譁的現場,我扯嗓子大嚷:「抱歉版面關係無法全數寫入,就不耽誤大家時間(> <)!」畫面搞笑卻是超甜的負擔。
而在第11號《紙》,我們前往竹南「陳協和金紙行」採訪,老闆陳坤輝當時82歲,說起話條理分明、中氣十足。他的家族世代製金紙,走過日治禁焚金紙、民國大家樂求明牌到環保意識抬頭的現在,經歷潮起潮落仍堅守傳統文化。
陳老闆有著老當益壯的霸氣,採訪後我發現他竟是工廠裡年紀最輕的,現場七八位超資深員工裡最年長的婆婆已93歲,大家都是老鄰居了,笑說與其在家發呆,不如來做金紙話家常,邊說手裡動作飛快,製成工序熟稔度已超越身心。而陳老闆更不吝分享青春祕訣,除了維持勞動,平常也會用蜂王乳(註)保養,力建我一定要吃(笑),言詞懇切相當可愛。
每一期的製作,心情都是新的,就像踏上一次次無盡探索的旅程,領略著也感動著,在此我得重申,抱歉版面關係無法全數寫入,許多幕後故事還在心中,希望能再與大家分享。此專欄是《本事》精神的延續,會以有趣視角記錄生活和藝文觀察,無論新鮮事或尋常事,只要帶著嶄新眼光看待都能成為不凡。讓我們繼續打開心,向世界學習那些已知和未知吧。
(註)蜂王乳使用需遵循醫囑建議。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一時失志的劇曲奇才普契尼,如何二創悲戀故事《瑪儂.雷斯考》,開啟義式歌劇最後盛世
當自己的前一部作品大挫敗,你會不會一蹶不振而從此封筆?但有位義大利新生代作曲家,竟然轉而挑戰早就膾炙人口的故事,逆轉的勝率又有多高?這就是普契尼醞釀《瑪儂・雷斯考》的開端——等等,《瑪儂・雷斯考》聽起來陌生,但普契尼怎麼好像蠻耳熟的?
跟著波麗露一起流動
今年滿廿歲的紐約秋季舞蹈節(Fall for Dance Festival),早已成為我們觀測美國與世界舞蹈潮流的重要指標,特別是歷經嚴重衰退的美國現代舞,慧眼獨具的 Fall for Dance,將國際舞蹈潮流以電影票的價格,帶給紐約舞蹈觀眾第一流的福利。第一個登上紐約秋季舞蹈節的臺灣團隊,就是周書毅的《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