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為何不該錯過《魔彈射手》? 德語浪漫主義歌劇首部曲
照片版權© 2020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劇院首演劇照
文|林仁斌 蹦藝術網站執行長
三分鐘認識歌劇《魔彈射手》
歌劇基本資料
作曲 | 卡爾‧馬利亞‧馮‧韋伯(1786-1826) |
劇本 | 弗里德里希‧金德(1768-1843) |
原著 | 奧古斯特‧阿貝爾(1771-1816) |
出處 | 德國鬼故事集《幽靈之書》(Gespensterbuch)第一卷第一個故事(1810年出版) |
首演 | 柏林皇家戲劇院(Königliches Schauspielhaus)1919年改稱普魯士國家劇院(Preußisches Staatstheater),1984年起改稱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 |
德國浪漫主義歌劇首部曲
在莫札特《魔笛》(1791)與貝多芬《費黛里奧》(1814)兩部德語歌劇鉅作之後,時任德勒斯登宮廷樂長的作曲家韋伯耗費三年時間細細創作,終在1820年完成歌劇《魔彈射手》。
1821年6月18日在柏林首演之後,一年間《魔彈射手》連續上演超過50場,緊接其後於維也納、德勒斯登、萊比錫、漢堡、慕尼黑、布拉格、拉脫維亞里加、丹麥哥本哈根等主要城市連續不斷演出,獲得極大的迴響,更在1824年至1825年間陸續迎來倫敦、巴黎及美國等地的首演,是韋伯生平最重要的歌劇創作,更是浪漫初期最具代表性且無與倫比的歌劇作品。
劃時代的歷史地位
《魔彈射手》的序曲非常知名,經常在音樂會中單獨演奏,最大特色有二:
其一,單純中央C.最美
歌劇幕起,《魔彈射手》序曲將響起韋伯最單純樸實的「C」長音,這單純中央C,似乎揭示了浪漫主義的年代自此最單純的音符而終於開啟而綻放;韋伯的「C長音」歌劇序曲與貝多芬的「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似乎所見相同,都具備著劃時代的意義。
《魔彈射手》的大獲成功,讓德國歌劇活躍於歐洲各大歌劇院,象徵著德語歌劇正超義趕法,自成一家之言而傲然於世;而首演之日正逢「滑鐵盧戰役」(1815)六週年(兩事件恰巧皆為6月18日),更讓這部德意志民族歌劇,無懼於當代義大利美聲與法國大歌劇之雄雄威勢,正式以三強之姿鼎立於歐洲歌劇院。
其二,韋伯才是真正的主導動機始祖
「主導動機」(Leitmotiv)一詞最初於德國,出現是當代德國音樂學者弗里德里希‧威廉‧詹斯(Friedrich Wilhelm Jaehns, 1809-1888)用來描述韋伯音樂的創作手法時所使用的專有名詞。詹斯是韋伯作品編年目錄最重要研究學者,對於韋伯隱伏使用歌劇中的角色動機與劇情暗示,是他創作音樂的拿手好戲,更是「主導動機」真正在歷史上使用的濫觴;未來崇拜韋伯的作曲家華格納,將在韋伯建立的基礎之上,更加發揚光大「主導動機」的創作改念,並提出「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終將德語歌劇提升至結合所有藝術總合之最高境界。
音樂學者們更一致認同韋伯《魔彈射手》的成功,除代表著德國「歌唱劇」(Singspiel)最成熟作品之外,更是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歌劇,其重要性與代表性,不言而喻。
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單純而美好。
對了,前面我有提到,韋伯與莫札特是姻親嗎?
除了德勒斯登宮廷樂長的崇高身份之外,他還是莫札特之妻康斯坦茲‧韋伯 (Constanze Weber)的叔叔喔~
七顆子彈.一個詛咒
被魔鬼詛咒的最後一顆子彈,將飛往何處?誰又將殞命?
《魔彈射手》故事共有三幕,以德國民間流傳數世紀的百發百中的神奇魔彈與獵人故事作為主軸:
從序曲開始,韋伯以C大調長音最澄澈透明的音響效果,帶我們一步一步進入德國鬼故事集《幽靈之書》那帶有懸疑超自然色彩的故事世界~此時韋伯以四部法國號象徵主角獵人生活,也以民歌風格也勾勒出故事的所在地:純樸的波西米亞鄉村。
當邪惡魔鬼薩米耶(Samiel,口白者)主題出現時,弦樂的顫弓與小調的神秘色彩更讓音樂呈現出緊張未知之感;單簧管優美地呈現馬克斯(Max,男高音)與亞嘉特(Agathe,女高音)的愛情,在一連串象徵主角們受到的壓迫劇情後,音樂再次以亮麗的C大調象徵邪惡終於無法戰勝正義的基本信念,相信這除了當時民眾特別有感,對現代的觀眾們亦深有感觸。也因序曲本身架構完整,主題豐富且與歌劇劇情緊扣,經常由管弦樂團單獨於音樂會中安排演出,其來有自。
戲劇與抒情女高音.競相比美
《魔彈射手》不僅只是獵人們的射擊比賽故事而已,除了七位主要男性角色之外,本劇中的兩朵女高音之花:亞嘉特(Agathe,戲劇女高音)與安(Ännchen,抒情女高音)各有精采詠嘆調呈現,更是本劇一大特色。
在第二幕中亞嘉特與安的精彩二重唱〈倒楣鬼!老實待著…〉(Schelm, halt’ fest!…)中,我們可立即辨識出兩位女高音的聲音表現截然不同。而亞嘉特充滿戲劇與音色變化的宣敘調與詠嘆調〈我怎麼能夠入睡…輕輕地…〉(Wie nahte mir der Schlummer…Leise, leise, fromme Weise…)與第三幕深情的詠嘆調〈即使烏雲遮蔽了天空〉(Und ob die Wolke sie verhülle)都是本劇必聽的極其優美之作;第二女主角年輕表妹安 (Ännchen) 身為此劇抒情女高音擔當,她的兩首詠嘆調,第二幕中最知名,逗笑亞嘉特的〈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走過來〉(Kommt ein schlanker Bursch gegangen),以波蘭舞曲節奏特性充分展現抒情花腔女高音在音域轉換的悠遊自在;第三幕中的浪漫戲劇宣敘調與華麗詠嘆〈我曾夢見過世的表姐〉(Einst träumte meiner sel'gen Base)則以懇切的語氣,說著令人噴笑的恐怖故事,反萌差極大,您聽過一定會喜愛。
精彩的管弦樂配器.呼應舞台與故事
在本劇的音樂設定中,韋伯除以大調與小調代表角色的善與惡,無論是代表兩位女高音以大調音樂所象徵的美好或者象徵邪惡角色獵人卡斯巴(Kaspar,男中音)及魔鬼薩米爾,劇情與音樂調性都有著環環相扣的精彩呈現。在描繪劇中最黑暗的場景:煉製魔彈的「狼谷」(Wolfsschlucht)時,除了以c小調暴風雨音樂描繪出黑暗魔法世界之外,更充分以管弦樂樂器的不同音色豐富的故事場景,進行多樣化的組合:不論是舞台上的幽靈、不可知的怪獸、雷電閃光到鬼火到對黑暗世界的恐懼,都能在韋伯的筆下感受到明顯的戲劇氛圍~也正因如此,《魔彈射手》在歌劇音樂的先驅展現,毫無疑問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首部浪漫主義德語歌劇!
你相信有魔鬼嗎?
如果是你,你願意用自己的靈魂,甚至犧牲最愛,來換取這百分之百會命中的子彈嗎?
故事黨的你,這裡有著奇幻文學裡最黑暗的鬼故事
旋律黨的你,這裡有德語歌劇中最美妙深情的旋律
2023年衛武營與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劇院共同製作旗艦歌劇製作《魔彈射手》,您絕對不容錯過~
節目資訊
9/8 (五) 19:30、9/9(六)14:30、910(日)14:30
周邊活動
7/2(日)14:00
►【講座】驚!這齣歌劇有魔鬼:韋伯《魔彈射手》的昔與今
7/9(日)14:00
►【講座】魔彈,果真百發百中? - 韋伯歌劇《魔彈射手》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在《魚.貓》遇見共融劇場的新可能
我與曉劇場的緣分始於十多年前,記得那時我在萬華的一棟民宅地下室觀賞了幾齣戲劇。曉劇場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柔軟而堅定的力量,總可以給予觀者無盡的啟發與感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視力問題,我逐漸無法頻繁地進劇場欣賞演出,但我依然持續關注曉劇場的最新動態。
以劇場實踐對土地與人性之愛的《魚.貓》
戲劇與文學的不同之處,就語言形式來說,戲劇強調的是對話,而非文學所重視的文字修辭。實際上,今日的青少年閱讀小說的經驗較少,主要是觀賞各種影視媒體甚至漫畫。在這些媒體中,他們最接近的文學類型,是以對話為主的戲劇,這些戲劇藉由對話與獨白這兩種形式,在語言上創造出各種動人的表現。在歌德與席勒所處十九世紀初,他們的戲劇對於德語的統一有很大的貢獻。劇場是當時的主流媒體,由侯國的貴族所興建,是人潮聚集的公共領域,劇院上演的戲具有社會影響力,就今天的角度,就如同電視劇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