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講座專文」《魔幻時空大稻埕》國樂與馬戲的魔幻碰撞
©Rafael WU攝影
文/張雅淳
《魔幻時空大稻埕》是臺灣國樂團的一次大型跨界融合計畫,囊括了中生代作曲家王乙聿、巨彥博、櫻井弘二以多元風格譜寫樂章,還有劇場導演與詩人黎煥雄以詩人的心、以婉轉的口吻來敘事,加上陳星合所帶領的「合作社」展現新馬戲優雅、又帶著幾分神秘的姿態。在講座中,邀請到臺灣國樂團副指揮周聖文、馬戲指導陳星合、節目策劃傅寯對談,他們提及:「我希望這兩個不一樣的元素,超越時空,把觀眾帶進去百年前的大稻埕,在這個大稻埕這個魔幻世界裡面,去凝視一段浪漫的未盡之愛。」
視覺與聽覺上,都精心的鋪陳出魔幻的感受,讓觀眾看音樂與馬戲怎樣在舞台上展現魔法。演出運用了吸人眼目的創新科技,在過程中不斷的變化,有時候是百年前已不在的「大稻埕驛」,神奇地出現在舞台上,有的時候是大稻埕街區古色古香的老建築。
臺灣國樂團以聲音符號的並置、轉化,讓耳朵帶觀眾身歷其境。有林藍田獲得神諭遷居至大稻埕,興建了大稻埕第一間街屋,開啟了百年商業繁榮史的遷徙主題;也有江山樓藝旦與酒客杯觥交錯的景象、登台獻藝的景樣。隨著時代的演進,正是西方音樂在臺灣激盪的1930年代,男男女女在波麗路餐廳談情說愛,店內播放著聖桑的《天鵝》,在劇場中卻同時能夠聽到不遠處靈安社的北管演奏,就如同當年的感受。而各路厲害的馬戲演員成為時空旅行者,在轉動的鐵環中、超脫了地心引力的綢吊,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技法,展現大稻埕的歷史底蘊。
臺灣國樂團副指揮周聖文在訪談中提到:「我認為新馬戲強調的概念是一切以人為出發。所有的特技雜耍都回歸到人的本身,其實這某種程度也再再反映了,人在挑戰自己的極限。」
馬戲指導陳星合現場邀請大家動動手腳,並且回應了馬戲以人為本的精神,邀請想想看,這些馬戲技術為什麼會出現呢?也許疊羅漢是為了戰爭的功能、爬梯是古時一種救火的方式,騎馬、拋球等都是生活中的技術。
「為了讓這些技術可以被維持,所以在慶典的時候常常都會有表演,為了熟悉這些作業。」陳星合說:「不同的文明都會發展出屬於它的特技,人為什麼會動,因為要生活,因為要生存。這些動作越來越熟練以後,可能變成舞蹈,可能變成音樂,可能變成很厲害的特技,慢慢的就變成表演。所以這些厲害的動作都是從生活來的。」
而這次,馬戲將如何從大稻埕百年來人文的歷史中,創造出精彩的馬戲演出,音樂又會如何交會呢?
期待臺灣國樂團《魔幻時空大稻埕》。
了解更多:
場次|
2023/2/25(六)14:30
2023/2/26(日)14:30
衛武營 戲劇院
©Rafael WU攝影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為何李英愛與凱特布蘭琪都要演《海妲·蓋柏樂》
首爾LG藝術劇院今年為了紀念開幕25週年,找來以《大長今》紅遍亞洲的李英愛,在五月演出易卜生的《海妲·蓋柏樂》(Hedda Gabler)。李英愛在1993年剛出道,第一次演出舞台劇《炸醬麵》時,還到地鐵站派送傳單與貼海報。對李英愛來說,這一切都記憶猶新,她說:「就是這股衝勁,令我想再踏舞台。」李英愛將飾演把海妲的挑戰,比喻為解決一道難題的數學題。
捨下古典樂苦練手風琴,吳詠隆靠執著走出探戈音樂一片天
吳詠隆是臺灣極少數專業班多鈕手風琴演奏家暨探戈音樂家。原本主修長笛,大學畢業時意外聽到班多鈕(Bandoneon)多變且情感豐沛的音色,立刻愛上,捨下熟悉的古典樂器,隻身飛往阿根廷全心學習班多鈕,不但成為亞洲第一位奪下德國克林根塔爾手風琴大賽冠軍的演奏者,還前往日、韓、港、中、馬來西亞等多地演出,是台灣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探戈演奏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