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如初之光,音樂與舞蹈交融風光明媚的地帶
文|李欣恬
音樂與舞蹈的合作,經常容易循著其中一方相互配合另一方的模式,由音樂家李世揚、戴孜嬣及舞蹈家田孝慈一起合作的特別作品《連篇歌曲》,則是打破了這種相互幫襯的模式,試圖在音樂與舞蹈交會的地帶,共創一方新天地。
李世揚是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七年一貫制音樂系畢業的高材生,這個系所創辦初始,招募的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音樂才能,而李世揚的演奏功力同樣不在話下,他的古典音樂養成背景,成為他日後發展即興演奏的關鍵,他能自由地運用不同的演奏技法,讓即興演奏更加游刃有餘。
戴孜嬣是即興演奏的新星,能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她的音樂性好,演奏技巧也可圈可點,也因為還沒有太多劇場經驗,她在作品裡和李世揚、舞者田孝慈的互動,更加顯得不在制式框架裡,因此更加鮮活。
田孝慈是有著漂亮身體的舞者,在這部作品裡,她的肢體接收著音樂的訊息,與其說是遵照著音樂的指引,不如說是透過聆聽、接收、理解而反芻出來的肢體表達,是舞者對於律動、聲響的反饋。
作品名稱「連篇歌曲」是來自於西方音樂的藝術歌曲結構,每一套連篇歌曲會由多首歌曲組成,每一首歌曲既是獨立的篇章,也相互有關連,是每一首歌曲和歌曲之間的緊密牽引,形成這部作品的全貌。
《連篇歌曲》的組成也是如此,音樂與舞蹈的深度交織,形成旅途中的風景,而這部作品還歷經了疫情三年、排練不易的過程;旅途中總有意外、隨機、即星的風景,也成為這部作品的隱喻;每到一個城市巡演,將有不同的客席舞者加入,例如,在淡水雲門劇場的版本,有資深舞者吳易珊、新生代舞踏藝術家許生翰,加入即興行列,之後到韓國演出,也會有當地舞者加入。
更難得的是,燈光設計也成為即興的一部分,由資深燈光設計師吳文安擔任,他因參與多次排練和發想,在充分掌握作品結構的狀況下,讓燈光得以順勢融入音樂和舞蹈。
《連篇歌曲》打破了音樂家與舞蹈家以往在劇場工作的模式,相互理解一個聲響從鋼琴發出和從身體發出,是如何地不同與獨特,他們在邊界探問,溝通的真義;在沒有樂譜、沒有特定的身體表現技巧之下,相互理解和合作,表達自我,連結他者,融入各自的生命狀態,成為一曲又一曲的生命歌曲。
作品概念發想者林芳宜從旁觀察,這部作品無疑地是本地藝術家相互合作的難得之作,同時也是疫情下帶來的特別禮物。
了解更多:
2022/11/11(五) 20:30、11/12(六) 19:30 戲劇院
►【2022臺灣舞蹈平台】田孝慈×李世揚×戴孜嬣《連篇歌曲》+蘇品文《少女須知》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一座跨接時光的橋樑 漢堡愛樂的歷史與未來
德國北部的漢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因人口流動而促成豐富的文化交流。早在一六七八年,這裡便誕生世界上第一座公共歌劇院——鵝市場歌劇院(Oper am Gänsemarkt),韓德爾與泰勒曼等大師的作品都曾經在此上演。聖米迦勒教堂(是漢堡的宗教、音樂與藝術中心,從教父泰勒曼手中接下漢堡市音樂總監的C. P. E. 巴赫就安葬在那裡。漢堡不僅是布拉姆斯的故鄉,更是孕育漢堡愛樂的搖籃。
悖論共存的時刻,那麼美——專訪二律悖反協作體李勻
那是 1957 年,她拿著他人的身分證,從廣東搭上駛向馬來西亞的貨船。航行不知輪經多少日夜後,終於登岸。屆時,她才第一次看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