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牛娟娟-NSO《詩琴畫語》 觀後心得
文|牛娟娟
位置特意選在二樓,能看到陳美安指揮的表情、手部動作,還有鋼琴家手部動作。
因此這次觀察角度擺在指揮對樂團的掌控、安排器樂演奏的能力、與團員的互動。
演前導聆提到指揮像老虎,但從柴可夫斯基:第二號交響曲《小俄羅斯》來看,
感覺更像豹!
音節處理得簡潔有力,乾淨不拖泥帶水,震撼度也夠;
曲中也以拍胸動作鼓勵讚美團員,樂曲結束後也不吝鼓舞樂團,感覺符合其個人美式熱情、Power俐落等特質。陳美安不愧是在國際頻頻獲獎的指揮!這才深刻了解指揮之於樂團的重要性。
此次是被 "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F.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吸引,茲拉塔‧喬基耶娃看似瘦弱,但鍵音有力,國際享有美譽,其技巧不在話下。琴鍵一落,即吸引強大注意力,但總感覺指下情感壓抑、小心翼翼,理性大於感性。直到第二樂章後段,才顯出感性情緒,讓我眼眶稍稍濕潤。
而陳美安指揮一改老柴樂曲風格,器樂伴奏轉為溫柔纏綿風格,也一改蕭邦慣以單調的器樂伴奏,譜出節奏、樂拍有變化的風格,暗暗叫好稱快!
歸家再度聆聽一直很喜歡的阿格麗希版本,情感奔放充沛、既熱情又柔媚,鍵音有力且圓滑流暢。
還是喜歡這樣的表現方式,融合愛戀、欣喜、落寞、憂鬱等的完整情感展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WRIBgYAXDQ&t=50s
好希望能有機會到波蘭華沙,親眼朝見鋼琴詩人蕭邦,聆聽多場音樂會!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2022衛武營馬戲平台【新魔術大師班】之觀察
新魔術大師班的瓦倫玎‧蘿叟與亞瑟‧沙福渥德黑,透過歷史、理論與技術傳授,打開臺灣魔術的角度限制,也打開創作思維的角度。探究藝文演進的歷史是重要且必要的,藉由閱讀法國新魔術的前進軌跡,找尋自身缺失的碎片,既能夠快速跟上腳步,也完整屬於臺灣魔術的發展史。
NSO 國家交響樂團《呂紹嘉與史蒂芬賀夫》導聆時間:從不同角度感受拉四魅力~淺談拉赫曼尼諾夫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對許多愛樂者來說,「你比較喜歡拉二還是拉三?」經常是會被問到的或討論到的問題。就如同「貝九」、「柴五」等時常在樂迷間流傳的「行話」,在這裡所出現的「拉二」、「拉三」,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指的當然就是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以及第三號鋼琴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