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為何必看《唐卡洛》?(下)
文|焦元溥
在上篇,我們知道《唐卡洛》是威爾第應巴黎歌劇院之邀,以席勒劇本改寫而成的西班牙宮廷歷史歌劇,目前以法語五幕版和義語四幕版風行於世。但如果要知道威爾第的真正用心,以及《唐卡洛》的真正魅力,我們就必須了解它的創作形式,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大歌劇」。
法式大歌劇:世間最豪華的娛樂
大歌劇(Grand opera)主要指以巴黎歌劇院為中心,盛行於1830至1860年代的歌劇類型,可謂人類娛樂產業所出現過最豪華炫目的成果,能和今日好萊塢的億萬美金電影製作相提並論。大歌劇有幾項特色,首先就是規模龐大。(《唐卡洛》是威爾第最長的歌劇)在那沒有電視與網路的時代,看部劇即能消磨一晚,豈不快哉?也因如此,它必然是豪華的總和,才能撐持長大篇幅。就聲樂來說,大歌劇常有性格不同的雙女主角,以及各類唱功吃重的男聲角色。《唐卡洛》的女高音王后伊麗莎白,次女高音貴族艾波莉,戲份勢均力敵。卡洛王子、大臣羅德利果、國王菲利浦二世,皆是男高、中、低音的經典角色。男低音大審判長與國王的二重唱,既是罕見的雙男低音鬥法,也是歌劇世界中最令人膽顫心驚的段落,堪稱一絕。
絢爛舞台:滿足音樂所賦予的期待
聽覺要豪華,視覺亦然。大歌劇要有芭蕾場景,更要有壯麗場面與舞台奇觀。《唐卡洛》不是機關最多、場景變化最大的歌劇,但也要呈現西班牙宮廷的富麗堂皇,以及火刑台場景的陰暗驚悚。威爾第確實給予此劇不凡氣勢,如果舞台設計也恢弘氣派,自然相得益彰。此次衛武營跨國合作,原裝進口場景道具,正是為了符合大歌劇的要求。雖說現今歌劇製作百花齊放,不一定要絢爛鋪張,但能親眼看一次實現大歌劇氣派的舞台,必是人生樂事。
貴為皇室,仍然身不由己
但《唐卡洛》並不只是投巴黎人所好而已。此時威爾第已是老練作曲家,在燦爛華麗中看出這個類型歌劇能有的深刻——大歌劇的劇情,多是「歷史事件中的個人感情掙扎」。史實是真,而且一定要是大歷史事件,但歌劇討論的,是角色身不由己的痛苦。以《唐卡洛》為例,西班牙和法國兩國交戰,西班牙王子和法國公主卻暗地相戀。好不容易要以聯姻和解,公主嫁的卻是國王,情人頓成繼子,著實痛苦至極。但劇裡受折磨的又豈止這對「母子」?國王與艾波麗,皆有不被愛的怨嘆,羅德利果與大審判長,又各有謀略心機。親情與政權衝撞,政權又與神權鬥爭,威爾第將各聲種特色發揮至極,獨唱與重唱皆寫得劇力萬鈞。《唐卡洛》不只是威爾第經典,或許,也是最偉大的大歌劇。
義語四幕版:威爾第的決定版
義大利指揮巨匠慕提(Riccardo Muti),論及《唐卡洛》,認為威爾第最後欽定義語四幕版,在於情緒統一。「幕啟,一切即在宿命籠罩之中。」期待衛武營將帶來的義語四幕版首演,也願《唐卡洛》在台灣得到知音,早日再演。
照片版權|2020年比利時列日皇家歌劇院首演劇照
閱讀更多:
節目資訊:
推薦閱讀
讓聲音帶我們進入外婆的心
《乘上未知漂流去》是一齣非常特別的獨角戲,所有的觀眾都要戴著劇團提供的耳機,透過耳機聽到台上各種聲響,包括演員的獨白、道具聲響、音效等。這讓我想到英國合拍劇團導演賽門‧麥克伯尼(Simon McBURNEY)享譽國際的作品《相遇》(The Encounter, 2015),這齣戲也是一個人透過創造各種現場音效來說故事,有點像早期的電影音效,只是現場做給觀眾看。
Danang 眼中的王宇光與《人之島》
舞蹈家 Danang Pamungkas,出生於印尼中爪哇梭羅,擁有深厚傳統舞背景。藝術學院畢業後,於梭羅的旺古尼嘉藍宮(Mangkunegaran Palace)學習爪哇傳統舞,成為核心舞者。2008 至 2011 年期間為雲門2專職舞者,之後返回印尼發展個人編舞生涯。在雲門2期間,Danang 深入了解現代舞,也在那時候,認識了同為舞者的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