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
陳主税與劉富美於音樂會後合照。(©劉富美)
\n\n\n\n
藝術家們的聚會 - 成立寒月小集
\n\n畢業後,劉富美決定放下台北的一切,跟陳主稅回到高雄,從頭開始。他們在民國 56 年結婚。劉富美眼睛笑成一條線,告訴我們:「主稅把她創作的鋼琴曲《秋》送給我當成結婚禮物,他最喜歡的季節就是秋天了。」
\n\n他們開始在高雄認識當地的藝術家,其中包含陳主稅的摯友蕭泰然[5]。「我們那時的生活就是每天教課到晚上九點,哄小孩子睡著後,就和一些好友約到外面吃消夜,天南地北的聊天」,劉富美告訴我們。
\n\n這些藝術家們發起了「寒月小集」,這是一個結合音樂、美術、詩作及書法的跨界藝文團體,由於在 12 月展出,所以取名「寒月」。當時的成員有:畫家李朝進、莊喆,詩人陳秀岳、白浪萍(本名蔡良八,現名蔡孟哲),音樂家蕭泰然、陳主稅及林榮德(第二屆),行政及節目籌畫則由劉富美負責。
\n\n寒月小集在民國 63 及 64 年於高雄華王飯店舉辦了兩次聯展,這個跨界的聯展呈現了許多畫作及書法;詩人朗誦詩詞的同時襯托著音樂家演奏。一場聯展中可以同時欣賞不同的藝術,在當時是非常前衛的想法。劉富美笑著說:「由於場地租金昂貴,當時賣票的收入幾乎都拿去付租金了,但這些藝術家們依然甘之如飴。」
\n\n\n\n
天妒英才
\n\n「民國 75 年,主稅帶著台南家專[6]的學生去花東畢業旅行,旅途中他打電話告訴我身體不適,吃不好也睡不好。回高雄之後,發現肩膀上有球狀突起, 我們到醫院去檢查,醫生告訴我,主稅是淋巴癌末期,可能只剩下半年的生命了。」劉富美說完,我們皺起眉頭陷入片刻的沉默。
\n\n當年陳主稅才四十四歲,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是溫柔的丈夫、是學生尊敬的老師、是正值創作鼎盛時期的音樂家,這個噩耗對他們來說,都太突然且無情了。他不願與命運妥協,開始配合醫生做化療,卻仍不敵病魔,在半年後過世了。「主稅在走之前,告訴我:『還有好多事沒做。』」
\n\n在陳主稅過世前幾個月,他們曾經到墾丁去旅行,並邀好友陳秀岳同行。他想在生命最後的時光,告訴好友這些年來心中的感觸,並請陳秀岳作詞,這便是他最後作品《苦難組曲》的由來,全曲有五段詞,但陳主稅還來不及完成最後兩段曲,就不敵病魔去世了。組曲中第二段《我深愛》也是他留給愛妻的最後一首作品。
\n\n婚後陳主税育有一對子女,長大後也從事藝術相關領域研究與設計工作。(©劉富美)
\n\n\n\n
遺愛人間
\n\n「主稅走之後的那幾個月,我感覺也跟他走了…,我昏睡了好久,不願面對現實。但是為了孩子及學生,我必須振作。」劉富美堅定地說。「開始整理主稅的樂譜與書籍,是從主稅去世 20 年後開始的,當時我就在想,這些樂譜和書應該能被更好、更有用的使用以及保存,後來便捐給了我們夫妻倆的母校,臺灣藝術大學。」劉富美微笑著說。
\n\n再十年後,陳主稅去世 30 年時,劉富美也決定將陳主稅珍貴的手稿捐與臺灣音樂館,保存於館內專業的恆濕恆溫環境當中,讓手稿能永遠的流傳下去。
\n\n在結束訪談的回程路上,細細品著方才的談話,感到一陣溫暖,劉富美憶起陳主税時,那溫柔而堅毅的眼神,是充滿愛的,綿延不絕的愛。就如同陳主稅在《我深愛》裡說:「若是愛只能回憶,不能延續,生存就不再有意義…;讓我們的愛延續,周延。」
\n\n\n\n
[1]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的簡稱,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前身
\n\n[2]臺灣音樂家,1941-2014。
\n\n[3]臺灣音樂家及教育家,1929-2001。
\n\n[4]民族音樂學家及教育家,1926-1977。
\n\n[5]臺灣音樂家,1938-2015。
\n\n[6]今臺南應用科技大學前身,蕭泰然、陳主稅與劉富美皆曾於此任教。
\n',date:"2020.09.26",description:" 「當音樂響起的時候,我便覺得我還活著,音樂就是我的信仰。」",image:"9e90d94a5e4d51d8c19394138faf2350",title:"《憶中的歌聲》—與劉富美的深情訪談",tags:["5b10e7c4f295ec000672a734"],programs:[]},recommendReadings:[{_id:"63eb06c37700940008feb841",date:"2023.02.14",introduction:"《孔雀傳說》寫作於1998年,由瑞典廣播交響樂團(Swed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委託,為單簧管界的超級巨星—瑞典演奏家馬丁.福洛斯特(Martin Fröst, 1970-)所創作的單簧管協奏曲。1998年6月6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由上述音樂家聯合首演。福洛斯特以神乎其技的單簧管演奏聞名世界,因此得以將作曲家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以及演奏此曲所需的艱深技巧淋漓盡致的呈現。除了《孔雀傳說》,希爾博格也為福洛斯特寫作了另外三首編制較小的作品。\n",image:"7e3c2d193f5a1c76ae30d2d42292eae0",title:"希爾博格:《孔雀傳說》,一個眼見為憑的單簧管神話"},{_id:"63eaf384abd333000ac6e200",date:"2023.02.14",introduction:"2009年《狐仙故事》首演,寫下臺灣新編京劇最浪漫奇幻的一頁;2021年由於其故事架構的靈動性,製作團隊決定以4D Views及多媒體的視覺技術重新述說《狐仙》這個故事。原定除了在臺北戲曲中心演出之外,也在臺中歌劇院登台做場,怎奈與近些年數不清的表演團體所遭遇到的困境一樣,因著疫情,臺中場次取消了,而今欣喜此劇得以在衛武營與觀眾見面。",image:"33acf8259838d07ea3be9d8adc709a18",title:"最不圓滿的圓滿"}],relatedPrograms:[]},fetched:!0},shippingAreas:{rows:[],loaded:!1},userAuth:{logined:!1,status:"NORMAL",inited:!1,data:null,showNsoOverlay:!1},announce:{show:!0},youthOverlay:{show:!1,showed:!1},featureCategories:{rows:[],loaded:!1,loading:!1},features:{rows:[],loaded:!1,loading:!1},newsCatalogs:{rows:[],loaded:!1,loading:!1},chronologies:{rows:[],loaded:!1,loading:!1}},routing:{locationBeforeTransitions: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