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歡迎來到887號房:一同打開羅伯勒帕吉的劇場魔術箱
文| 吉米布蘭卡
2007年《安徒生計畫》、2010年《眾聲喧嘩》、2016年《癮‧迷》,深受臺灣觀眾喜愛的當代劇場大師羅伯勒帕吉 (Robert Lepage), 將於今年11月四度訪台,帶來自傳性作品《887》(註一)。不同於以往來台的作品,此次衛武營開幕季所邀請的《887》,可是勒帕吉取材自身經驗、自編自導自演的獨腳戲。
記憶是如何運作的?
童年時聽過的歌曲如何能承受時間的考驗,永遠地存在於我們的腦海裡?(註二)
電影《神隱少女》的錢婆婆說: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相較於幾乎可以無限擴充儲存的數位3C,人類的記憶實在是很有限,特別是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消失的、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經過還忽略的。然而,理性大腦沒記住的,感官知覺都於無形中幫忙記下 (如味覺、嗅覺等),等待未來某個特殊的時間點,因為某個特殊事件而觸發。在《887》裡,勒帕吉重新思考記憶的形成,梳理當下的歷史事件與社會氛圍,將個人與集體相互連結,進而了解是什麼形塑成現在的「我」的樣子。除了深具人性關懷的魅力故事外,勒帕吉最厲害的,莫過於創造魔幻且讓人目不暇給的舞台效果,還有大膽多變卻細膩聰明的導演手法。
《887》的舞台是一只充滿魔法的大皮箱,裡頭裝載著勒帕吉的過去:這個立面翻開來,是一棟住戶不少的公寓大樓,觀眾隨著勒帕吉的眼睛得以一窺不同房間裡,鄰居們的日常;再轉個立面,勒帕吉家中的廚房與書房便出現在眼前,然後是酒吧、是有著現場直播的街頭模型等。一切的場景都經過精細且完美的設計,每一塊區域的電力配線與燈光迴路也都考慮仔細,光是舞台技術就足以讓觀眾想破腦袋、值回票價。此外,演出還大量運用了多媒體與物件偶戲,讓勒帕吉得以多視角的方式穿梭於不同時空,如電影般流暢剪輯現在與過去的片段,詩意並溫柔地自我探索與對話,同時也讓觀眾體認到,自身的價值和認同、文化與信仰,往往來自於外在環境與種種事件的交織累進而成。
[註一] 887是勒帕吉小時候家裡的門牌號碼。
[註二] 文字擷取自2015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887》節目冊。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翱翔,正要開始——談德賽告別演唱會「奇蹟歌聲」中的法語藝術歌曲
許多歌劇樂迷提到德賽,總是帶點不捨。這位能完美駕馭史特勞斯《納克索斯島上的亞麗安德內》中采碧內塔或奧芬巴哈《霍夫曼故事》中機器娃娃的輕花腔女高音,曾長久被定型為製造炫技效果的花瓶角色。
一座跨接時光的橋樑 漢堡愛樂的歷史與未來
德國北部的漢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因人口流動而促成豐富的文化交流。早在一六七八年,這裡便誕生世界上第一座公共歌劇院——鵝市場歌劇院(Oper am Gänsemarkt),韓德爾與泰勒曼等大師的作品都曾經在此上演。聖米迦勒教堂(是漢堡的宗教、音樂與藝術中心,從教父泰勒曼手中接下漢堡市音樂總監的C. P. E. 巴赫就安葬在那裡。漢堡不僅是布拉姆斯的故鄉,更是孕育漢堡愛樂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