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座時間約90分鐘、策展人展場導覽時間約30分鐘。
- 報名流程:填寫線上報名表即完成報名。
- 為維護講師著作權與活動品質,講座進行中請勿攝錄影。
- 報名時請確實填寫報名資訊,以利報到進場。
- 主辦單位保留本活動變更權利。
- 相關問題請洽節目部凌小姐 peihsuan.ling@npac-weiwuying.org
【專題講座】馬水龍的音樂故事—從《梆笛協奏曲》到《無形的神殿》
四部鉅作,聆聽臺灣的聲音軌跡
臺灣音樂史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作曲家馬水龍大師
本場講座將帶領聽眾認識馬水龍的音樂世界,以深厚的西方作曲技法為底蘊,融合傳統曲調與自然意象,從廟口鑼鼓聲到迎神節慶,從玉山絕嶺到關渡濱海,將臺灣的脈動注入音符,如同用心編織家鄉的回聲。
紐約時報樂評家 Bernard HOLLAND 曾盛讚:「馬水龍突破了東西方音樂的藩籬,並揉合不同表現手法與傳統特質,以平衡語彙傳達文化內涵與思想,令人動容」。這不只是技術的融合,更是一位作曲家透過音樂說出他對土地深沉的愛。
講座將以馬水龍四部經典作品為主軸,從《梆笛協奏曲》揉合傳統與現代語彙的民族之聲,到《孔雀東南飛》浪漫淒美的史詩敘事;《關渡狂想曲》寫景如畫的旋律,到《無形的神殿》引領靈性的內在追尋。一曲一曲,我們將探索他深情凝望臺灣的聲音軌跡,並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與理念。
邀請您一起走進雨都才子寬柔卻又炙熱的音符世界,聆聽馬水龍如何以旋律為土地立言,用音樂書寫這座島嶼的靈魂與記憶。
報名方式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8日(六)14:00-16:00
參加對象:歡迎喜愛臺灣在地音樂與藝術活動的朋友!
報名方式:報名參加,免費入場(限量100名,額滿為止,當天現場亦開放少數席次,敬請把握)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1月7日(五)17:00止
活動地點:衛武營演講廳
講者介紹
主講人暨策展人|顏綠芬
音樂學家、樂評家、音樂作家。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先後主修歷史音樂學、民族音樂學,輔修文化人類學。留學德國12年後任職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音樂學研究所,曾擔任該校音樂系系主任/音樂研究所所長、教務長、師資培育中心主任、校務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通識教育委員會主委、《關渡音樂學刊》創刊主編等。曾獲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獎、國科會研究獎、科技人員短期出國研究補助。亦曾擔任國家文藝獎、金曲獎、金鼎獎等評審,臺灣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節目評審委員;另曾擔任教育部各項委員(學位授予法、大學評鑑、本土教育會、藝術教育推動會、高中音樂名詞審譯會等),以及高中音樂課本審定會主委;亦曾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6年。目前仍受聘為教育部本土教育會、藝術教育推動會委員、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審議委員,以及許常惠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七星田園文化基金會董事。
顏綠芬教授長年研究西方歷史音樂學、浪漫主義、Dahlhaus學說,以及臺灣傳統音樂生態、當代音樂發展,並深入研究郭芝苑、蕭泰然、賴德和、馬水龍等作曲家的生平與音樂風格。主編《臺灣音樂百科辭書》〈當代篇〉、《臺灣當代作曲家》,專書有《音樂評論》、《臺灣的音樂》(徐玫玲合著)、《臺灣的真情樂章- 郭芝苑》、《孤獨行路終不悔—賴德和的音樂人生》;策畫與主編文化部委託的《重建臺灣音樂史》研討會和論文集6冊;並主編教育部出版的《臺灣文化關鍵詞101》、《臺灣傳統音樂與表演藝術事典》等。
更多內容
12/7(日)14:30 衛武營音樂廳
11/7(五)-12/7(日)衛武營藝術迴廊
►2025臺灣作曲家系列《看見音樂 聽見畫》馬水龍逝世十週年紀念特展
【專題講座】馬水龍的音樂故事—從《梆笛協奏曲》到《無形的神殿》
四部鉅作,聆聽臺灣的聲音軌跡
臺灣音樂史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作曲家馬水龍大師
本場講座將帶領聽眾認識馬水龍的音樂世界,以深厚的西方作曲技法為底蘊,融合傳統曲調與自然意象,從廟口鑼鼓聲到迎神節慶,從玉山絕嶺到關渡濱海,將臺灣的脈動注入音符,如同用心編織家鄉的回聲。
紐約時報樂評家 Bernard HOLLAND 曾盛讚:「馬水龍突破了東西方音樂的藩籬,並揉合不同表現手法與傳統特質,以平衡語彙傳達文化內涵與思想,令人動容」。這不只是技術的融合,更是一位作曲家透過音樂說出他對土地深沉的愛。
講座將以馬水龍四部經典作品為主軸,從《梆笛協奏曲》揉合傳統與現代語彙的民族之聲,到《孔雀東南飛》浪漫淒美的史詩敘事;《關渡狂想曲》寫景如畫的旋律,到《無形的神殿》引領靈性的內在追尋。一曲一曲,我們將探索他深情凝望臺灣的聲音軌跡,並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與理念。
邀請您一起走進雨都才子寬柔卻又炙熱的音符世界,聆聽馬水龍如何以旋律為土地立言,用音樂書寫這座島嶼的靈魂與記憶。
報名方式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8日(六)14:00-16:00
參加對象:歡迎喜愛臺灣在地音樂與藝術活動的朋友!
報名方式:報名參加,免費入場(限量100名,額滿為止,當天現場亦開放少數席次,敬請把握)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1月7日(五)17:00止
活動地點:衛武營演講廳
講者介紹
主講人暨策展人|顏綠芬
音樂學家、樂評家、音樂作家。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先後主修歷史音樂學、民族音樂學,輔修文化人類學。留學德國12年後任職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音樂學研究所,曾擔任該校音樂系系主任/音樂研究所所長、教務長、師資培育中心主任、校務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通識教育委員會主委、《關渡音樂學刊》創刊主編等。曾獲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獎、國科會研究獎、科技人員短期出國研究補助。亦曾擔任國家文藝獎、金曲獎、金鼎獎等評審,臺灣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節目評審委員;另曾擔任教育部各項委員(學位授予法、大學評鑑、本土教育會、藝術教育推動會、高中音樂名詞審譯會等),以及高中音樂課本審定會主委;亦曾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6年。目前仍受聘為教育部本土教育會、藝術教育推動會委員、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審議委員,以及許常惠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七星田園文化基金會董事。
顏綠芬教授長年研究西方歷史音樂學、浪漫主義、Dahlhaus學說,以及臺灣傳統音樂生態、當代音樂發展,並深入研究郭芝苑、蕭泰然、賴德和、馬水龍等作曲家的生平與音樂風格。主編《臺灣音樂百科辭書》〈當代篇〉、《臺灣當代作曲家》,專書有《音樂評論》、《臺灣的音樂》(徐玫玲合著)、《臺灣的真情樂章- 郭芝苑》、《孤獨行路終不悔—賴德和的音樂人生》;策畫與主編文化部委託的《重建臺灣音樂史》研討會和論文集6冊;並主編教育部出版的《臺灣文化關鍵詞101》、《臺灣傳統音樂與表演藝術事典》等。
更多內容
12/7(日)14:30 衛武營音樂廳
11/7(五)-12/7(日)衛武營藝術迴廊
►2025臺灣作曲家系列《看見音樂 聽見畫》馬水龍逝世十週年紀念特展
- 講座時間約90分鐘、策展人展場導覽時間約30分鐘。
- 報名流程:填寫線上報名表即完成報名。
- 為維護講師著作權與活動品質,講座進行中請勿攝錄影。
- 報名時請確實填寫報名資訊,以利報到進場。
- 主辦單位保留本活動變更權利。
- 相關問題請洽節目部凌小姐 peihsuan.ling@npac-weiwuy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