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價:NTD 600、900、1200、1600
- 衛武營主辦節目
- 節目全長約75分鐘,無中場休息。
中文旁白,無字幕。
演出含性暗示、煙霧、暗場,請斟酌入場。
- 建議7歲以上觀眾觀賞。
- 遲到觀眾須遵循工作人員指示入場。
衛武營會員綁定OPENTIX
邀請您註冊「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帳號並綁定衛武營會員卡,即可享有會員購票優惠。綁定教學
優惠方案
5/8(四)中午12:00-5/22(四)中午12:00
衛武營會員購票75折優惠5/15(四)中午12:00-5/22(四)中午12:00
一般大眾購票8折優惠5/22(四)中午12:00起
衛武營會員購票同場次四人同行75折
一般觀眾單筆訂單購票同場次四人同行8折
團票優惠
購票同場次:
- 單筆訂單 60 張(含)以上 75 折
※相關優惠請洽07-262-6666
貼心指南
- 生活卡9折
- 青年卡每場節目限購一次75折,加購9折
※入場需提供青年卡驗證 - 無限卡每場節目限購一張7折,加購9折
- 會員優惠詳見會員優惠辦法
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
⭐⭐⭐⭐「從手的肢體語言,到浪漫運鏡所需的繁複過程,演出精準的程度令人充滿驚喜。」──英國《獨立報》 ⭐⭐⭐⭐「引人入勝、突破類型的表演」「看完演出,讓我不禁懷疑『臉』的表現能力,是否也能表達像『手』展現出的情緒和生命力?」──英國古典音樂網站Bachtrack |
現代人的用手情境,大概就是滑滑手機、打打鍵盤、拍照時手比愛心和走在路上握著手搖飲,不過雙手除了像個工具滿足生活所需外,其實也有機會華麗轉身成為劇場主角的。來自比利時的阿斯特嘉舞蹈劇場,帶來他們的首部手指作品《Kiss & Cry》,演出過程中,你可以看到手指跳起探戈、溜冰、游泳,或像是怪物在沙灘上攀爬,手不再只是表演者的身體部位,而是擁有自己意識的生命主體。
兩位舞者在一張桌子前並肩站著,他們各用兩隻手指在桌子上跳起雙人舞,攝影師將鏡頭拉近桌子,捕捉手指的一舉一動,投放在舞台上的大螢幕。觀眾可以看到舞者全身的樣態,也可以只專注在大螢幕上的手指雙人舞。手指雙人舞隨著韓德爾詠嘆調〈讓我哭泣吧〉,跳出兩人剛相遇的青澀、試探、互相吸引,最終走在一起的浪漫互動。
這是《Kiss & Cry》第一段雙人舞,結合物件劇場與現場即時投影,創造出多重視覺感受。德梅和多梅爾塑造了作品的細膩與多層次,既有劇場作品的臨場感,也有電影手法帶來的魔幻感。兩人不僅是創作夥伴,也是人生伴侶,共同養育兩個女兒,《Kiss & Cry》就是他們從廚房餐桌上擺弄小孩不玩的玩具開始的。
場上透過物件擺設、攝影機鏡頭切換、音效與舞台效果,細細述說一位女人的五段愛情故事,使用的音樂從歌劇、美國情歌到上海老歌,輪番出現的場景包含火車、沙灘、車站、舞廳與雙人床等,氛圍有時童趣有時哀傷,手指舞蹈像是每段愛情故事的主旋律,觀眾可以透過舞蹈猜測愛情的走向,儘管沒有對白、沒有表情,依舊清晰明瞭。劇中偶有口白,並會隨著巡演國家使用不同語言,至今已使用過九種語言,這次來臺也將呈現中文版本。
這是團隊二度造訪衛武營,2021年曾帶來同是手指舞蹈作品《指尖上的幸福人生》,頗受好評,劇評吳政翰:「在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的調度下,以雙手作為舞蹈支點,取代了人的形體,富饒創意,充滿多元的視聽元素,創造了一個如夢非夢、既真又假的超現實世界,瀰漫著一股浪漫奇想的色彩。」而今年來臺的《Kiss & Cry》於2011年完成,在全球已巡演超過300場,深獲好評,各家媒體盛讚。英國《獨立報》:「從手的肢體語言,到浪漫運鏡所需的繁複過程,演出精準的程度令人充滿驚喜。」《波士頓環球報》:「影像和劇場的完美結合。」
邀請你暫時離開螢幕,走入劇場,與演出者一同感覺時光的流逝,好好享受這齣手感滿滿的作品,感受心臟的跳動與愛情的悸動。
演前導聆
2025/10/18(六)14:00 戲劇院二樓大廳
2025/10/19(日)14:00 戲劇院二樓大廳
演後座談
2025/10/19(日)15:45 演後5分鐘於戲劇院觀眾席
演出暨製作團隊
編舞暨手指舞蹈設計|蜜雪兒.安.德梅、格雷戈里.格雷斯尚
導演暨編劇|賈柯.凡.多梅爾
文本|湯馬士.剛茲
燈光設計|尼可拉斯.奧利弗
舞台設計|希爾維亞.奧利芙
聲音設計|多明尼克.瓦尼耶、柏瑞斯.切柯夫達
藝術家介紹
編舞暨手指舞蹈設計|蜜雪兒.安.德梅
比利時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1959年生於布魯塞爾,1976年至1979年間,就讀於知名編舞家莫里斯.貝嘉於布魯塞爾創辦的穆德拉舞蹈學院。1981年,她創作了自己的首支舞蹈作品《簡單過去式》(Passé Simple),為當代舞蹈指引了新方向。不久後,又推出雙人舞作《巴拉圖》(Ballatum)(1984)和《面對面》(Face à Face)(1986)。
1983年,她成為羅莎舞團的四名創始元老之一。她投注了六年時間,設計並搬演多部安娜.泰瑞莎.姬爾美可的作品,包括《Fase》(1982)、《羅莎舞羅莎》(Rosas danst Rosas) (1983)、《艾蓮娜的詠嘆》(1984)以及《Ottone, Ottone》(1988)。雖然蜜雪兒.安.德梅十分注重舞蹈和音樂之間的連繫,但其作品編排始終包含強烈的戲劇性元素,並傾向將舞者置於舞台和觀眾間所構築的特定創新關係中。
1990年,她在搬演《英雄交響曲》期間,創立了自己的舞團——阿斯特嘉舞蹈劇場,並於其後推出30多齣原創舞作,累積了橫跨國界的好評與佳績;歷年製作包括了《西班牙城堡》(1991)、《小丑》(1994)、《愛的十四行詩》(1994)、《筆記》(1995)、《卡塔梅尼亞》(1997)、《烏托邦》(2001)、《大雨》(2002),以及《簡單的十二首華爾滋》(2004)。此外,蜜雪兒.安.德梅在教學領域的重要貢獻,包括在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藝術高等學院、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及布魯塞爾色彩學校(École en Couleurs)等地開課。
長期編舞的結晶則催生了多部電影,包括提耶利.德梅執導的《愛的十四行詩》與《二十一首舞曲》,以及艾瑞克.保威爾斯執導的《面對面》。部分舞碼則是她參考了著名作曲家震懾人心的曲目而展開編舞,合作對象則有羅伯.維特以及喬納森.哈維等。多年來,她與多位藝術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包括視覺藝術家兼舞台設計西蒙.西格曼、川昆諾劇團中堅成員史蒂芬.奧利維耶,以及雙人舞《簡單的十二首華爾滋》的共演者,格雷戈里.格雷斯尚。2006年,德梅復排了1990年代的代表作《英雄交響曲》,演出選用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作為配樂,桀傲不遜又洋溢歡樂,場場佳評如潮。自這場演出結束以來,《英雄交響曲》已在世界各地上演超過一百場。2007年,蜜雪兒以新作《插.頭》寓寫了性交的起承轉合;2009年,她出席比利時王家美術宮發起的韓國製造嘉年華,演出個人舞作《昏迷》。這部個人舞碼隸屬於四部曲的一環,其他三部則分別委由西迪.拉比.切克歐、艾寇.倫茲、湯瑪士.豪爾特推出。同年,蜜雪兒還創作了《雪》,係以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為基礎的作品,氛圍厚重,宛如《英雄交響曲》的續篇。在 2011 年的 VIA 音樂節,德梅復與賈柯.凡.多梅爾合作,並與格雷戈里.格雷斯尚、湯馬士.剛茲、朱利安.雷巴特、尼可拉斯.奧利弗及希爾維亞.奧利芙組成團隊,催生了《Kiss & Cry》的首演。2012 年5月,蜜雪兒推出了《悲嘆》,這部個人舞作靈感來自蒙特威爾第的《阿麗安娜的悲嘆》,係為舞者加布麗拉.雅可諾(Gabriella IACONO)所作,並由其進行演出。
《Kiss & Cry》的迴響與票房均有佳績,在20多個國家以九種不同語言演出逾300場,累積18萬多人次進場欣賞。2015 年,蜜雪兒.安.德梅與其才華洋溢的設計團隊繼續聯手,以蒙斯這個歐洲文化之都為題,推出了《指尖上的幸福人生》,從而累積了不亞於《Kiss & Cry》的全球性肯定。
隨後,蜜雪兒.安.德梅辭去了比利時沙勒羅瓦編舞中心總監的職務,並重啟阿斯特嘉舞蹈劇場。2016 年10月,德梅於比利時法語區國家劇院推出《愛》,這部充滿詩意卻強而有力的作品,由德梅在台上獨舞,幽微傳達了個人深刻的瀕死經歷。
2019 年,德梅為史蒂凡諾.馬佐尼斯所執導的新版威爾第《阿依達》編排了芭蕾舞片段,並在法圖.特洛雷的協助下,聯手多位舞者及馬戲表演新銳,於比利時列日皇家歌劇院順利完成演出。
導演暨編劇|賈柯.凡.多梅爾
1957年2月9日,賈柯.凡.多梅爾生於比利時伊克塞爾,並在德國度過部分的童年時光。進入法國路易盧米埃電影學院以及布魯塞爾藝術高等學院(INSAS)研習電影之後,除了執導兒童劇場,他也曾身兼小丑演員。由他撰寫並執導的多部虛構短片與紀錄片,包括了《瑪德莉的裂痕》(1980)、《體育場》(1981)、《模仿者》(1982)、《緊急出口》(1983)、《別上前,很危險》(1984)以及《船》(1985);接著,他撰寫並執導了三部長篇電影:《托托小英雄》(1991),由米歇爾.布克主演,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得主;《第八日》(1996),由帕斯卡.杜奎奈與丹尼爾.奧圖主演,於坎城影展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兩人共享);《倒帶人生》(2009),由傑瑞德.雷托、薩拉.波莉、黛安.克魯格與范林丹聯合主演,不僅於威尼斯影展享有殊榮,亦榮獲了三項馬格利特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原創劇本),同時成為當屆歐洲電影獎的觀眾票選最佳歐洲電影。
此外,賈柯.凡.多梅爾擔任導演的戲劇作品則有《難道我們無法相愛?》,與艾瑞克.德.史塔合作。到了2012年,他在歌劇執導領域初試啼聲,推出塞薩爾.法朗克的《斯特拉德拉》,作為列日皇家歌劇院重新開幕的演出。在他如夢一般的作品中,凡.多梅爾探索著想像的力量以及童年的影響。近30年來,他以非線性敘述的形式,發展具個人風格、宏大的詩意世界。他與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共同生活,並育有兩個女兒:艾麗絲與朱麗葉。他的哥哥皮埃爾.凡.多梅爾(1952–2008)是作曲家兼爵士吉他手。
文本|湯馬士.剛茲
湯馬士.剛茲1970年出生於布魯塞爾,擁有政治學(國際關係)學位。短篇小說集《忐忑八月》的發表,開啟了他的專業寫作生涯,這部作品獲得1994年布魯塞爾市學生作家獎。此後的他筆耕不輟,亦獲得諸多文學獎項。日後湯馬士的寫作類型愈來愈多元,包括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如2001年羅塞爾獎得獎作品《完美雙語者之死》、廣播小說與青少年讀物,如《超能力代碼》(2005);此外尚包括音樂劇場,如1999年在比利時公共劇院首演的《窒息的美》。2006 年,他和賈柯.凡.多梅爾、哈里.克萊文及寇梅斯合作,完成了漫畫《寂》的電影劇本改編工程。在法國以及比利時,他有多部作品廣獲改編,成為舞台劇碼。2008年,湯馬士首次親登舞台,演出自己與伊莎貝爾.韋里共同執導的劇作《生命的起源》;而他的另一作品《蜘蛛人》則交由克里斯托夫.佩里改編,再經楊.高能製作成電影。湯馬士的著作已譯為多種語文,包括德文、俄文、義大利文與捷克文。湯馬士.剛茲經常在比利時等國舉辦寫作工作坊,並且巡迴演講,展現他不忘教育志業的一面。此外,他在比利時坎布雷國立高等藝術學院(La Cambre)教授文學課程,並於布魯塞爾聖呂克高等學院主講敘事寫作。
©Maarten Vanden Abeele
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
⭐⭐⭐⭐「從手的肢體語言,到浪漫運鏡所需的繁複過程,演出精準的程度令人充滿驚喜。」──英國《獨立報》 ⭐⭐⭐⭐「引人入勝、突破類型的表演」「看完演出,讓我不禁懷疑『臉』的表現能力,是否也能表達像『手』展現出的情緒和生命力?」──英國古典音樂網站Bachtrack |
現代人的用手情境,大概就是滑滑手機、打打鍵盤、拍照時手比愛心和走在路上握著手搖飲,不過雙手除了像個工具滿足生活所需外,其實也有機會華麗轉身成為劇場主角的。來自比利時的阿斯特嘉舞蹈劇場,帶來他們的首部手指作品《Kiss & Cry》,演出過程中,你可以看到手指跳起探戈、溜冰、游泳,或像是怪物在沙灘上攀爬,手不再只是表演者的身體部位,而是擁有自己意識的生命主體。
兩位舞者在一張桌子前並肩站著,他們各用兩隻手指在桌子上跳起雙人舞,攝影師將鏡頭拉近桌子,捕捉手指的一舉一動,投放在舞台上的大螢幕。觀眾可以看到舞者全身的樣態,也可以只專注在大螢幕上的手指雙人舞。手指雙人舞隨著韓德爾詠嘆調〈讓我哭泣吧〉,跳出兩人剛相遇的青澀、試探、互相吸引,最終走在一起的浪漫互動。
這是《Kiss & Cry》第一段雙人舞,結合物件劇場與現場即時投影,創造出多重視覺感受。德梅和多梅爾塑造了作品的細膩與多層次,既有劇場作品的臨場感,也有電影手法帶來的魔幻感。兩人不僅是創作夥伴,也是人生伴侶,共同養育兩個女兒,《Kiss & Cry》就是他們從廚房餐桌上擺弄小孩不玩的玩具開始的。
場上透過物件擺設、攝影機鏡頭切換、音效與舞台效果,細細述說一位女人的五段愛情故事,使用的音樂從歌劇、美國情歌到上海老歌,輪番出現的場景包含火車、沙灘、車站、舞廳與雙人床等,氛圍有時童趣有時哀傷,手指舞蹈像是每段愛情故事的主旋律,觀眾可以透過舞蹈猜測愛情的走向,儘管沒有對白、沒有表情,依舊清晰明瞭。劇中偶有口白,並會隨著巡演國家使用不同語言,至今已使用過九種語言,這次來臺也將呈現中文版本。
這是團隊二度造訪衛武營,2021年曾帶來同是手指舞蹈作品《指尖上的幸福人生》,頗受好評,劇評吳政翰:「在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的調度下,以雙手作為舞蹈支點,取代了人的形體,富饒創意,充滿多元的視聽元素,創造了一個如夢非夢、既真又假的超現實世界,瀰漫著一股浪漫奇想的色彩。」而今年來臺的《Kiss & Cry》於2011年完成,在全球已巡演超過300場,深獲好評,各家媒體盛讚。英國《獨立報》:「從手的肢體語言,到浪漫運鏡所需的繁複過程,演出精準的程度令人充滿驚喜。」《波士頓環球報》:「影像和劇場的完美結合。」
邀請你暫時離開螢幕,走入劇場,與演出者一同感覺時光的流逝,好好享受這齣手感滿滿的作品,感受心臟的跳動與愛情的悸動。
演前導聆
2025/10/18(六)14:00 戲劇院二樓大廳
2025/10/19(日)14:00 戲劇院二樓大廳
演後座談
2025/10/19(日)15:45 演後5分鐘於戲劇院觀眾席
演出暨製作團隊
編舞暨手指舞蹈設計|蜜雪兒.安.德梅、格雷戈里.格雷斯尚
導演暨編劇|賈柯.凡.多梅爾
文本|湯馬士.剛茲
燈光設計|尼可拉斯.奧利弗
舞台設計|希爾維亞.奧利芙
聲音設計|多明尼克.瓦尼耶、柏瑞斯.切柯夫達
藝術家介紹
編舞暨手指舞蹈設計|蜜雪兒.安.德梅
比利時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1959年生於布魯塞爾,1976年至1979年間,就讀於知名編舞家莫里斯.貝嘉於布魯塞爾創辦的穆德拉舞蹈學院。1981年,她創作了自己的首支舞蹈作品《簡單過去式》(Passé Simple),為當代舞蹈指引了新方向。不久後,又推出雙人舞作《巴拉圖》(Ballatum)(1984)和《面對面》(Face à Face)(1986)。
1983年,她成為羅莎舞團的四名創始元老之一。她投注了六年時間,設計並搬演多部安娜.泰瑞莎.姬爾美可的作品,包括《Fase》(1982)、《羅莎舞羅莎》(Rosas danst Rosas) (1983)、《艾蓮娜的詠嘆》(1984)以及《Ottone, Ottone》(1988)。雖然蜜雪兒.安.德梅十分注重舞蹈和音樂之間的連繫,但其作品編排始終包含強烈的戲劇性元素,並傾向將舞者置於舞台和觀眾間所構築的特定創新關係中。
1990年,她在搬演《英雄交響曲》期間,創立了自己的舞團——阿斯特嘉舞蹈劇場,並於其後推出30多齣原創舞作,累積了橫跨國界的好評與佳績;歷年製作包括了《西班牙城堡》(1991)、《小丑》(1994)、《愛的十四行詩》(1994)、《筆記》(1995)、《卡塔梅尼亞》(1997)、《烏托邦》(2001)、《大雨》(2002),以及《簡單的十二首華爾滋》(2004)。此外,蜜雪兒.安.德梅在教學領域的重要貢獻,包括在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藝術高等學院、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及布魯塞爾色彩學校(École en Couleurs)等地開課。
長期編舞的結晶則催生了多部電影,包括提耶利.德梅執導的《愛的十四行詩》與《二十一首舞曲》,以及艾瑞克.保威爾斯執導的《面對面》。部分舞碼則是她參考了著名作曲家震懾人心的曲目而展開編舞,合作對象則有羅伯.維特以及喬納森.哈維等。多年來,她與多位藝術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包括視覺藝術家兼舞台設計西蒙.西格曼、川昆諾劇團中堅成員史蒂芬.奧利維耶,以及雙人舞《簡單的十二首華爾滋》的共演者,格雷戈里.格雷斯尚。2006年,德梅復排了1990年代的代表作《英雄交響曲》,演出選用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作為配樂,桀傲不遜又洋溢歡樂,場場佳評如潮。自這場演出結束以來,《英雄交響曲》已在世界各地上演超過一百場。2007年,蜜雪兒以新作《插.頭》寓寫了性交的起承轉合;2009年,她出席比利時王家美術宮發起的韓國製造嘉年華,演出個人舞作《昏迷》。這部個人舞碼隸屬於四部曲的一環,其他三部則分別委由西迪.拉比.切克歐、艾寇.倫茲、湯瑪士.豪爾特推出。同年,蜜雪兒還創作了《雪》,係以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為基礎的作品,氛圍厚重,宛如《英雄交響曲》的續篇。在 2011 年的 VIA 音樂節,德梅復與賈柯.凡.多梅爾合作,並與格雷戈里.格雷斯尚、湯馬士.剛茲、朱利安.雷巴特、尼可拉斯.奧利弗及希爾維亞.奧利芙組成團隊,催生了《Kiss & Cry》的首演。2012 年5月,蜜雪兒推出了《悲嘆》,這部個人舞作靈感來自蒙特威爾第的《阿麗安娜的悲嘆》,係為舞者加布麗拉.雅可諾(Gabriella IACONO)所作,並由其進行演出。
《Kiss & Cry》的迴響與票房均有佳績,在20多個國家以九種不同語言演出逾300場,累積18萬多人次進場欣賞。2015 年,蜜雪兒.安.德梅與其才華洋溢的設計團隊繼續聯手,以蒙斯這個歐洲文化之都為題,推出了《指尖上的幸福人生》,從而累積了不亞於《Kiss & Cry》的全球性肯定。
隨後,蜜雪兒.安.德梅辭去了比利時沙勒羅瓦編舞中心總監的職務,並重啟阿斯特嘉舞蹈劇場。2016 年10月,德梅於比利時法語區國家劇院推出《愛》,這部充滿詩意卻強而有力的作品,由德梅在台上獨舞,幽微傳達了個人深刻的瀕死經歷。
2019 年,德梅為史蒂凡諾.馬佐尼斯所執導的新版威爾第《阿依達》編排了芭蕾舞片段,並在法圖.特洛雷的協助下,聯手多位舞者及馬戲表演新銳,於比利時列日皇家歌劇院順利完成演出。
導演暨編劇|賈柯.凡.多梅爾
1957年2月9日,賈柯.凡.多梅爾生於比利時伊克塞爾,並在德國度過部分的童年時光。進入法國路易盧米埃電影學院以及布魯塞爾藝術高等學院(INSAS)研習電影之後,除了執導兒童劇場,他也曾身兼小丑演員。由他撰寫並執導的多部虛構短片與紀錄片,包括了《瑪德莉的裂痕》(1980)、《體育場》(1981)、《模仿者》(1982)、《緊急出口》(1983)、《別上前,很危險》(1984)以及《船》(1985);接著,他撰寫並執導了三部長篇電影:《托托小英雄》(1991),由米歇爾.布克主演,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得主;《第八日》(1996),由帕斯卡.杜奎奈與丹尼爾.奧圖主演,於坎城影展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兩人共享);《倒帶人生》(2009),由傑瑞德.雷托、薩拉.波莉、黛安.克魯格與范林丹聯合主演,不僅於威尼斯影展享有殊榮,亦榮獲了三項馬格利特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原創劇本),同時成為當屆歐洲電影獎的觀眾票選最佳歐洲電影。
此外,賈柯.凡.多梅爾擔任導演的戲劇作品則有《難道我們無法相愛?》,與艾瑞克.德.史塔合作。到了2012年,他在歌劇執導領域初試啼聲,推出塞薩爾.法朗克的《斯特拉德拉》,作為列日皇家歌劇院重新開幕的演出。在他如夢一般的作品中,凡.多梅爾探索著想像的力量以及童年的影響。近30年來,他以非線性敘述的形式,發展具個人風格、宏大的詩意世界。他與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共同生活,並育有兩個女兒:艾麗絲與朱麗葉。他的哥哥皮埃爾.凡.多梅爾(1952–2008)是作曲家兼爵士吉他手。
文本|湯馬士.剛茲
湯馬士.剛茲1970年出生於布魯塞爾,擁有政治學(國際關係)學位。短篇小說集《忐忑八月》的發表,開啟了他的專業寫作生涯,這部作品獲得1994年布魯塞爾市學生作家獎。此後的他筆耕不輟,亦獲得諸多文學獎項。日後湯馬士的寫作類型愈來愈多元,包括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如2001年羅塞爾獎得獎作品《完美雙語者之死》、廣播小說與青少年讀物,如《超能力代碼》(2005);此外尚包括音樂劇場,如1999年在比利時公共劇院首演的《窒息的美》。2006 年,他和賈柯.凡.多梅爾、哈里.克萊文及寇梅斯合作,完成了漫畫《寂》的電影劇本改編工程。在法國以及比利時,他有多部作品廣獲改編,成為舞台劇碼。2008年,湯馬士首次親登舞台,演出自己與伊莎貝爾.韋里共同執導的劇作《生命的起源》;而他的另一作品《蜘蛛人》則交由克里斯托夫.佩里改編,再經楊.高能製作成電影。湯馬士的著作已譯為多種語文,包括德文、俄文、義大利文與捷克文。湯馬士.剛茲經常在比利時等國舉辦寫作工作坊,並且巡迴演講,展現他不忘教育志業的一面。此外,他在比利時坎布雷國立高等藝術學院(La Cambre)教授文學課程,並於布魯塞爾聖呂克高等學院主講敘事寫作。
©Maarten Vanden Abeele
- 票價:NTD 600、900、1200、1600
- 衛武營主辦節目
- 節目全長約75分鐘,無中場休息。
中文旁白,無字幕。
演出含性暗示、煙霧、暗場,請斟酌入場。
- 建議7歲以上觀眾觀賞。
- 遲到觀眾須遵循工作人員指示入場。
衛武營會員綁定OPENTIX
邀請您註冊「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帳號並綁定衛武營會員卡,即可享有會員購票優惠。綁定教學
優惠方案
5/8(四)中午12:00-5/22(四)中午12:00
衛武營會員購票75折優惠5/15(四)中午12:00-5/22(四)中午12:00
一般大眾購票8折優惠5/22(四)中午12:00起
衛武營會員購票同場次四人同行75折
一般觀眾單筆訂單購票同場次四人同行8折
團票優惠
購票同場次:
- 單筆訂單 60 張(含)以上 75 折
※相關優惠請洽07-262-6666
貼心指南
- 生活卡9折
- 青年卡每場節目限購一次75折,加購9折
※入場需提供青年卡驗證 - 無限卡每場節目限購一張7折,加購9折
- 會員優惠詳見會員優惠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