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TC音樂節—TC室內樂團巡演《來自新世界》
1892年,德弗札克克應紐約愛樂之邀創作著名的《來自新世界》交響曲,首演獲得極大關注與成功。德氏認為曲中美國影響顯而易見。而伯恩斯坦認為此曲仍源自德氏原始風格。即使「美國?不美國?」的爭議不斷,它依然廣受歡迎,尤其第二樂章,讓人聯想到歌曲〈念故鄉〉。
音樂會將演出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135的弦樂團版本,特別獻給逝世五週年的傅聰先生以及布拉姆斯小提琴與大提琴協奏曲,此曲以小提琴家姚阿幸座右銘「自由但孤獨」(Frei aber einsam)的字母縮寫加以變化,成為A-E-F作為主題。胡乃元特別邀請深具詩人氣質的大提琴名家蓋瑞.霍夫曼合作演出。
演出曲目
貝多芬:F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135,第三樂章
布拉姆斯:a小調小提琴與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2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來自新世界》,作品95
演出暨製作團隊
音樂總監暨小提琴|胡乃元
大提琴|蓋瑞.霍夫曼
Taiwan Connection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Taiwan Connection
協力團隊|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贊助單位|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明門集團
協辦單位|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指定住宿|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台中裕元花園酒店、高雄福華大飯店
指定航空|長榮航空
藝術家介紹
團隊介紹
Taiwan Connection由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與旅美小提琴家胡乃元共同發起,並由胡乃元擔任音樂總監。自2004年成立以來,每年12月邀請海內外傑出華裔音樂家回臺聚集。十餘年來已舉辦上百場活動。除了正式演出的音樂會外,也透過示範講座、大師班授課與室內樂演出模式,走入各地學校、社團與偏遠地區,所到之處都獲得相當熱烈的迴響。
TC自成立以來,儼然成為習樂者的烏托邦。以不設指揮的室內樂形式,TC讓每一位音樂家共同負擔起音樂的責任。胡乃元認為,TC的精神在於一群相信音樂,仍在追求音樂語彙,集結智慧的每一個團員。TC曾分別於2008及2011年獲得《表演藝術雜誌》高度好評。尤其2010年音樂節中成功演出貝多芬《英雄》交響曲後,更於表演藝術雜誌引爆話題,從令人血脈賁張的極致演出,探討何謂TC精神。
2014年胡乃元暫時為TC畫下休止符,經過兩年有意識停下腳步的TC終於在2017年復出,分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辦復出音樂會《復刻.經典──德弗札克 V.S. 莫札特》。
自2018年起,Taiwan Connection規劃多場演出,邀請國內外音樂家齊聚一堂,演出腳步遍及高雄、嘉義、臺中、臺北、新竹及屏東等地,並帶來示範講座及大師班等進行各項音樂推廣活動,將Taiwan Connection的音樂使命,走得更深更遠!
音樂總監暨小提琴|胡乃元
來自臺灣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是一位全方位的演奏者。
「他怡然自得的演奏技巧、對音樂富有才智的詮釋、毫不猶疑的神韻與活力,使他能與今日弦樂界的大師們並列。 」——《BBC音樂雜誌》
胡乃元1961年出生於臺灣臺南,五歲開始學小提琴。1972年赴美深造,勇奪1985年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首獎,是現今國際樂壇上極出色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曾受邀和許多知名樂團、指揮合作演出,獨奏會遍及世界各重要的音樂廳。胡乃元與指揮Gerard SCHWARZ及西雅圖交響樂團錄製的GOLDMARK協奏曲和布魯赫的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獲《留聲機》樂評家之選,薦選為值得收藏的版本,同時也獲企鵝指南三星帶花的最高榮譽;另《BBC音樂雜誌》、倫敦《泰晤士報》及《華盛頓郵報》亦大力推薦。他的無伴奏小提琴演奏曲,在臺灣得到兩項金曲獎,分別為「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及「最佳演奏人獎」。
大提琴|蓋瑞.霍夫曼
蓋瑞.霍夫曼(Gary Hoffman)是當代最傑出的大提琴家之一,以卓越的演奏技藝、極富美感的音色以及詩意的敏銳著稱。他曾師從卡爾.弗魯(Karl FRUH)與雅諾什.史塔克(János STARKER)。22歲時,霍夫曼成為印第安納大學音樂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教員。他於1986年在巴黎舉行的羅斯特洛波維奇國際大賽中,成為首位獲獎的北美人,從而聲名大噪。霍夫曼經常與世界頂級管絃樂團合作,也經常參加世界各地的獨奏會及室內樂系列演出。2011年,蓋瑞.霍夫曼被任命為布魯塞爾著名的伊莉莎白音樂學院(Chapelle Musique Reine Elisabeth)的大提琴駐院教授。自2008年以來,他亦經常作為訪問導師指導克朗伯格音樂學院的學生。他目前演奏的是1662年製造的尼可洛.阿瑪蒂(Nicolò AMATI)大提琴,亦稱「前雷納德.羅斯」(ex-Leonard ROSE)。
2025 TC音樂節—TC室內樂團巡演《來自新世界》
1892年,德弗札克克應紐約愛樂之邀創作著名的《來自新世界》交響曲,首演獲得極大關注與成功。德氏認為曲中美國影響顯而易見。而伯恩斯坦認為此曲仍源自德氏原始風格。即使「美國?不美國?」的爭議不斷,它依然廣受歡迎,尤其第二樂章,讓人聯想到歌曲〈念故鄉〉。
音樂會將演出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135的弦樂團版本,特別獻給逝世五週年的傅聰先生以及布拉姆斯小提琴與大提琴協奏曲,此曲以小提琴家姚阿幸座右銘「自由但孤獨」(Frei aber einsam)的字母縮寫加以變化,成為A-E-F作為主題。胡乃元特別邀請深具詩人氣質的大提琴名家蓋瑞.霍夫曼合作演出。
演出曲目
貝多芬:F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135,第三樂章
布拉姆斯:a小調小提琴與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2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來自新世界》,作品95
演出暨製作團隊
音樂總監暨小提琴|胡乃元
大提琴|蓋瑞.霍夫曼
Taiwan Connection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Taiwan Connection
協力團隊|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贊助單位|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明門集團
協辦單位|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指定住宿|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台中裕元花園酒店、高雄福華大飯店
指定航空|長榮航空
藝術家介紹
團隊介紹
Taiwan Connection由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與旅美小提琴家胡乃元共同發起,並由胡乃元擔任音樂總監。自2004年成立以來,每年12月邀請海內外傑出華裔音樂家回臺聚集。十餘年來已舉辦上百場活動。除了正式演出的音樂會外,也透過示範講座、大師班授課與室內樂演出模式,走入各地學校、社團與偏遠地區,所到之處都獲得相當熱烈的迴響。
TC自成立以來,儼然成為習樂者的烏托邦。以不設指揮的室內樂形式,TC讓每一位音樂家共同負擔起音樂的責任。胡乃元認為,TC的精神在於一群相信音樂,仍在追求音樂語彙,集結智慧的每一個團員。TC曾分別於2008及2011年獲得《表演藝術雜誌》高度好評。尤其2010年音樂節中成功演出貝多芬《英雄》交響曲後,更於表演藝術雜誌引爆話題,從令人血脈賁張的極致演出,探討何謂TC精神。
2014年胡乃元暫時為TC畫下休止符,經過兩年有意識停下腳步的TC終於在2017年復出,分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辦復出音樂會《復刻.經典──德弗札克 V.S. 莫札特》。
自2018年起,Taiwan Connection規劃多場演出,邀請國內外音樂家齊聚一堂,演出腳步遍及高雄、嘉義、臺中、臺北、新竹及屏東等地,並帶來示範講座及大師班等進行各項音樂推廣活動,將Taiwan Connection的音樂使命,走得更深更遠!
音樂總監暨小提琴|胡乃元
來自臺灣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是一位全方位的演奏者。
「他怡然自得的演奏技巧、對音樂富有才智的詮釋、毫不猶疑的神韻與活力,使他能與今日弦樂界的大師們並列。 」——《BBC音樂雜誌》
胡乃元1961年出生於臺灣臺南,五歲開始學小提琴。1972年赴美深造,勇奪1985年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首獎,是現今國際樂壇上極出色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曾受邀和許多知名樂團、指揮合作演出,獨奏會遍及世界各重要的音樂廳。胡乃元與指揮Gerard SCHWARZ及西雅圖交響樂團錄製的GOLDMARK協奏曲和布魯赫的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獲《留聲機》樂評家之選,薦選為值得收藏的版本,同時也獲企鵝指南三星帶花的最高榮譽;另《BBC音樂雜誌》、倫敦《泰晤士報》及《華盛頓郵報》亦大力推薦。他的無伴奏小提琴演奏曲,在臺灣得到兩項金曲獎,分別為「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及「最佳演奏人獎」。
大提琴|蓋瑞.霍夫曼
蓋瑞.霍夫曼(Gary Hoffman)是當代最傑出的大提琴家之一,以卓越的演奏技藝、極富美感的音色以及詩意的敏銳著稱。他曾師從卡爾.弗魯(Karl FRUH)與雅諾什.史塔克(János STARKER)。22歲時,霍夫曼成為印第安納大學音樂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教員。他於1986年在巴黎舉行的羅斯特洛波維奇國際大賽中,成為首位獲獎的北美人,從而聲名大噪。霍夫曼經常與世界頂級管絃樂團合作,也經常參加世界各地的獨奏會及室內樂系列演出。2011年,蓋瑞.霍夫曼被任命為布魯塞爾著名的伊莉莎白音樂學院(Chapelle Musique Reine Elisabeth)的大提琴駐院教授。自2008年以來,他亦經常作為訪問導師指導克朗伯格音樂學院的學生。他目前演奏的是1662年製造的尼可洛.阿瑪蒂(Nicolò AMATI)大提琴,亦稱「前雷納德.羅斯」(ex-Leonard 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