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衛武營馬戲平台】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街頭作品實驗室-第六季》
街頭作品實驗室,首度跨足南臺灣,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攜手挑戰雲端版作品實驗室!集結了劍玉師小螺絲、俏鈴美少女雷雷、街頭足球籃球先驅唐心磊與黃崇銘、花式調酒師梁嘉仁,以及街頭作品實驗室前五季多位明日之星學長姐,一起歷經數月的創作集訓、鑽研和實驗全新互動表演,將於11月的衛武營馬戲平台,展現他們在雲端空間創新的街頭互動體驗,打破傳統街頭表演和數位空間的界線。
街頭表演,作為各國當地文化與藝術發展的重要指標,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於2017年春季推出「街頭作品實驗室」,導入系統性教學,發掘並培育街頭馬戲表演人才,透過徵選、創作陪伴、到正式演出,投入專業師資與各方資源,期許為臺灣打造街頭最美的流動風景。多年來已培育出多位別具舞台魅力的街頭表演佼佼者。2021年秋季,透過衛武營馬戲平台的創作支持,街頭作品實驗室將以衛武營作為街頭表演的基地,讓這群馬戲表演者盡情揮灑他們街頭表演的鬼才創意和幽默,帶給民眾全新的互動體驗,一起創造美好的記憶。
演出內容
陳益銓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我自己本人小螺絲的身份在街頭表演,因為我非常熱愛劍玉想要推廣給更多人看,所以一直想很多不同劍玉表演方式以及難度的挑戰,這季實驗室我想把這幾年所有的經驗跟表演方式重新整理並且把節目更精緻化,去打造出一個全新不同的小螺絲2.0。
唐心磊、黃崇銘
工程師=宅男?! OUT!
兩個日常生活就是與程式語言為伍的工程師,在一般人眼中,他們可能是不修邊幅、不善言詞的宅男,C++ 、Java、Python才是他們最擅長的語言。
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最不平凡的事發生了!如往常一般工作coding中的兩人,掉入數位世界,開始了駭客任務般的大冒險!
兩個工程師在這最如魚得水的世界中,激發了無限的潛力,竟然化身為最頂尖的花式足球和籃球好手。現實世界中拿手的程式語言就像是他們的超能力,輸入不同指令,連番使出各種大絕招。但是......該怎麼回到現實世界呢?加油吧!工程師,拿出你們埋藏在心中的街頭藝人魂,大鬧虛擬世界!
梁嘉仁《街頭酒吧》
這是一間行腳街頭的小酒吧。在這裡,你可以安心地點一杯華麗的表演,將花式調酒的美盡收眼底。會有骨牌shot,酒吧調酒動作,15個水杯堆疊立在下巴等高難度技巧。期望將來某天,我們能在這街頭酒吧不期而遇,而我將帶領你,緩緩地,舒適地融入敝店美好的氛圍。
呂佳玲
扯鈴在臺灣大多是因為民俗體育的推廣所以在表演上都是技術上的展現很少注意到整體節目的設計,我一直想把扯鈴結合自己喜歡的少女動漫例如美少女戰士,把兩件最愛的事結合一起,扯鈴就像我的魔法一樣,魔法是要經過千錘百鍊的練習才能完成的,為了就是要告訴大家專求夢想一點也不難只要不斷地努力就可以達成。
周子益
莫忘初衷 具備了多元的表演技能:丑劇、默劇、雜耍,從魔術師(Magician)轉為小丑(Clown),又變為多才多藝的娛樂者(Entertainer);具備了魔術的驚喜、丑劇的幽默,以及令人嘆為觀止的雜耍技巧! 表演精隨:以丑劇的滑稽去表演雜耍的高超技巧,呈現出魔術般的驚喜! 表演理念:即使被現實改變了,也別忘記最初的自己。
陳聖崴
裝逼服務生 哪有人上班的時候還在偷喝酒? 剛開店就喝得醺醺的,一個人在店裡陶醉在自己的世界,整個店裡都是他的舞台!沒錯就是他!裝逼服務生!讓我們跟著他那詭譎又帶點詩意的身體,一起在他的世界裡微醺吧
謝宗霖、劉孟諴《宗霖&David 衛武營處女秀》
歌手宗霖的演藝事業發展如日中天,為了力求演出完美,特別請了一個新的助理David,據說David什麼都會,演戲、雜耍、樂器樣樣行。這次宗霖跟David回到熟悉的臺北演出,近鄉情卻的他們,會發生什麼樣的趣事呢?
Double V
「節目簡介」:來到此生,尋尋覓覓;對於人生,探索意義。長大後,要懂的事情更多,要背的責任更重。不是任性就能姿意妄為,不是逃避就能全身而退,跌跌撞撞朝著有光的方向走去。 不知不覺,來到了此時此刻!用自己的名字,寫著未知的劇本...
演出暨製作團隊
製 作 人|陳信達
執行製作|林興昱
影像統籌|李昶佑
影像導演|李昶佑
硬體統籌|楊睿彬
燈光設計|周上凱
攝 影|馬翔
燈 光|梁敦學、廖鏡文、廖景棟
梳 化|任敏嫻、葉恩
收 音|陳映杉、陳渥鈞
導 演|廖治強、劉孟諴、王甯、林興昱
排練助理|郭建廷、黃若茵
演 員|陳益銓、唐心磊、黃崇銘、呂佳玲、梁嘉仁、周子益、陳聖崴、劉孟諴、謝宗霖、方庭良、謝孟迪、馬成發、沈翰彥
課程導師|廖治強、姜睿明、劉孟諴、楊乃璇
團隊介紹
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
草創於2017年春天,街頭藝術家徐開炫看見海外街頭表演者以互助的方式,交換專業,有效提升作品的完整度,而提出「街頭作品實驗室」一詞。而後由趙曼伶、徐開炫、陳信達、楊元慶、何政逸等人號召全臺街頭藝人,於2017年6月28日於圓山花博公園舉辦首次的街頭作品實驗室,透過彼此討論作品,形成臺灣街頭圈的一股正向循環。
2018年1月16日由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主辦正式改版為「街頭作品實驗室2.0」,「進修」「討論」「發表」三大核心建立街頭藝人進修系統,並期望該系統將來能成為臺灣街頭藝術中心使用之教學系統,培育更多具有潛力的表演者躍上國際藝術舞台。
主辦單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
更多節目與活動
【2021衛武營馬戲平台】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街頭作品實驗室-第六季》
街頭作品實驗室,首度跨足南臺灣,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攜手挑戰雲端版作品實驗室!集結了劍玉師小螺絲、俏鈴美少女雷雷、街頭足球籃球先驅唐心磊與黃崇銘、花式調酒師梁嘉仁,以及街頭作品實驗室前五季多位明日之星學長姐,一起歷經數月的創作集訓、鑽研和實驗全新互動表演,將於11月的衛武營馬戲平台,展現他們在雲端空間創新的街頭互動體驗,打破傳統街頭表演和數位空間的界線。
街頭表演,作為各國當地文化與藝術發展的重要指標,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於2017年春季推出「街頭作品實驗室」,導入系統性教學,發掘並培育街頭馬戲表演人才,透過徵選、創作陪伴、到正式演出,投入專業師資與各方資源,期許為臺灣打造街頭最美的流動風景。多年來已培育出多位別具舞台魅力的街頭表演佼佼者。2021年秋季,透過衛武營馬戲平台的創作支持,街頭作品實驗室將以衛武營作為街頭表演的基地,讓這群馬戲表演者盡情揮灑他們街頭表演的鬼才創意和幽默,帶給民眾全新的互動體驗,一起創造美好的記憶。
演出內容
陳益銓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我自己本人小螺絲的身份在街頭表演,因為我非常熱愛劍玉想要推廣給更多人看,所以一直想很多不同劍玉表演方式以及難度的挑戰,這季實驗室我想把這幾年所有的經驗跟表演方式重新整理並且把節目更精緻化,去打造出一個全新不同的小螺絲2.0。
唐心磊、黃崇銘
工程師=宅男?! OUT!
兩個日常生活就是與程式語言為伍的工程師,在一般人眼中,他們可能是不修邊幅、不善言詞的宅男,C++ 、Java、Python才是他們最擅長的語言。
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最不平凡的事發生了!如往常一般工作coding中的兩人,掉入數位世界,開始了駭客任務般的大冒險!
兩個工程師在這最如魚得水的世界中,激發了無限的潛力,竟然化身為最頂尖的花式足球和籃球好手。現實世界中拿手的程式語言就像是他們的超能力,輸入不同指令,連番使出各種大絕招。但是......該怎麼回到現實世界呢?加油吧!工程師,拿出你們埋藏在心中的街頭藝人魂,大鬧虛擬世界!
梁嘉仁《街頭酒吧》
這是一間行腳街頭的小酒吧。在這裡,你可以安心地點一杯華麗的表演,將花式調酒的美盡收眼底。會有骨牌shot,酒吧調酒動作,15個水杯堆疊立在下巴等高難度技巧。期望將來某天,我們能在這街頭酒吧不期而遇,而我將帶領你,緩緩地,舒適地融入敝店美好的氛圍。
呂佳玲
扯鈴在臺灣大多是因為民俗體育的推廣所以在表演上都是技術上的展現很少注意到整體節目的設計,我一直想把扯鈴結合自己喜歡的少女動漫例如美少女戰士,把兩件最愛的事結合一起,扯鈴就像我的魔法一樣,魔法是要經過千錘百鍊的練習才能完成的,為了就是要告訴大家專求夢想一點也不難只要不斷地努力就可以達成。
周子益
莫忘初衷 具備了多元的表演技能:丑劇、默劇、雜耍,從魔術師(Magician)轉為小丑(Clown),又變為多才多藝的娛樂者(Entertainer);具備了魔術的驚喜、丑劇的幽默,以及令人嘆為觀止的雜耍技巧! 表演精隨:以丑劇的滑稽去表演雜耍的高超技巧,呈現出魔術般的驚喜! 表演理念:即使被現實改變了,也別忘記最初的自己。
陳聖崴
裝逼服務生 哪有人上班的時候還在偷喝酒? 剛開店就喝得醺醺的,一個人在店裡陶醉在自己的世界,整個店裡都是他的舞台!沒錯就是他!裝逼服務生!讓我們跟著他那詭譎又帶點詩意的身體,一起在他的世界裡微醺吧
謝宗霖、劉孟諴《宗霖&David 衛武營處女秀》
歌手宗霖的演藝事業發展如日中天,為了力求演出完美,特別請了一個新的助理David,據說David什麼都會,演戲、雜耍、樂器樣樣行。這次宗霖跟David回到熟悉的臺北演出,近鄉情卻的他們,會發生什麼樣的趣事呢?
Double V
「節目簡介」:來到此生,尋尋覓覓;對於人生,探索意義。長大後,要懂的事情更多,要背的責任更重。不是任性就能姿意妄為,不是逃避就能全身而退,跌跌撞撞朝著有光的方向走去。 不知不覺,來到了此時此刻!用自己的名字,寫著未知的劇本...
演出暨製作團隊
製 作 人|陳信達
執行製作|林興昱
影像統籌|李昶佑
影像導演|李昶佑
硬體統籌|楊睿彬
燈光設計|周上凱
攝 影|馬翔
燈 光|梁敦學、廖鏡文、廖景棟
梳 化|任敏嫻、葉恩
收 音|陳映杉、陳渥鈞
導 演|廖治強、劉孟諴、王甯、林興昱
排練助理|郭建廷、黃若茵
演 員|陳益銓、唐心磊、黃崇銘、呂佳玲、梁嘉仁、周子益、陳聖崴、劉孟諴、謝宗霖、方庭良、謝孟迪、馬成發、沈翰彥
課程導師|廖治強、姜睿明、劉孟諴、楊乃璇
團隊介紹
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
草創於2017年春天,街頭藝術家徐開炫看見海外街頭表演者以互助的方式,交換專業,有效提升作品的完整度,而提出「街頭作品實驗室」一詞。而後由趙曼伶、徐開炫、陳信達、楊元慶、何政逸等人號召全臺街頭藝人,於2017年6月28日於圓山花博公園舉辦首次的街頭作品實驗室,透過彼此討論作品,形成臺灣街頭圈的一股正向循環。
2018年1月16日由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主辦正式改版為「街頭作品實驗室2.0」,「進修」「討論」「發表」三大核心建立街頭藝人進修系統,並期望該系統將來能成為臺灣街頭藝術中心使用之教學系統,培育更多具有潛力的表演者躍上國際藝術舞台。
主辦單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
更多節目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