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 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規定得免開立統一發票,下方「雲端發票」和「統一編號」欄位不必填寫。
\n',englishDescription:'●Registration: Weiwuying website online registration →deposit payment → receiving confirmation mail → registration successful.
\n\n●Registration fee must be paid within the limited time after registration on Weiwuying website. Otherwise, the system will automatically cancel your booking.
\n\n●Cancellation policy: contact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Weiwuying) (contact info: Email /07-2626841) to apply for refund. The refund should be applied before 12:00pm (GMT+8) , 2020/11/2 and a processing fee will be charged at 10% of the amount of the registration fee. Late applications will not be accepted.
\n\n●Fur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886 7 262-6841 or Email
\n\n●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Weiwuying) reserves the right to alter the program. For more updated information, please check on Weiwuying website.
\n\n \n●Please note that there is no need to fill in the Uniform Invoice Number for the deposit payment.
\n',payment:{type:"pay",method:["virtual","credit"],invoiceEnable:!1,pays:[{cost:500,limit:80,english:"14th Nov. (Sat)",name:"場次:11月14日(六)",_id:"5f2e8e034308760006454975",maxEachPerson:1,chosenCount:40},{cost:500,limit:80,english:"15th Nov. (Sun)",name:"場次:11月15日(日)",_id:"5f2f9d7dce3af40006babba5",maxEachPerson:1,chosenCount:38}],multiple:!0}}},attachment:null,benefits:"",cautions:'●每天的論壇須分別報名並各須繳交保證金新臺幣500元整,每人可同時報名兩天的論壇。當天全程參與論壇者,將於活動結束後現場退還當天保證金,未能全程參與者恕不退費。
\n\n●衛武營官網報名後,請於期限內繳交保證金;逾期未繳交者,系統將自動釋出名額。
\n\n●現場備有中/英同步口譯,當天憑身分證件借用口譯機。
\n\n●請於報名時註明語言選擇。
\n\n \nⓘ 退費機制
\n\n●報名人須主動聯絡主辦單位申請退費 (Email ,07-2626841),取消報名將酌收 10% 的手續費,報名人須於11月2日中午12:00前辦理申請,逾期恕不受理。
\n\n●相關問題請洽節目部FACP工作小組 (Email ,07-2626841),電子郵件主旨請註明【2020衛武營國際論壇】。
\n\n●主辦單位保留本活動變更權利。
\n',description:" ",image:"b18645655e96ce575ffdaf2ca00d4965",sessions:[1605319241,1605420053],site:{link:"",name:"演講廳",siteLink:""},sliders:[{title:"2020 衛武營國際論壇《疫情緊張!藝術怎麼辦?》",introduction:"",type:"image",pc:"b18645655e96ce575ffdaf2ca00d4965",mobile:"b18645655e96ce575ffdaf2ca00d4965",film:{key:"b18645655e96ce575ffdaf2ca00d4965",from:"image"},link:""}],tabs:[{title:"節目資訊",content:'
\n\n※原報名期間加碼延長至11月6日(五)中午12:00止。
\n\n \n2020年,全球各行業均受疫情重創,國際合作甚至在地工作都變得舉步維艱。藝術機構苦思調整方法,同時面臨社會經濟條件大幅轉變,藝術產業如何打破現況,建立創意的溝通載體?
\n\n
\n\n衛武營自2015年起每年開辦國際論壇,持續創造「藝術、生活、公民社會」的對話機會。今年適逢衛武營承辦FACP亞洲文化推展聯盟(Federation for Asian Cultural Promotion)第38屆年會,因此結合兩項活動,以《疫情緊張!藝術怎麼辦?》作為主題,進一步反思藝術產業對疫情的影響與挑戰的回應,探討藝術與文化在當代社會數位時代下可能的變革,以及如何在風險社會中保持快速回應的彈性。
\n\n
\n\n進入第六屆的衛武營國際論壇回應在「減少接觸」及「社交距離」的防疫要求下,藝術的角色是什麼?從文化產業轉換作品、創造民眾「體驗」藝術,藝術工作者「創造」當代美學,以及藝文機構回應、賦予藝術新任務並為社會帶來新「觀點」的三大子題,以高雄為討論熱點,直面藝術與當代社會的交融,帶動全球思考脈動的線上及線下交流。
\n\n
\n\n活動時間:2020年11月14日 (六) 10:00-17:00 (GMT+8)
\n\n
\n\n 2020年11月15日 (日) 14:00-17:00 (GMT+8)
\n\n
\n\n地點:衛武營演講廳
\n\n
\n\n
\n\n 報名資格與方式
\n\n國際論壇歡迎專業藝術經理人、教育工作者、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製作人、策展人、藝術家、文化機構工作者及喜愛藝文的民眾參與。
\n\n●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1月6日 (五) 中午12:00 (GM+8) 止
\n\n●報名人數:現場參與最多80人,額滿為止
\n\n●報名流程:衛武營官網報名 → 繳交保證金費用 → 收到確認通知信 → 完成報名
\n\n●2020年FACP(The Federation for Asian Cultural Promotion)亞洲文化推展聯盟高雄年會將結合衛武營國際論壇。「FACP高雄年會套票」除衛武營國際論壇外,還包含線上參與的點子提案大會、線上藝術直送、FACP會員大會及亞洲快轉。詳情請參閱:2020 FACP 亞洲文化推展聯盟高雄線上年會
\n\nVIDEO VIDEO
\n'},{title:"論壇議程",content:' 論壇議程
\n\n
\n\n\n\t\n\t\t\n\t\t\t11月14日(六) \n\t\t \n\t\t\n\t\t\t時間 \n\t\t\t節目 \n\t\t\t內容 \n\t\t \n\t\t\n\t\t\t10:00-10:10 \n\t\t\t開場 \n\t\t\t 簡文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n\t\t \n\t\t\n\t\t\t10:10-11:20 \n\t\t\t公民論壇 \n\t\t\t【有你作伴,滾起藝術新動能】 \n\t\t \n\t\t\n\t\t\t11:20-11:35 \n\t\t\t休息 \n\t\t \n\t\t\n\t\t\t11:35-12:05 \n\t\t\t專題演講 \n\t\t\t\n\t\t\t【展望未來—創意就是轉機】 #體驗
\n\n\t\t\t● Joe SIDEK祖.錫得克|FACP亞洲文化推展聯盟主席
\n\t\t\t \n\t\t \n\t\t\n\t\t\t12:05-13:00 \n\t\t\t對談 \n\t\t\t\n\t\t\t
\n\n\t\t\t【藝術直送—數位技術帶你去那兒?】 #體驗
\n\n\t\t\t● Joe SIDEK祖.錫得克|FACP亞洲文化推展聯盟主席
\n\n\t\t\t● Vanini BELARMINO瓦妮妮.貝菈米諾|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副理(節目部)
\n\n\t\t\t● 林國平|國立故宮博物院文創行銷處處長
\n\n\t\t\t
\n\n\t\t\t 主持人:邱瑗|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
\n\t\t\t \n\t\t \n\t\t\n\t\t\t13:30-14:30 \n\t\t\t午餐時間 \n\t\t \n\t\t\n\t\t\t14:30-15:00 \n\t\t\t專題演講 \n\t\t\t \n\t\t\t
\n\t\t\t \n\n\t\t\t【情境式展演—科技為藝術帶來的無限可能】 #創造
\n\n\t\t\t
\n\n\t\t\t● Jeffrey SHAW邵志飛|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楊建文講座教授(媒體藝術)
\n\t\t\t \n\t\t \n\t\t\n\t\t\t15:00-15:20 \n\t\t\t休息 \n\t\t \n\t\t\n\t\t\t15:20-16:55 \n\t\t\t對談 \n\t\t\t\n\t\t\t
\n\n\t\t\t【擁抱挑戰—疫情新日常中的藝術潛能】 #創造
\n\n\t\t\t● Jeffrey SHAW邵志飛|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楊建文講座教授(媒體藝術)
\n\n\t\t\t● Osman KHAWAJA奧斯曼.可瓦嘉|柬埔寨法爾馬戲藝術學院執行長
\n\n\t\t\t● 王連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專任講師
\n\n\t\t\t● 廖俊逞(Baboo)|劇場導演
\n\n\t\t\t 主持人: 吳瑪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教授
\n\t\t\t \n\t\t \n\t\t\n\t\t\t16:55-17:00 \n\t\t\t結語 \n\t\t\t 簡文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n\t\t \n\t\t\n\t\t\t11月15日(日) \n\t\t \n\t\t\n\t\t\t時間 \n\t\t\t節目 \n\t\t\t內容 \n\t\t \n\t\t\n\t\t\t14:00-14:30 \n\t\t\t專題演講 \n\t\t\t \n\t\t\t【臺灣人說臺灣人的故事】 #觀點
\n\n\t\t\t● 丁曉菁|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
\n\t\t\t \n\t\t \n\t\t\n\t\t\t14:30-15:00 \n\t\t\t專題演講 \n\t\t\t\n\t\t\t【疫情警報!生存與變革的策略】 #觀點
\n\n\t\t\t● Chris MILLADO克里斯.米拉朵|菲律賓文化中心副主席兼藝術總監
\n\t\t\t \n\t\t \n\t\t\n\t\t\t15:00-15:25 \n\t\t\t休息 \n\t\t \n\t\t\n\t\t\t15:25-16:55 \n\t\t\t對談 \n\t\t\t \n\t\t\t【人人參與的藝術大未來】 #觀點
\n\n\t\t\t● 丁曉菁|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
\n\n\t\t\t● Chris MILLADO克里斯.米拉朵|菲律賓文化中心副主席兼藝術總監
\n\n\t\t\t● 黃文浩|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n\n\t\t\t● 簡文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n\n\t\t\t 主持人:耿一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n\t\t\t \n\t\t \n\t\t\n\t\t\t16:55-17:00 \n\t\t\t結語 \n\t\t\t 簡文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n\t\t \n\t \n
\n\n
\n'},{title:"講者介紹",content:'主持人、專題講者、對談講者簡介
\n\n(依FACP高雄線上年會日程順序)
\n\n\n\t\n\t\t\n\t\t\t邱瑗 \n\t\t \n\t\t\n\t\t\t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美國伊利諾大學戲劇碩士
\n\n\t\t\t美國北伊利諾大學音樂碩士
\n\n\t\t\t具跨越音樂、戲劇的獨特完整學經歷背景,為表演藝術資深製作人,長年投入藝術行政工作,對於國際網絡相當熟稔。
\n\n\t\t\t2006-2018國家交響樂團(NSO, a.k.a. Taiwan Philharmonic)執行長
\n\n\t\t\t2017~ 亞洲文化推展聯盟(FACP)副主席及理事
\n\n\t\t\t2010~2018亞洲交響樂團聯盟(AAPRO)理事
\n\n\t\t\t2004~2006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 企劃總監
\n\n\t\t\t1987~1995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兩廳院)
\n\n\t\t\t劇作:歌劇《心經》(英文劇本及歌詞,改編自張愛玲原著,2012)歌劇《福爾摩莎信簡—黑鬚馬偕》(劇本及歌詞,2010)、音樂劇《女人要愛不要懂》(小野原著改編)、音樂劇《月亮在我家》(The Fantasticks,中文版)。
\n\n\t\t\t出版:《Show Time! 音樂劇的九種風情》、《歌劇魅影—解讀面具與歌劇背後的魔幻世界》、《李泰祥—美麗的錯誤》、《李永剛—有情必詠無欲則剛》、《歌舞線上》。
\n\n\t\t\t
\n\t\t\t \n\t\t \n\t\t\n\t\t\tJoe SIDEK祖.錫得克 \n\t\t \n\t\t\n\t\t\tFACP亞洲文化推展聯盟主席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祖.錫得克,是馬來西亞當地藝文的重要推手之一。以2010-18年間擔任喬治市藝術節(George Town Festival,簡稱GTF)總監職聞名。喬治市藝術節是為期一個月的年度盛事,藝術節當月喬治市宛如畫布,佈滿各國展演,視覺藝術,與文化活動。
\n\n\t\t\t上任喬治市藝術節總監前,錫得克深耕各式藝術表現形式。除了投身藝文,他同時還經營家族的紡織化學品工廠。錫得克的實業家背景、創業精神與獨鍾藝文,在在解釋喬治市藝術節自他接掌後的蓬勃發展。
\n\n\t\t\t錫得克曾擔任由他創辦的熱帶雨林藝穗節(Rainforest Fringe Festival,創立於2017年)第三屆總監;連三年(2015-17)執掌北海藝穗節(Butterworth Fringe Festival);於2014年初,將全球最大的澳洲電影短片節Tropfest引進東南亞,並於檳城舉辦首屆東南亞短片藝術節(Tropfest Southeast Asia)。他最新的一項策展成就是2019年12月於布城舉行的金融科技嘉年華(LIFT Festival)。
\n\n\t\t\t錫得克曾受邀去布里斯本、臺北、首爾、橫濱等城市,分享喬治市藝術節經驗談與發展。他目前也擔任馬來西亞藝術經濟發展機構(Cult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Agency,成立於2017年7月)的產業顧問。
\n\n\t\t\t
\n\t\t\t \n\t\t \n\t\t\n\t\t\tVanini BELARMINO瓦妮妮.貝菈米諾 \n\t\t \n\t\t\n\t\t\t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副理(節目部) \n\t\t \n\t\t\n\t\t\t\n\t\t\t
\n\n\t\t\t© Ruthe Zuntz
\n\t\t\t \n\t\t \n\t\t\n\t\t\t\n\t\t\t瓦妮妮.貝菈米諾於2016年11月開始,擔任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節目部副理一職。她曾是兒童雙年展(2017、2019)和以新加坡藝術家李文為核心的Small Big Dreamers兒童藝術節(2018)的聯合策展人,也曾經手大衛.梅達拉(David MEDALLA)、李明維、碧娜里.桑比塔(Pinaree SANPITAK)、何子彥、亞由美.保羅(Ayumi PAUL)、西塞爾.道拉斯(Sissel TOLAAS)和泰爾.阿達(Tal HADAD)等藝術家於晝夜璀璨藝術節(2018、2019)的委託創作。貝菈米諾策劃了Performing Spaces系列節目,並推出以音樂、文學、肢體、展演為內容的線上串流節目Art + Live。
\n\n\t\t\t加入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之前,貝菈米諾曾擔任獨立策展人、製作人與作家,並在亞洲、歐洲和中東等地籌劃藝文活動。她於2008年創立了Belarmino & Partners,推動一系列於公園、咖啡店、夜店、公寓、美術館、表演藝術場域等非典型空間的跨領域創作。自2011到2013年,她為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ArtScience Museum)策劃節目,並受委託策劃該場館2014至15年間首屆的ArtScience Late系列節目。
\n\n\t\t\t貝菈米諾為即將出版的Routledge《亞太地區舞蹈指南》(Companion to Danc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撰寫一章節。她曾榮獲兩屆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獎助計畫(2009、2014)。
\n\n\t\t\t
\n\t\t\t \n\t\t \n\t\t\n\t\t\t林國平 \n\t\t \n\t\t\n\t\t\t國立故宮博物院文創行銷處處長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林國平博士目前為國立故宮博物院文創行銷處處長,曾任故宮教育展資處處長、展示服務處處長及資訊中心主任,同時也曾擔任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及副理事長。林博士於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取得電腦科學碩士學位及工程管理博士學位,學術專長為企業經營策略規劃、行銷資訊系統、資訊系統開發、專案管理,以及電子商務。他曾任職於政府部門及多所大學副教授、系主任及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並曾於多家企業擔任經理人職務。林博士曾經負責規劃故宮數位計畫之發展方向、整合專案管理及控管整體計畫之品質、技術與系統的發展與支援、進行整體數位成果行銷與推廣,及促進經驗與學術交流、館際合作等。林博士所推動的數位化工作,有助於故宮文物的展覽、教育、研究、管理以及出版等效益,也是結合現代化科技,為古代工藝做優質的保存與推廣的典範。
\n\n\t\t\t
\n\t\t\t \n\t\t \n\t\t\n\t\t\t吳瑪悧 \n\t\t \n\t\t\n\t\t\t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教授 \n\t\t \n\t\t\n\t\t\t\n\t\t\t
\n\n\t\t\t© Rich Matheson
\n\t\t\t \n\t\t \n\t\t\n\t\t\t\n\t\t\t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畢業,目前任教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吳瑪悧的研究及創作延續前衛傳統,關注藝術在公領域中的積極介入。2000年始,她展開以社群為本的新形態公共藝術策劃,曾與臺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玩布工作坊合作《從你的皮膚甦醒》計畫,以翻轉傳統女紅概念,透過布與織縫探討女性的生命歷程;《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讓偏遠居民的文化參與權受到關注;而與竹圍工作室共同合作的《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透過一條被忽略的小溪,重新探問生態城市以及都市發展的問題,於2013年獲得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吳瑪悧近年持續關注生態環境議題,並以藝術做為人文與自然的中介,展現藝術型態的多樣可能與藝術家的豐沛能量,於201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2018年共同策劃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2020年開始與臺南生活美學館合作進行《藝術轉動社區》相關研究。
\n\n\t\t\t
\n\t\t\t \n\t\t \n\t\t\n\t\t\t邵志飛 \n\t\t \n\t\t\n\t\t\t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楊建文講座教授(媒體藝術)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自六十年代以來,邵志飛教授一直是新媒體藝術的先導者,他的展覽遍及世界各地,創作廣獲讚譽。邵教授是運用數碼媒體技術於創作的先驅,在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沈浸式視覺體驗、文化遺產數碼化,以及互動敍事各範疇,均樹立典範。邵教授的標誌性藝術作品包括The Legible City(1989)及The Golden Calf(1995),此外他所策劃的國際性展覽舉足輕重,其中包括「未來電影」(Future Cinema,2000)及「所見即所得」(WYSIWYG,2019)。
\n\n\t\t\t邵教授為香港城市大學的媒體藝術講座教授,以及互動媒體電算應用中心的總監。邵教授曾是城大創意媒體學院院長 (2009-2016)、德國卡爾斯魯亞ZKM新媒體藝術中心的始創總監(1991-2002)及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iCinema互動電影研究中心的聯合始創總監(2003-2008)。邵教授現為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客座教授。
\n\n\t\t\t邵教授近年獲獎無數,其中包括2003年澳洲研究理事會聯合會基金、2005年日本岐阜Oribe獎、2014年加拿大藝術與科技學會終身成就獎、2015年奧地利電子藝術大獎先鋒媒體藝術金尼卡獎,以及2020年國際電算學會電腦圖像及互動技術專業組數碼藝術界別中傑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
\n\n\t\t\t
\n\t\t\t \n\t\t \n\t\t\n\t\t\tOsman KHAWAJA奧斯曼・可瓦嘉 \n\t\t \n\t\t\n\t\t\t柬埔寨法爾馬戲藝術學院執行長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可瓦嘉兼任柬埔寨馬德望法爾馬戲藝術學院(Phare Ponleu Selpak)的執行長,以及法爾社會企業(Phare Performing Social Enterprise)的董事會成員。他專精於非政府組織管理中的教育、組織發展和人力資源。可瓦嘉於巴基斯坦、瑞士、奧地利、美國、新加坡、印尼、柬埔寨等地累積的生活和工作經驗,使他能以全球視野迎接挑戰,同時兼顧到本土文化語境。法爾馬戲藝術學院密切地與社區協作,提供各式藝文活動,並一起應對在地挑戰。法爾馬戲藝術學院和法爾社會企業在柬埔寨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的急速發展上,都扮演了關鍵角色,透過推廣藝術教育、栽培後生晚輩與青年藝術家,形塑未來。
\n\n\t\t\t
\n\t\t\t \n\t\t \n\t\t\n\t\t\t王連晟 \n\t\t \n\t\t\n\t\t\t\n\t\t\t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專任講師
\n\t\t\t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王連晟,數位藝術創作者,作品跨足於互動裝置和聲音表演。裝置作品常以數量的方式以達到一種特異的身體感知。而聲音表演常搭配程式即時生成的影像,與即時運算的聲音演出。近年來致力於程式演算影像與聲音的契合,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專任講師。曾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臺北數位藝術節互動裝置類首獎、臺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英國流明獎雕塑類首獎,並於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西班牙現代影音藝術節、法國里昂國立音樂中心、德勒斯登國際當代藝術展、比利時新科技藝術獎等國際知名藝術節展出。
\n\n\t\t\t
\n\t\t\t \n\t\t \n\t\t\n\t\t\t廖俊逞(Baboo) \n\t\t \n\t\t\n\t\t\t劇場導演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導演。曾任職PAR表演藝術雜誌企畫編輯。現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駐團導演,
\n\n\t\t\t2017 年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2018 年ACC亞洲文化協會受獎人。2019年,法國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藝術家。三度受邀赴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主持的長島水磨坊駐村創作。
\n\n\t\t\t1997年投入劇場創作,至今發表30餘部作品,作品曾二度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作品三度於外亞維儂藝術節上演,演出足跡遍及柏林、巴黎、紐約、哥本哈根、首爾等城市。
\n\n\t\t\t歷來創作脈絡可歸結三個面向。「文學劇場」系列著重於西方文學經典的轉譯,建構平面文字與立體舞台的雙向渠道。「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跨界」從媒材出發,重新佈署空間系統、身體與物質性,向感知提問、尋找新的觀看與敘事。「亞洲現代神話學」計畫以三部曲,重探亞洲的概念、主體、想像及其侷限,同時也在西方為主流的當代劇場中,指向一個以亞洲為核心及歸屬的敘事與美學可能。
\n\n\t\t\t
\n\t\t\t \n\t\t \n\t\t\n\t\t\t耿一偉 \n\t\t \n\t\t\n\t\t\t\n\t\t\t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n\t\t\t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2012-2017),並獲頒德臺友誼獎章、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n\n\t\t\t著有《故事創作Tips:32堂創意課》、《羅伯威爾森:光的無限力量》、《動作的文藝復興:現代默劇小史》等,譯有《劍橋劇場研究入門》、《空的空間》、《給菲莉絲的情書》等。
\n\n\t\t\t最近,他參與策劃了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展覽《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2020)。
\n\n\t\t\t
\n\t\t\t \n\t\t \n\t\t\n\t\t\t丁曉菁 \n\t\t \n\t\t\n\t\t\t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臺大哲學系畢業,曾任記者、紀錄片導演、公視新聞部製作人和採訪組副組長,累積深刻的社會關懷與敏銳的影像感受力。擔任公視節目部經理八年期間,監製多部著名臺劇。帶動節目創新,並多次獲國際獎項。
\n\n\t\t\t文化部政次任內,參與推動多項文化內容產業新興計畫與重大立法案,同時參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建構。2019年5月,出任文策院董事長,將帶領文策院展開系統性的力量,建立業界和跨部會合作平台,加速內容產業發展,為臺灣的文化產業布局國際,形塑臺灣品牌。
\n\n\t\t\t
\n\t\t\t \n\t\t \n\t\t\n\t\t\tChris MILLADO克里斯・米拉朵 \n\t\t \n\t\t\n\t\t\t菲律賓文化中心副主席兼藝術總監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米拉朵負責菲律賓文化中心的節目策劃:音樂、戲劇與舞蹈節目;電影放映、競賽與節慶;文學活動與出版;博物館與視覺藝術展;藝術教育與推廣活動;及藝文相關研究與開發。防疫封鎖令實施初期,米拉朵將節目移轉到線上平台。他利用數位資產管理成功帶動中心的數位化轉型,還發起《菲律賓藝術百科全書》全十二卷的整理與出版,並推出實體、線上和離線版本。他曾主持由馬尼拉國際表演藝術市場、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亞洲文化推展聯盟等集結而成的馬尼拉表演藝術高峰會。他策劃的節慶有:Cinemalaya菲律賓獨立電影節、Pasinaya菲律賓文化中心開放節、藝術與思想國際藝術節、國際戲劇節、國家戲劇節等。他同時是位出色的劇場編導,曾於馬尼拉、舊金山、芝加哥、夏威夷和紐約搬演作品。
\n\n\t\t\t
\n\t\t\t \n\t\t \n\t\t\n\t\t\t黃文浩 \n\t\t \n\t\t\n\t\t\t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黃文浩,1959年生於臺灣彰化,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植物學系。1995年成立「在地實驗」新媒體藝術實驗機構。2000年,與顧世勇、張賜福、王福瑞共同成立在地實驗媒體實驗室,持續進行互動裝置的藝術性探索及技術研發,並共同發表多項新媒體作品。2006年起承辦「臺北數位藝術節」。2008年起擔任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2009擔任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並成立「在地實驗媒體劇場」製作並推動數位藝術表演。2012年迄今孵化了「噪咖事務所」新媒體藝術策劃團隊、「固態記憶」3D掃瞄及精密複製研究團隊、「移動故事屋」兒童劇場。同時發行「數位藝述」期刊與線上媒體「數位荒原」。2018年起創立並營運「台灣數位藝術中心」與「VA Hub」虛擬實境跨界整合基地,致力於探索科技社會中的創造思維。
\n\n\t\t\t
\n\t\t\t \n\t\t \n\t\t\n\t\t\t簡文彬 \n\t\t \n\t\t\n\t\t\t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n\t\t \n\t\t\n\t\t\t \n\t\t \n\t\t\n\t\t\t\n\t\t\t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1967年生,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鍵盤組畢業,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指揮碩士學位。1996年起擔任德國萊茵歌劇院(Deutsche Oper am Rhein)駐院指揮長達22年;1998-2004年為日本太平洋音樂節(Pacific Music Festival)駐節指揮;2001-2007年為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在其任內推動「定期音樂會系列」、國人作品委託創作及錄製、「歌劇系列」等創舉,並在2006年樂團20週年時推出華語地區首次自製之華格納《尼貝龍指環》四部曲;2014-2016擔任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藝術顧問。
\n\n\t\t\t2014年9月簡文彬獲頒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
\n\n\t\t\t
\n\t\t\t \n\t\t \n\t \n
\n'}],time:["2020/11/14 (六) 10:00","2020/11/15 (日) 14:00"],title:"2020 衛武營國際論壇《疫情緊張!藝術怎麼辦?》",related:[]},relatedPrograms:[{title:"【創意學習工作坊】給身體的五感音樂課(藝起同樂班)",introduction:"如果身體是第一個樂器,讓我們一起透過「五感」來探索你的樂器!",image:"31202ca6a3bb20a0cb2ce16b450dd334",link:"/programs/64ad74df9ef3550007c1c8f6",catalogs:[],date:"2023.10.29 - 2023.12.16"},{title:"2023【探索管風琴音樂】7-12月",introduction:" 亞洲最大的音樂廳管風琴,究竟能展現什麼樣的百變樣貌?「探索管風琴音樂」,將是得到解答的大好機會!",image:"22a0a108d2cd0f65a605a0222b5a0097",link:"/programs/64142c88a82d780009221e09",catalogs:[],date:"2023.07.13 - 2023.12.13"}]},fetched:!0},shippingAreas:{rows:[],loaded:!1},userAuth:{logined:!1,status:"NORMAL",inited:!1,data:null,showNsoOverlay:!1},announce:{show:!0},youthOverlay:{show:!1,showed:!1},featureCategories:{rows:[],loaded:!1,loading:!1},features:{rows:[],loaded:!1,loading:!1},newsCatalogs:{rows:[],loaded:!1,loading:!1},chronologies:{rows:[],loaded:!1,loading:!1}},routing:{locationBeforeTransitions: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