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演出為合辦節目,會員折扣請見下方「會員優惠」說明。
●演出全長約105分鐘,含中場休息20分鐘。。
●建議7歲以上觀眾觀賞。
●遲到觀眾須遵循工作人員指示入場。
●本場地一樓觀眾席為階梯式入口,請斟酌考量購票。
NSO名家系列《鋒芒新銳》
俄羅斯與波蘭在歷史上雖恩怨難解,文化上因位置毗鄰、血緣相近,經常往來互動。波蘭裔小提琴巨擘維尼奧夫斯基曾在奧爾之先,於聖彼得堡音樂院作育英才,開啟「俄國小提琴學派」。而柴科夫斯基第三交響曲中的波蘭舞曲則讓此作被暱稱《波蘭》。NSO將兩者之作並列,解讀因交流激發出的火花。
被喻為「帕格尼尼再世」的維尼奧夫斯基八歲時被巴黎音樂院破格錄取,11歲畢業。17歲時完成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對他易如反掌的技法,對獨奏者則構成莫大的挑戰,特別是第一樂章的雙音及輝煌的裝飾樂段。輕聲呢喃而有「祈禱」之稱的第二樂章夾在前後兩個光芒四射的樂章之間,留給聆者片段舒緩的空間。
第三交響曲在柴科夫斯基同類作品中獨具一格,唯一使用大調,並包含五個樂章。柴科夫斯基仰慕舒曼,此曲的五樂章形式及曲中開朗樂觀的氣氛,明顯受後者同為第三號的《萊茵》交響曲影響。音樂學者曾表示,若舒曼是俄國人,他也會有相同的樂念。
演前導聆
10/26 (六) 18:50-19:10於音樂廳三樓大廳由衛武營藝術總監 簡文彬進行演前導聆。
指揮|張宇安
臺灣澎湖人,2016年獲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後開始其指揮生涯,2018/19樂季起受聘為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並持續於歐美亞各地客席演出。
2019/20樂季,宇安將與波士頓交響樂團、檀格塢音樂節管弦樂團、臺灣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柏林音樂廳交響樂團、捷克愛樂樂團、斯洛伐克國家愛樂、羅馬尼亞國家愛樂、萊比錫布商大廈孟德爾頌學院等樂團合作演出。
小提琴|陳銳
陳銳是一名小提琴家,重新定義了二十一世紀古典音樂家的身份內涵。他出色的音樂生涯,透過媒體觸及的聽眾多達數百萬,遍佈全球的跨度,從他和世界各地的頂級樂團、音樂廳的合作交流,可見一斑。
陳銳首度在二〇〇八年的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及二〇〇九年的伊莉莎白音樂大賽以首獎之姿嶄露頭角,巡演足跡走過歐洲、亞洲、美國以及他度過成長階段的澳洲。他於二〇一七年簽入迪卡唱片旗下,和倫敦愛樂交響樂團共同錄製新專輯,期望即將問世的新作能接續索尼唱片前三部作品的好評——首部作品集《炫技》(“Virtuoso”)榮獲回聲音樂古典獎——再創佳績。
對音樂教育,陳銳的投入不遺餘力,並以一系列兼具效果與笑果的自製影片鼓舞年輕一代學音樂的人。網路的推廣讓他的演出常常一票難求,也為席間聽眾的群像,帶來嶄新的面孔。
國家交響樂團
於1986年為建立一個指標級交響樂團而投下的希望,2005年起成為駐國家音樂廳團隊,2014年4月起改隸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目前已成為頂尖的亞洲樂團。樂團歷任音樂總監/藝術顧問包括許常惠、張大勝、林望傑、簡文彬以及赫比希,自2010年8月起,由呂紹嘉接任音樂總監。近30年來與NSO合作過的知名指揮家有馬捷爾、巴夏、潘德瑞茨基、史瓦茲、羅斯楚波維奇、柯米希奧納、史拉特金、馬利納爵士等。除了精緻音樂會,NSO也製作大型歌劇,更以各種推廣講座音樂會、節慶或戶外音樂會,使NSO的節目成為愛樂大眾樂於參與的活動,形成華人地區古典音樂的新風貌。
演出曲目
劉博健:委託創作
維尼亞夫斯基: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三號交響曲
演出人員
指揮|張宇安
小提琴|陳銳
國家交響樂團
本作品為國家交響樂團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製作品。
NSO名家系列《鋒芒新銳》
俄羅斯與波蘭在歷史上雖恩怨難解,文化上因位置毗鄰、血緣相近,經常往來互動。波蘭裔小提琴巨擘維尼奧夫斯基曾在奧爾之先,於聖彼得堡音樂院作育英才,開啟「俄國小提琴學派」。而柴科夫斯基第三交響曲中的波蘭舞曲則讓此作被暱稱《波蘭》。NSO將兩者之作並列,解讀因交流激發出的火花。
被喻為「帕格尼尼再世」的維尼奧夫斯基八歲時被巴黎音樂院破格錄取,11歲畢業。17歲時完成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對他易如反掌的技法,對獨奏者則構成莫大的挑戰,特別是第一樂章的雙音及輝煌的裝飾樂段。輕聲呢喃而有「祈禱」之稱的第二樂章夾在前後兩個光芒四射的樂章之間,留給聆者片段舒緩的空間。
第三交響曲在柴科夫斯基同類作品中獨具一格,唯一使用大調,並包含五個樂章。柴科夫斯基仰慕舒曼,此曲的五樂章形式及曲中開朗樂觀的氣氛,明顯受後者同為第三號的《萊茵》交響曲影響。音樂學者曾表示,若舒曼是俄國人,他也會有相同的樂念。
演前導聆
10/26 (六) 18:50-19:10於音樂廳三樓大廳由衛武營藝術總監 簡文彬進行演前導聆。
指揮|張宇安
臺灣澎湖人,2016年獲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後開始其指揮生涯,2018/19樂季起受聘為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並持續於歐美亞各地客席演出。
2019/20樂季,宇安將與波士頓交響樂團、檀格塢音樂節管弦樂團、臺灣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柏林音樂廳交響樂團、捷克愛樂樂團、斯洛伐克國家愛樂、羅馬尼亞國家愛樂、萊比錫布商大廈孟德爾頌學院等樂團合作演出。
小提琴|陳銳
陳銳是一名小提琴家,重新定義了二十一世紀古典音樂家的身份內涵。他出色的音樂生涯,透過媒體觸及的聽眾多達數百萬,遍佈全球的跨度,從他和世界各地的頂級樂團、音樂廳的合作交流,可見一斑。
陳銳首度在二〇〇八年的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及二〇〇九年的伊莉莎白音樂大賽以首獎之姿嶄露頭角,巡演足跡走過歐洲、亞洲、美國以及他度過成長階段的澳洲。他於二〇一七年簽入迪卡唱片旗下,和倫敦愛樂交響樂團共同錄製新專輯,期望即將問世的新作能接續索尼唱片前三部作品的好評——首部作品集《炫技》(“Virtuoso”)榮獲回聲音樂古典獎——再創佳績。
對音樂教育,陳銳的投入不遺餘力,並以一系列兼具效果與笑果的自製影片鼓舞年輕一代學音樂的人。網路的推廣讓他的演出常常一票難求,也為席間聽眾的群像,帶來嶄新的面孔。
國家交響樂團
於1986年為建立一個指標級交響樂團而投下的希望,2005年起成為駐國家音樂廳團隊,2014年4月起改隸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目前已成為頂尖的亞洲樂團。樂團歷任音樂總監/藝術顧問包括許常惠、張大勝、林望傑、簡文彬以及赫比希,自2010年8月起,由呂紹嘉接任音樂總監。近30年來與NSO合作過的知名指揮家有馬捷爾、巴夏、潘德瑞茨基、史瓦茲、羅斯楚波維奇、柯米希奧納、史拉特金、馬利納爵士等。除了精緻音樂會,NSO也製作大型歌劇,更以各種推廣講座音樂會、節慶或戶外音樂會,使NSO的節目成為愛樂大眾樂於參與的活動,形成華人地區古典音樂的新風貌。
演出曲目
劉博健:委託創作
維尼亞夫斯基: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三號交響曲
演出人員
指揮|張宇安
小提琴|陳銳
國家交響樂團
本作品為國家交響樂團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