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活動時間約為60分鐘。
- 為顧及演出團隊權益,請依工作人員指示進行拍照或錄影等活動紀錄。
- 官網報名→繳交費用→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 退費機制:報名人須主動聯絡主辦單位申請退費(learning@npac-weiwuying.org),報名人須於活動前10天辦理申請,取消報名將酌收報名費10%的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
- 報名後請於衛武營官網報名系統繳費期限內繳交費用;逾期未繳者,系統將自動釋出名額。
- 主辦單位保留本活動變更權利。
- 相關問題請洽 learning@npac-weiwuying.org
【幕後解密】探索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後台風景
一起走進「手指也能成主角」的奇幻劇場吧!探索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後台風景,將「雙手」變成故事的主角,結合舞蹈、物件劇場與即時攝影,打造出宛如電影場景的超現實舞台。
一場看似魔幻的演出,究竟是怎麼完成的?演出結束後,邀請您深入世界最大單一屋頂劇場,親自走上衛武營後台空間、戲劇院舞台,由資深製作團隊帶領,解密這場作品背後的製作祕辛。從攝影機擺位、物件配置,到影像與燈光的精準調度,一步步揭開《Kiss & Cry》從想像到實現的過程。
這不只是一趟導覽,而是一次深入劇場工藝與創意核心的體驗。
想知道雙手,如何成為主角,打造出電影的場景嗎?數量有限,錯過不加開!
★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
解密景點
營運辦公室入口集合 → 戲劇院舞台 → 戲劇院休息室後台化妝室 → 西碼頭
報名對象與方式
報名對象:不限對象,不限年齡,歡迎一起幕後解密
報名費用:新台幣550元/人,衛武營四卡會員8折440元/人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0/17(五)23:59止,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25名
報名流程:官網報名 → 繳交費用 → 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 活動注意事項:
(1) 為顧及演出團隊權益,請依工作人員指示進行拍照或錄影等活動紀錄。
(2) 行前通知預計於活動前3日發送至報名時所登記的Email,敬請確認Email地址填寫無誤,並留意信件通知。
解密領隊
編舞暨手指舞蹈設計|蜜雪兒.安.德梅
比利時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1959年生於布魯塞爾,1976年至1979年間,就讀於知名編舞家莫里斯.貝嘉於布魯塞爾創辦的穆德拉舞蹈學院。1981年,她創作了自己的首支舞蹈作品《簡單過去式》(Passé Simple),為當代舞蹈指引了新方向。不久後,又推出雙人舞作《巴拉圖》(Ballatum)(1984)和《面對面》(Face à Face)(1986)。
1983年,她成為羅莎舞團的四名創始元老之一。她投注了六年時間,設計並搬演多部安娜.泰瑞莎.姬爾美可的作品,包括《Fase》(1982)、《羅莎舞羅莎》(Rosas danst Rosas) (1983)、《艾蓮娜的詠嘆》(1984)以及《Ottone, Ottone》(1988)。雖然蜜雪兒.安.德梅十分注重舞蹈和音樂之間的連繫,但其作品編排始終包含強烈的戲劇性元素,並傾向將舞者置於舞台和觀眾間所構築的特定創新關係中。
1990年,她在搬演《英雄交響曲》期間,創立了自己的舞團——阿斯特嘉舞蹈劇場,並於其後推出30多齣原創舞作,累積了橫跨國界的好評與佳績;歷年製作包括了《西班牙城堡》(1991)、《小丑》(1994)、《愛的十四行詩》(1994)、《筆記》(1995)、《卡塔梅尼亞》(1997)、《烏托邦》(2001)、《大雨》(2002),以及《簡單的十二首華爾滋》(2004)。此外,蜜雪兒.安.德梅在教學領域的重要貢獻,包括在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藝術高等學院、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及布魯塞爾色彩學校(École en Couleurs)等地開課。
長期編舞的結晶則催生了多部電影,包括提耶利.德梅執導的《愛的十四行詩》與《二十一首舞曲》,以及艾瑞克.保威爾斯執導的《面對面》。部分舞碼則是她參考了著名作曲家震懾人心的曲目而展開編舞,合作對象則有羅伯.維特以及喬納森.哈維等。多年來,她與多位藝術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包括視覺藝術家兼舞台設計西蒙.西格曼、川昆諾劇團中堅成員史蒂芬.奧利維耶,以及雙人舞《簡單的十二首華爾滋》的共演者,格雷戈里.格雷斯尚。2006年,德梅復排了1990年代的代表作《英雄交響曲》,演出選用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作為配樂,桀傲不遜又洋溢歡樂,場場佳評如潮。自這場演出結束以來,《英雄交響曲》已在世界各地上演超過一百場。2007年,蜜雪兒以新作《插.頭》寓寫了性交的起承轉合;2009年,她出席比利時王家美術宮發起的韓國製造嘉年華,演出個人舞作《昏迷》。這部個人舞碼隸屬於四部曲的一環,其他三部則分別委由西迪.拉比.切克歐、艾寇.倫茲、湯瑪士.豪爾特推出。同年,蜜雪兒還創作了《雪》,係以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為基礎的作品,氛圍厚重,宛如《英雄交響曲》的續篇。在 2011 年的 VIA 音樂節,德梅復與賈柯.凡.多梅爾合作,並與格雷戈里.格雷斯尚、湯馬士.剛茲、朱利安.雷巴特、尼可拉斯.奧利弗及希爾維亞.奧利芙組成團隊,催生了《Kiss & Cry》的首演。2012 年5月,蜜雪兒推出了《悲嘆》,這部個人舞作靈感來自蒙特威爾第的《阿麗安娜的悲嘆》,係為舞者加布麗拉.雅可諾(Gabriella IACONO)所作,並由其進行演出。
《Kiss & Cry》的迴響與票房均有佳績,在20多個國家以九種不同語言演出逾300場,累積18萬多人次進場欣賞。2015 年,蜜雪兒.安.德梅與其才華洋溢的設計團隊繼續聯手,以蒙斯這個歐洲文化之都為題,推出了《指尖上的幸福人生》,從而累積了不亞於《Kiss & Cry》的全球性肯定。
隨後,蜜雪兒.安.德梅辭去了比利時沙勒羅瓦編舞中心總監的職務,並重啟阿斯特嘉舞蹈劇場。2016 年10月,德梅於比利時法語區國家劇院推出《愛》,這部充滿詩意卻強而有力的作品,由德梅在台上獨舞,幽微傳達了個人深刻的瀕死經歷。
2019 年,德梅為史蒂凡諾.馬佐尼斯所執導的新版威爾第《阿依達》編排了芭蕾舞片段,並在法圖.特洛雷的協助下,聯手多位舞者及馬戲表演新銳,於比利時列日皇家歌劇院順利完成演出。
節目資訊
10/18(六)14:30、10/19(日)14:30
【幕後解密】探索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後台風景
一起走進「手指也能成主角」的奇幻劇場吧!探索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後台風景,將「雙手」變成故事的主角,結合舞蹈、物件劇場與即時攝影,打造出宛如電影場景的超現實舞台。
一場看似魔幻的演出,究竟是怎麼完成的?演出結束後,邀請您深入世界最大單一屋頂劇場,親自走上衛武營後台空間、戲劇院舞台,由資深製作團隊帶領,解密這場作品背後的製作祕辛。從攝影機擺位、物件配置,到影像與燈光的精準調度,一步步揭開《Kiss & Cry》從想像到實現的過程。
這不只是一趟導覽,而是一次深入劇場工藝與創意核心的體驗。
想知道雙手,如何成為主角,打造出電影的場景嗎?數量有限,錯過不加開!
★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
解密景點
營運辦公室入口集合 → 戲劇院舞台 → 戲劇院休息室後台化妝室 → 西碼頭
報名對象與方式
報名對象:不限對象,不限年齡,歡迎一起幕後解密
報名費用:新台幣550元/人,衛武營四卡會員8折440元/人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0/17(五)23:59止,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25名
報名流程:官網報名 → 繳交費用 → 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 活動注意事項:
(1) 為顧及演出團隊權益,請依工作人員指示進行拍照或錄影等活動紀錄。
(2) 行前通知預計於活動前3日發送至報名時所登記的Email,敬請確認Email地址填寫無誤,並留意信件通知。
解密領隊
編舞暨手指舞蹈設計|蜜雪兒.安.德梅
比利時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1959年生於布魯塞爾,1976年至1979年間,就讀於知名編舞家莫里斯.貝嘉於布魯塞爾創辦的穆德拉舞蹈學院。1981年,她創作了自己的首支舞蹈作品《簡單過去式》(Passé Simple),為當代舞蹈指引了新方向。不久後,又推出雙人舞作《巴拉圖》(Ballatum)(1984)和《面對面》(Face à Face)(1986)。
1983年,她成為羅莎舞團的四名創始元老之一。她投注了六年時間,設計並搬演多部安娜.泰瑞莎.姬爾美可的作品,包括《Fase》(1982)、《羅莎舞羅莎》(Rosas danst Rosas) (1983)、《艾蓮娜的詠嘆》(1984)以及《Ottone, Ottone》(1988)。雖然蜜雪兒.安.德梅十分注重舞蹈和音樂之間的連繫,但其作品編排始終包含強烈的戲劇性元素,並傾向將舞者置於舞台和觀眾間所構築的特定創新關係中。
1990年,她在搬演《英雄交響曲》期間,創立了自己的舞團——阿斯特嘉舞蹈劇場,並於其後推出30多齣原創舞作,累積了橫跨國界的好評與佳績;歷年製作包括了《西班牙城堡》(1991)、《小丑》(1994)、《愛的十四行詩》(1994)、《筆記》(1995)、《卡塔梅尼亞》(1997)、《烏托邦》(2001)、《大雨》(2002),以及《簡單的十二首華爾滋》(2004)。此外,蜜雪兒.安.德梅在教學領域的重要貢獻,包括在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藝術高等學院、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及布魯塞爾色彩學校(École en Couleurs)等地開課。
長期編舞的結晶則催生了多部電影,包括提耶利.德梅執導的《愛的十四行詩》與《二十一首舞曲》,以及艾瑞克.保威爾斯執導的《面對面》。部分舞碼則是她參考了著名作曲家震懾人心的曲目而展開編舞,合作對象則有羅伯.維特以及喬納森.哈維等。多年來,她與多位藝術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包括視覺藝術家兼舞台設計西蒙.西格曼、川昆諾劇團中堅成員史蒂芬.奧利維耶,以及雙人舞《簡單的十二首華爾滋》的共演者,格雷戈里.格雷斯尚。2006年,德梅復排了1990年代的代表作《英雄交響曲》,演出選用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作為配樂,桀傲不遜又洋溢歡樂,場場佳評如潮。自這場演出結束以來,《英雄交響曲》已在世界各地上演超過一百場。2007年,蜜雪兒以新作《插.頭》寓寫了性交的起承轉合;2009年,她出席比利時王家美術宮發起的韓國製造嘉年華,演出個人舞作《昏迷》。這部個人舞碼隸屬於四部曲的一環,其他三部則分別委由西迪.拉比.切克歐、艾寇.倫茲、湯瑪士.豪爾特推出。同年,蜜雪兒還創作了《雪》,係以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為基礎的作品,氛圍厚重,宛如《英雄交響曲》的續篇。在 2011 年的 VIA 音樂節,德梅復與賈柯.凡.多梅爾合作,並與格雷戈里.格雷斯尚、湯馬士.剛茲、朱利安.雷巴特、尼可拉斯.奧利弗及希爾維亞.奧利芙組成團隊,催生了《Kiss & Cry》的首演。2012 年5月,蜜雪兒推出了《悲嘆》,這部個人舞作靈感來自蒙特威爾第的《阿麗安娜的悲嘆》,係為舞者加布麗拉.雅可諾(Gabriella IACONO)所作,並由其進行演出。
《Kiss & Cry》的迴響與票房均有佳績,在20多個國家以九種不同語言演出逾300場,累積18萬多人次進場欣賞。2015 年,蜜雪兒.安.德梅與其才華洋溢的設計團隊繼續聯手,以蒙斯這個歐洲文化之都為題,推出了《指尖上的幸福人生》,從而累積了不亞於《Kiss & Cry》的全球性肯定。
隨後,蜜雪兒.安.德梅辭去了比利時沙勒羅瓦編舞中心總監的職務,並重啟阿斯特嘉舞蹈劇場。2016 年10月,德梅於比利時法語區國家劇院推出《愛》,這部充滿詩意卻強而有力的作品,由德梅在台上獨舞,幽微傳達了個人深刻的瀕死經歷。
2019 年,德梅為史蒂凡諾.馬佐尼斯所執導的新版威爾第《阿依達》編排了芭蕾舞片段,並在法圖.特洛雷的協助下,聯手多位舞者及馬戲表演新銳,於比利時列日皇家歌劇院順利完成演出。
節目資訊
10/18(六)14:30、10/19(日)14:30
- 本活動時間約為60分鐘。
- 為顧及演出團隊權益,請依工作人員指示進行拍照或錄影等活動紀錄。
- 官網報名→繳交費用→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 退費機制:報名人須主動聯絡主辦單位申請退費(learning@npac-weiwuying.org),報名人須於活動前10天辦理申請,取消報名將酌收報名費10%的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
- 報名後請於衛武營官網報名系統繳費期限內繳交費用;逾期未繳者,系統將自動釋出名額。
- 主辦單位保留本活動變更權利。
- 相關問題請洽 learning@npac-weiwuy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