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於山海之間》馬水龍逝世十週年紀念音樂會
作曲家馬水龍(1939. 7. 17–2015. 5. 2),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德國雷根斯堡天主教聖樂與音樂教育學院畢業,不僅有傑出的作品,他在藝術教育、文化政策、國際交流等方面,都有不凡的貢獻。他獲獎無數,亦是唯一獲得三個國立大學名譽博士的音樂家。馬水龍在創作高峰之際投入藝術教育,全心全意地奉獻於藝術教育行政十年;他並將在民間獲得的資源,創辦「春秋樂集」(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贊助),鼓勵同儕和年輕人創作;他的藝術成就獨一無二,開創了本國音樂史上的佳績,並躍上國際藝術音樂的舞臺。馬水龍的管絃樂曲善用西洋現代技法,並富含臺灣的濃郁情感,這場音樂會將演出他中期和晚期的四首代表作,包含協奏曲、交響詩和合唱管絃樂曲。(撰文:顏綠芬)
演前導聆
2025/12/7(日)14:00 音樂廳三樓大廳
演出曲目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1981)
馬水龍:《孔雀東南飛》管絃樂 (1977)
馬水龍:《關渡狂想曲》鋼琴與管絃樂 (2001)
馬水龍曲、李魁賢詩:《無形的神殿》男聲合唱與管絃樂 (2005/2006)
演出暨製作團隊
指揮|張佳韻
梆笛|賴苡鈞
鋼琴|辛幸純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
濤韻男聲合唱團
合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藝術家介紹
指揮|張佳韻
張佳韻於1997年榮獲東京國際管絃樂團指揮大賽亞洲區優勝,並於2000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國際管絃樂指揮大賽中,成為唯一晉級決賽的亞洲指揮家,最終榮獲第四獎。比賽評審團主席、世界著名指揮大師內維爾.馬利納爵士高度評價其指揮風格:「拍點清晰、極富音樂性,能在融洽的氛圍中與樂團保持流暢且卓越的音樂交流,展現出傑出的音樂敏銳度。」
前國家交響樂團總監及指揮林望傑亦讚譽張佳韻:「憑藉敏銳的聽力與卓越的指揮技巧,能在指揮台上清晰傳達音樂概念,是極具經驗且水準卓越的指揮家。」此外,國際知名長笛大師 彼得.盧卡斯.葛拉夫亦盛讚:「與張佳韻合作極為愉快,她擁有卓越的音樂領悟力與即時反應能力,能與獨奏家精準配合,展現極高的音樂素養。」
張佳韻曾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助理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副團長,並長期受邀指揮各大樂團演出。目前擔任谷韻室內樂集音樂總監暨常任指揮,並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任教,持續致力於指揮與音樂教育工作。
梆笛|賴苡鈞
賴苡鈞現於臺北市立國樂團擔任笛聲部首席,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演奏組碩士。曾獲得「南藝之星」,並榮獲小巨人絲竹樂團的協奏曲比賽第一名。經常受邀與臺北市立國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桃園市國樂團、臺中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新竹青少年國樂團、彰化市立國樂團、桃園民族管絃樂團、臺北愛樂管弦樂團、灣聲樂團、澳門中樂團等等合作,重要協奏曲目有《愁空山》、《蝴蝶夢》、《梆笛協奏曲》、《陝北四章》、《胡旋舞》、《旋舞女》、《陌上花開》、《G》、《庫依的愛情》、《卡門幻想曲》、《桂枝湯》、《臺灣貳拾肆》等曲目。曾受邀至德國現代藝術中心參加藝術節協奏演出,傳統藝術金曲獎、金馬獎頒獎典禮開幕演出,並參加故宮於維也納國立藝術史博物館展覽擔任開幕典禮協奏,也應邀於杭州音樂廳、北京國家大劇院與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協奏,澳門音樂節與美國琵琶地音樂院登臺、受邀與澳門中樂團閉幕音樂會協奏。
其錄製的專輯《源》入圍3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獎」與榮獲「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
鋼琴|辛幸純
辛幸純為1987年英國皇家音樂院金牌得主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鋼琴演奏博士,曾多次獲國際鋼琴大賽之獎項,包括莫札特二百週年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目前為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專任教授及師大音樂系兼任教授。
十三歲時於英國曼紐因音樂學校深造,十七歲時與小提琴大師曼紐因本人演出二重奏。重要演出地點包括倫敦威格摩爾音樂廳、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廳、紐約第92街Y、第十二屆總統府介壽館音樂會;與臺灣各大交響樂團、香港管絃樂團、美國聖塔芭芭拉交響樂團、英國市政廳弦樂團、廣州及湖南交響樂團演出協奏曲,演奏足跡遍及英、美、德國、義大利、荷蘭、澳洲、香港並多次於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行獨奏會。2022年底由風潮音樂發行《素描・臺灣》,演奏馬水龍鋼琴獨奏作品全集獲傳藝金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入圍。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創立於民國34年,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成立之初,先後隸屬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臺灣省藝術建設協會、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文化處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等單位,101年5月改隸文化部。團址座落於臺中霧峰,有專屬音樂廳、大小排練室,是擁有完整軟硬體的全方位音樂團體。
八十年來,在歷任團長的奠基與推展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累積豐富的演奏經驗,受邀與本團合作演出的國際團隊及音樂家不計其數,如水藍、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里昂.弗萊雪、傅聰、陳必先、雅布隆絲卡雅、鄧泰山、林昭亮、祖克曼、張莎拉、夏漢、安.蘇菲.慕特、基頓.克萊曼、今井信子、顧德曼、麥斯基、林恩.哈瑞爾、帕胡德;團隊如柏林愛樂Divertimento重奏團、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新加坡交響樂團等。
108年起,國際知名音樂家水藍先生再度受邀擔任本團首席客席指揮,與本團共同合作,推動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精進技藝、傳統創新、教育扎根、美學推廣」的任務,提昇全民音樂生活,讓音樂就如同空氣、水、陽光一般的在你我身邊。
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
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是國內的知名合唱團隊之一,自藝術總監暨指揮莊璧華博士2009年創團後,已陸續榮獲國際合唱賽事五面金牌;2019年獲頒臺中市表演藝術界最高榮譽「金藝獎」,並多次獲選為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除經常受邀於各政府部門與企業團體活動演出,亦是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長期指定合作之合唱團隊。
2015年起,三度以不同主題籌辦《合唱大聯盟》,是全國極少數可獨立製作大型合唱管絃樂作品音樂會之民間團隊;2022年推出大型跨界藝術作品《命運的劇場—布蘭詩歌》,且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有感於故鄉對團隊的滋養,藝術總監2023年決定開啟地景詩歌委託創作計畫《唱臺中的歌.唱咱臺中ê歌》,不但獲財團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支持、出版五首合唱曲譜,更因各界熱烈迴響而擴大執行;2025年初,再推出九首全新委創作品,並在同年6月巡迴北、中、南三大國家級場館、舉辦專場音樂會,將大臺中的人文風華,透過文學與合唱交織呈現於國人面前。
濤韻男聲合唱團
成立於2016年8月,濤韻男聲合唱團為中臺灣每週固定練唱之男聲合唱團,由吳家馨擔任指揮,張育嘉擔任鋼琴合作,成立迄今以多元化推廣男聲合唱,透過「以樂會友」方式,培育男聲合唱種子。
濤韻男聲合唱團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演唱曲風多元,包括:流行、宗教、民謠、現代作品、藝術歌曲等,透過每週固定練唱以及計畫性的訓練,精進合唱實力。
濤韻男聲合唱團2017年起連續7年榮獲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男聲組「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2019、2025年受Proud Voices Asia邀請至日本東京與新加坡參加亞洲合唱音樂節,獲得一致好評。未來計畫一年兩次公開演出,宣揚合唱音樂及藝術。
主要贊助
《孕育於山海之間》馬水龍逝世十週年紀念音樂會
作曲家馬水龍(1939. 7. 17–2015. 5. 2),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德國雷根斯堡天主教聖樂與音樂教育學院畢業,不僅有傑出的作品,他在藝術教育、文化政策、國際交流等方面,都有不凡的貢獻。他獲獎無數,亦是唯一獲得三個國立大學名譽博士的音樂家。馬水龍在創作高峰之際投入藝術教育,全心全意地奉獻於藝術教育行政十年;他並將在民間獲得的資源,創辦「春秋樂集」(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贊助),鼓勵同儕和年輕人創作;他的藝術成就獨一無二,開創了本國音樂史上的佳績,並躍上國際藝術音樂的舞臺。馬水龍的管絃樂曲善用西洋現代技法,並富含臺灣的濃郁情感,這場音樂會將演出他中期和晚期的四首代表作,包含協奏曲、交響詩和合唱管絃樂曲。(撰文:顏綠芬)
演前導聆
2025/12/7(日)14:00 音樂廳三樓大廳
演出曲目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1981)
馬水龍:《孔雀東南飛》管絃樂 (1977)
馬水龍:《關渡狂想曲》鋼琴與管絃樂 (2001)
馬水龍曲、李魁賢詩:《無形的神殿》男聲合唱與管絃樂 (2005/2006)
演出暨製作團隊
指揮|張佳韻
梆笛|賴苡鈞
鋼琴|辛幸純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
濤韻男聲合唱團
合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藝術家介紹
指揮|張佳韻
張佳韻於1997年榮獲東京國際管絃樂團指揮大賽亞洲區優勝,並於2000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國際管絃樂指揮大賽中,成為唯一晉級決賽的亞洲指揮家,最終榮獲第四獎。比賽評審團主席、世界著名指揮大師內維爾.馬利納爵士高度評價其指揮風格:「拍點清晰、極富音樂性,能在融洽的氛圍中與樂團保持流暢且卓越的音樂交流,展現出傑出的音樂敏銳度。」
前國家交響樂團總監及指揮林望傑亦讚譽張佳韻:「憑藉敏銳的聽力與卓越的指揮技巧,能在指揮台上清晰傳達音樂概念,是極具經驗且水準卓越的指揮家。」此外,國際知名長笛大師 彼得.盧卡斯.葛拉夫亦盛讚:「與張佳韻合作極為愉快,她擁有卓越的音樂領悟力與即時反應能力,能與獨奏家精準配合,展現極高的音樂素養。」
張佳韻曾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助理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副團長,並長期受邀指揮各大樂團演出。目前擔任谷韻室內樂集音樂總監暨常任指揮,並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任教,持續致力於指揮與音樂教育工作。
梆笛|賴苡鈞
賴苡鈞現於臺北市立國樂團擔任笛聲部首席,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演奏組碩士。曾獲得「南藝之星」,並榮獲小巨人絲竹樂團的協奏曲比賽第一名。經常受邀與臺北市立國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桃園市國樂團、臺中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新竹青少年國樂團、彰化市立國樂團、桃園民族管絃樂團、臺北愛樂管弦樂團、灣聲樂團、澳門中樂團等等合作,重要協奏曲目有《愁空山》、《蝴蝶夢》、《梆笛協奏曲》、《陝北四章》、《胡旋舞》、《旋舞女》、《陌上花開》、《G》、《庫依的愛情》、《卡門幻想曲》、《桂枝湯》、《臺灣貳拾肆》等曲目。曾受邀至德國現代藝術中心參加藝術節協奏演出,傳統藝術金曲獎、金馬獎頒獎典禮開幕演出,並參加故宮於維也納國立藝術史博物館展覽擔任開幕典禮協奏,也應邀於杭州音樂廳、北京國家大劇院與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協奏,澳門音樂節與美國琵琶地音樂院登臺、受邀與澳門中樂團閉幕音樂會協奏。
其錄製的專輯《源》入圍3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獎」與榮獲「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
鋼琴|辛幸純
辛幸純為1987年英國皇家音樂院金牌得主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鋼琴演奏博士,曾多次獲國際鋼琴大賽之獎項,包括莫札特二百週年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目前為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專任教授及師大音樂系兼任教授。
十三歲時於英國曼紐因音樂學校深造,十七歲時與小提琴大師曼紐因本人演出二重奏。重要演出地點包括倫敦威格摩爾音樂廳、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廳、紐約第92街Y、第十二屆總統府介壽館音樂會;與臺灣各大交響樂團、香港管絃樂團、美國聖塔芭芭拉交響樂團、英國市政廳弦樂團、廣州及湖南交響樂團演出協奏曲,演奏足跡遍及英、美、德國、義大利、荷蘭、澳洲、香港並多次於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行獨奏會。2022年底由風潮音樂發行《素描・臺灣》,演奏馬水龍鋼琴獨奏作品全集獲傳藝金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入圍。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創立於民國34年,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成立之初,先後隸屬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臺灣省藝術建設協會、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文化處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等單位,101年5月改隸文化部。團址座落於臺中霧峰,有專屬音樂廳、大小排練室,是擁有完整軟硬體的全方位音樂團體。
八十年來,在歷任團長的奠基與推展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累積豐富的演奏經驗,受邀與本團合作演出的國際團隊及音樂家不計其數,如水藍、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里昂.弗萊雪、傅聰、陳必先、雅布隆絲卡雅、鄧泰山、林昭亮、祖克曼、張莎拉、夏漢、安.蘇菲.慕特、基頓.克萊曼、今井信子、顧德曼、麥斯基、林恩.哈瑞爾、帕胡德;團隊如柏林愛樂Divertimento重奏團、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新加坡交響樂團等。
108年起,國際知名音樂家水藍先生再度受邀擔任本團首席客席指揮,與本團共同合作,推動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精進技藝、傳統創新、教育扎根、美學推廣」的任務,提昇全民音樂生活,讓音樂就如同空氣、水、陽光一般的在你我身邊。
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
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是國內的知名合唱團隊之一,自藝術總監暨指揮莊璧華博士2009年創團後,已陸續榮獲國際合唱賽事五面金牌;2019年獲頒臺中市表演藝術界最高榮譽「金藝獎」,並多次獲選為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除經常受邀於各政府部門與企業團體活動演出,亦是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長期指定合作之合唱團隊。
2015年起,三度以不同主題籌辦《合唱大聯盟》,是全國極少數可獨立製作大型合唱管絃樂作品音樂會之民間團隊;2022年推出大型跨界藝術作品《命運的劇場—布蘭詩歌》,且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有感於故鄉對團隊的滋養,藝術總監2023年決定開啟地景詩歌委託創作計畫《唱臺中的歌.唱咱臺中ê歌》,不但獲財團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支持、出版五首合唱曲譜,更因各界熱烈迴響而擴大執行;2025年初,再推出九首全新委創作品,並在同年6月巡迴北、中、南三大國家級場館、舉辦專場音樂會,將大臺中的人文風華,透過文學與合唱交織呈現於國人面前。
濤韻男聲合唱團
成立於2016年8月,濤韻男聲合唱團為中臺灣每週固定練唱之男聲合唱團,由吳家馨擔任指揮,張育嘉擔任鋼琴合作,成立迄今以多元化推廣男聲合唱,透過「以樂會友」方式,培育男聲合唱種子。
濤韻男聲合唱團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演唱曲風多元,包括:流行、宗教、民謠、現代作品、藝術歌曲等,透過每週固定練唱以及計畫性的訓練,精進合唱實力。
濤韻男聲合唱團2017年起連續7年榮獲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男聲組「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2019、2025年受Proud Voices Asia邀請至日本東京與新加坡參加亞洲合唱音樂節,獲得一致好評。未來計畫一年兩次公開演出,宣揚合唱音樂及藝術。
主要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