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2023/7/12(三)-7/14(五)10:00-12:00
\n\t\t\t\n\t\t\n\t\t工作坊(二)
\n\t\t\t2023/7/15(六)13:30-17:30
工作坊(三)
\n\t\t\t2023/7/16(日)13:30-17:30
\n\n
\n\n
\n\n
報名方式
\n\n報名期間: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n\n報名流程:官網報名→繳交費用→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n\n\n\n\n\n
\n\n
\n'},{title:"波麗露在高雄",content:'
工作坊(一)「波麗露在高雄」身體表演訓練工作坊
\n\n課程時間|7/12(三)- 7/14(五) 10:00-12:00
\n\n課程地點|衛武營排練室
\n\n授課講師|周書毅、林廷緒、陳郁錡
\n\n招收人數|15歲(含)以上,具5年以上身體訓練之身體表演工作者,15人
\n\n報名費用|NT$ 1,500
\n\n\n\n
課程簡介
\n\n《波麗露在高雄》是由衛武營首位駐地藝術家周書毅發起,以樂曲波麗露編舞,集結南方在地表演者的演出計畫,也因此開啟了舞者每日不同的身體日常訓練。
\n\n首次對外開放的三日身體訓練課,本次特別邀請到高雄在地舞團「秋杉所在」的藝術監督林廷緒來分享他作品中的獨特身體語彙,以及對於表演能量的尋找。旅德舞者陳郁錡也將返臺分享他的身體引導,以不同質地的觸摸探索肌肉關節,透過即興的練習進入身體不同的想像,將覺知覆蓋到身體每一個的角落。而周書毅也將帶領舞者們從身體出發,去找到身體在空間中的力量。
\n\n三日課程將有「波麗露在高雄」的舞者們一同參與,從中親身體驗舞者們的鍛鍊日常,同時幫助舞者去尋找自己的身體極限。
\n\n\n\n
師資介紹
\n\n周書毅
\n\n堅持,讓藝術走出去。 從身體出發,用舞蹈作為與世界溝通的語言,關注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在過往的創作及行動中,善用跨界力量的特性,強烈表現在藝術公共性上的著墨。編創聚焦叩問生命的價值,反映個人或群體在不同社會脈絡下的狀態,提出「屬於亞洲的身體語彙」,並以劇場、非傳統劇場、舞蹈錄像等形式呈現,持續以移地移居創作的方式遊走各地。2020年,受邀擔任衛武營首位駐地藝術家,移居南方。 2022年擔任臺灣舞蹈平台策展人,以「島嶼連結:身體上線」為題,呈現當代舞蹈風貌。2022年啟動《波麗露在高雄》巡演計畫,將舞蹈帶進高雄的各鄉鎮。
\n\n\n\n
林廷緒
\n\n高雄人,秋杉所在藝術監督,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
\n\n創作聚焦臺灣民間文化,藉由鄉間走訪探尋具臺灣草根素材來做為作品的題材與發展面向。近年在身體觀點上關照肢體及精神狀態於個體的和諧表現,透過各類社會議題來體現當代身體介入其精神性的可能,也展現舞蹈創作為其反思身體存在的意義。
\n\n其展演作品從2019至2023年間,兩度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作品與四次受提名。過去也積極參與國際表演事務足跡至西班牙、南韓、日本、香港、中國、澳門等。
\n\n\n\n
陳郁錡
\n\n現職蓋爾森基興音樂劇院舞者-Musiktheater Im Revier Gelsenkirchen (MIR Dance Company)。 合作編舞家包括Giuseppe Spota, Roy Assaf, Marcos Morau, Maura Morales, Caroline Finn, Erion Kruja 等。 編創作品《The piece on your seat 》獲選為2022 SWEAT 香港國際舞蹈節舞蹈影像放映作品。
\n\n\n\n
注意事項
\n\n\n'},{title:"自由步",content:'
工作坊(二)「自由步」身體創作工作坊
\n\n課程時間|7/15(六)13:30-17:30
\n\n課程地點|衛武營1186排練室
\n\n授課講師|蘇威嘉、方妤婷
\n\n招收人數|15歲(含)以上,具5年以上身體訓練之身體表演工作者,20人
\n\n報名費用|NT$ 1,200
\n\n\n\n
課程簡介
\n\n由蘇威嘉與方妤婷共同主持,由其轉化自十年編舞計畫「自由步」的身體技法出發,帶領大家找出自己的身體樣態。
\n\n課程中將綜合練習自由步身體技法中軌跡、形狀、質地的各種可能, 增進全面身體使用的跨度。
\n\n\n\n
師資介紹
\n\n蘇威嘉
\n\n驫舞劇場創辦人之一,2004年成立驫舞劇場,長期為舞團編創新作與演出,2007年集體創作作品《速度》獲得第六屆台新藝術獎表演類年度大獎,2012年與陳武康合作的自傳式作品《兩男關係》於德國獲科特尤斯編舞大賽金獎與最佳觀眾票選獎,2009至2013年在美國芭蕾大師艾略特.費爾德邀請下,加入Ballet Tech舞團。
\n\n2013年開始進行以《自由步》為題的十年編舞計畫,加深探索線條、舞步、造型、律動與音樂及光線的關聯,追求舞蹈身體的細緻、極限,進而引領觀眾賦予表演者各種想像與情感的連結,被舞評形容為將美感耕耘至極致的演出。2016年蘇威嘉於國家兩廳院擔任駐館藝術家。近年除了持續跳舞、創作,也開始關注作為舞蹈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並四處分享跳舞的喜悅於各地。
\n\n\n\n
方妤婷
\n\n高雄人,當代舞蹈表演者。 紐約時報稱她「舞蹈精彩而生動,如同移動的雕塑品,最適合觀眾親自觀賞的三維立體研究」。現為蘇威嘉十年編舞計畫《自由步》系列之主要舞者與排練指導,2019年獨舞作品《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於兩廳院 TIFA 臺灣國際藝術節演出,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作品。她也多次與編舞家陳武康、周書毅等人合作,專業舞者生涯始於雲門舞集,曾演出林懷民經典作品《家族合唱》、《如果沒有你》、《九歌》。
\n\n\n\n
注意事項
\n\n\n'},{title:"接觸即興",content:'
工作坊(三)「接觸即興」身體引導工作坊
\n\n課程時間|7/16(日)13:30-17:30
\n\n課程地點|衛武營1192排練室
\n\n授課講師|余彥芳
\n\n招收人數|舞蹈相關高中或大學系所畢業,或相關表演工作者,20人
\n\n報名費用|NT$ 1,000
\n\n\n\n
課程簡介
\n\n想像著你可以在喜歡的人不小心踉蹌一下的時候精準地為他找回重心
\n\n你也可以在百貨公司週年慶的時候找到人山人海的縫隙並穿梭
\n\n這是接觸即興
\n\n接觸即興為美國後現代舞蹈的一支,對當代舞蹈技法和創作,有非常大而直接的貢獻。
\n\n本工作坊透過實作及學員之間的相互觀察,初步將接觸即興的技巧與核心概念,以宏觀的方式介紹給南方的一般大眾與專業舞者兩種不同的族群。
\n\n本課程將由單人與地板的關係開始,進入到雙人的接觸即興基礎方法。透過舞者對地心 引力、重量分享、有效承受及放置身體重量、隨時變換的身體重心等訓練,從各面向去感受舞蹈中的身體工具,善用知覺以及直覺,觸覺和其他感官,帶領學生在肢體上找尋更多可能性,挑戰身與心的緊密合作。
\n\n\n\n
師資介紹
\n\n余彥芳
\n\n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及戲劇系兼任講師、國立臺北城市大學舞蹈系兼任助理教授、默默計畫與默默工作坊發起人。
\n\n曾任美國 比比 ·米勒舞團團員、德國卡賽爾劇院、法蘭克福戲劇院客席表演者、臺灣古舞團團員。曾任教於雲門舞集一團、二團及北京、上海、吉隆坡、荷蘭葛羅尼根等地。2017年起回歸獨立藝術家身份活躍於臺灣與國際之間,以舞者、演員、創作者、教師的身份穿梭在舞蹈、戲劇與現場展覽等不同形式當中。2020年獨舞作品《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III》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決選。
\n\n\n\n
注意事項
\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