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周書毅 (衛武營駐地藝術家、2022臺灣舞蹈平台策展人)
\n\n與談人:
\n《沖流》創作團隊 駱思維(導演/攝影/剪接)、*許雁婷(配樂、聲音設計)
\n《我.我們》布拉瑞揚・帕格勒法(編舞)、何孟學(影像導演)
\n*《我在,不在?》-鄧寳翠(導演)、蔣佩杉(編舞暨舞者)
\n*《當下》-萬幸(導演/編劇/作曲/演奏)
*線上參與
\n\n\n\n
舞蹈影片
\n\n《舞蹈風景》將放映以下舞蹈影片:
\n\n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委製作品《我在,不在?》
\n\t導演:鄧寶翠 / 編舞暨舞者:蔣佩杉、林振發 / 動作共創暨表演者:郭沛珊、龍麗琴、吳敏寶、卓慧玲 / 音樂與音效設計:錦、劉常慶
香港大館-古蹟及藝術館委製作品《當下》
\n\t導演/編劇/作曲/演奏:萬幸 | 踢踏舞:黃思豐 | 當代舞:麥琬兒 | 攝影/影像設計/拍攝/後期製作:黃子豐 | 燈光:黃仲明
臺中國家歌劇院委製作品《我・我們》
\n\t編舞:布拉瑞揚・帕格勒法 | 影像導演:何孟學 | 音樂統籌:阿爆(阿仍仍)| 編曲&混音:溫娜 | 舞者:高旻辰、陳忠仁、孔柏元、王傑、朱雨航、奧宇巴萬、陳聖志 | 製作:布拉瑞揚舞團 | 攝影指導:唐健哲 | 攝影助理:謝東霖 | 燈光指導:彭嘉慶 | 燈光助理:楊育鈞、陳宇颿、耿敬襄 | 化妝師&髮型師:柯佩其 | 化妝助理:郭軒愷 | 平面攝影&花絮剪輯:高信宗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沖流》
\n\t導演 / 攝影 / 剪輯:駱思維|創作陪伴:周書毅|編舞:王宇光/舞者暨共創 :李尹櫻、田孝慈|音樂、聲音設計:許雁婷|執行製片:林柔雯|特別感謝:王宇煬、陳逸恩
\n\n
影片簡介可參閱上方頁籤
\n\n\n\n
\n'},{title:"《我在,不在?》",content:'\n
\n
《我在,不在?》
\n\n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委製作品
\n導演:鄧寶翠 / 編舞暨舞者:蔣佩杉、林振發 / 動作共創暨表演者:郭沛珊、龍麗琴、吳敏寶、卓慧玲 / 音樂與音效設計:錦、劉常慶
\n
家,是永恒的,還是流動的?
\n\n家,總是看似回歸之處。當身邊的空間在不斷地又拆又遷,我們還能找到完整的歸途與自己嗎?
\n\n人的身體一呱呱墜地,就開始探索他與所在地和身邊人千絲萬縷的聯繫。舞蹈短片《我在,不在?》透過重新審視的童年記憶,重新拼湊與思索家庭關係裡的疏離和牽絆。
\n\n\n\n
主要創作者
\n\n導演|鄧寶翠
\n\n鄧寶翠在香港大學求學21歲榮獲香港中文文學獎散文冠軍,之後在《聯合早報》任職,後來到倫敦主修電影,獲得英國國立電影電視學院導演系碩士學位。她的學生短片是首部入選威尼斯影展的新加坡短片。寶翠的首部紀錄長片《我們唱著的歌》創下新加坡紀錄片的票房記錄,是《海峽時報》評選的2015年度最佳影片。中國人氣影評人桃桃淘電影在台北金馬影展觀賞了《我們唱著的歌》也將之列入2016年度十大佳片。
\n\n\n\n
聯合編舞暨舞者|蔣佩杉
\n\n佩杉是一位舞蹈藝術家和編舞家。她在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的支持下,獲得獎學金到倫敦當代舞蹈學院學習當代舞,取得碩士學位。她的創作改編自親身經歷,通過對肢體語言的探索,遊走於現實與想象,置於主觀真實和創意表現之間。她曾受委約為新典現代舞蹈團、舞·微⻛蕩漾、舞人二團、Dance In Situ、拉薩爾藝術學院、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創作作品。她的作品曾在濱海藝術中心舞蹈節、M1觸·當代舞蹈節、英國、香港等地呈現。
\n\n\n\n
聯合編舞暨舞者|林振發
\n\n從純美術⾛⼊劇場和舞蹈,三⼗年來,振發以跨界藝術⼯作者遊⾛於不同的藝術創作與表演界,從概念構思、跨界創作、劇場與⾮劇場空間、室內與戶外、裝置藝術、設計、表演,到藝術教育拓展分享等。身為新加坡專業舞蹈事業推動⼈之⼀,振發和已故舞蹈家陳浩聯合創辦舞蹈多⾯體(1996-2013)兼藝術總監,曾獲頒⻘年藝術家獎(2000),南洋藝術學院傑出校友獎(2019)及創業精神獎⼊圍(2004)。他的跨界構思創作與演出作品都不乏突破局限與視覺元素,創作作品和演出也登上了貝爾格萊德國際戲劇節、新加坡藝術節、維也納藝術節、⽇惹亞洲藝術節、紐⻄蘭亞洲節、北京朝陽⽂化館、北京⾸都劇院、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濱海花園開幕和新加坡國慶等舞台。綢之路藝術節、濱海花園開幕和新加坡國慶等舞台。他的跨界創作能⼒也讓他獲得許多創作與合作項⽬,合作過的新加坡藝術團體與機構包括湘靈⾳樂社、化⽣藝術團、⼗指幫、潮州⼋⾢會館、聯合早報、亞洲⽂明博物館、藝術之家、馬賽地亞洲服裝⼤賽和新傳媒等。近期,振發參與演出的舞蹈短⽚包括 re:walk/Telok Ayer 和 Guide Me。 ⾃2015年開始,振發加⼊跨⽂化戲劇學院擔任表演肢體訓練導師,同時也致⼒於劇場創作與肢體訓練兼引導⼯作。
\n
\n動作共創暨表演者|郭沛珊
畢業於新加坡拉薩爾-新航藝術學院表演藝術系。郭沛珊曾參於無數的舞臺劇包括、《哪 吒》、《0501》、《漂移》、 《後代》、《詠蟹花》、《掌中》、 《靈戲》 等,也曾到過不同國家巡迴演出。除此之外,她也參與電視劇及電視電影的演出,包括《從維多利亞到宏茂橋》、《回程 667 之柳影袈裟》、《我是孝 子》、《爸媽不在家》、《一個小女孩的願望-騰飛的夢想》、《天堂情書之愛是永不止息》 等。
\n\n\n\n
動作共創暨表演者|龍麗琴
\n\n龍麗琴於2016年畢業於新加坡藝術學院,之後加入拉薩爾藝術學院舞蹈系,並在2019年取得榮譽學士學位。她因熱衷於培養年輕舞者而成為舞蹈老師,同時也為了要不斷自我提升而加入舞人二團。她的舞蹈風格專注於動作間的流動性,並據此繼續發展她的教學法,也希望與不同的藝術家合作以拓展她的舞蹈事業。
\n\n\n\n
動作共創暨表演者|吳敏寶
\n\n敏寶是⼀名劇場⼯作者,參與演出、創作和教學⼯作。參演過的製作包括《她們的秘密》、《四馬路》、《XX神童》、《我要上天的那⼀晚》、⼩問號系列等,以及⾃編⾃演的單⼈劇《我以為家》、《⼥兒》、《我全部都相信》。另外也曾投⼊實踐演員實驗室的演員訓練,參與作品有《裸畫室》、《從頭開始》及《到此⼀遊》。敏寶也致⼒於教導與推廣兒童戲劇教育,在排練、演出、創作和教學的過程中持續探索⾃⼰與他⼈/事/物。
\n\n\n\n
動作共創暨表演者|卓慧玲
\n\n卓慧玲是⼀名多媒體藝術家,從表演藝術,⾄製作實驗影⽚,台前幕後從事跨領域的藝術創作。她是義大利Jinen Butoh舞踏學校的成員,也是新加坡跨⽂化戲劇學院的校友。
\n\n\n\n
音樂與音效設計|錦
\n\n錦是一位元裝置藝術家、音樂家、教育家和大家賴以信任的合作夥伴。涉獵設計、音樂、藝術、教育和戲劇領域,錦的優勢在於能夠綜合不同領域的想法和實踐經歷,輕鬆地利用不同的方法與觀眾和學習者互動,讓他們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其中。她的大型裝置作品 Sky Kave,繼首次獲新加坡國際藝術節(2018年5月)委託後,先後也獲共和理工學院藝術節(2018年10月)和晝夜璀璨藝術節(2019年1月)委託。除此,錦也與不同的藝術人或團體合作創作戲劇表演,如 Project Utopia(2019年)和 Poppy(2020年)的 Songs of Tau。她與 Kamini Ramachandran 的最新合作專案 O/Aural Waves(Textures,2020年3月,以及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2019年10月)是一個混合型作品,結合了故事、現場擬音以及佈景裝置。為了實現抱負以及創造跨越形式的觀眾體驗,她一直堅持不懈地設計能夠挑戰和改變固有觀點的作品,尤其是與社會議題相關的題材。錦 於2021年完成教育學與教育實踐碩士學位(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拉薩爾藝術學院),目前是實踐劇場的藝術工作者。
\n\n\n\n
音樂與音效設計|劉常慶
\n\n劉常慶是新加坡聲音設計師兼藝術家,受過傳統大提琴訓練,以有機和電子聲音元素,創造出有質感的音景。他的創作受到極簡主義、電子音樂和環境音樂流 派的影響,創造出有機和電子聲音元素共存的空間。 常慶也是電子環境音樂四重Canvas Conversations 的成員,此組合在2015年的Noise Singapore Award 獲獎,也在2016年的新加坡雙年展演出 。常慶在 2019年以The Watching (肥料廠),被提名海峽時報 “生活!戲劇獎”中的最佳聲音設計獎項。
\n\n\n\n
製作團隊
\n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委託製作
導演|鄧寶翠
\n\n編舞暨舞者|蔣佩杉、林振發
\n\n動作共創暨表演者|郭沛珊、龍麗琴、吳敏寶、卓慧玲
\n\n音樂與音效設計|錦、劉常慶
\n\n演員|Ganapathy Balamurugan, Md Mukul, Rafique, Tahar Sarkar
\n\n剪輯|何延⽂
\n\n美術指導與服裝|⽅珍⽂、翁惠敏
\n\n攝影指導|陳松光
\n\n燈光|陳得能
\n\n調⾊|佘家亮
\n\n製作主任|謝⽟珊
\n\n副導|Gayle Hariff
\n\n梳化|梁淑涵
\n\n視覺效果|林勤之
\n\n攝影⼤助|吳數⽂
\n\n攝影⼆助|鄒慧賢
\n\n跟機員|Spencer Jerrold Maximilian
\n\n跟機員助理|林明藯、莊詩敏
\n\n現場錄⾳|洪慧璿
\n\n美術助理|李偉翔、李佳靜
\n\n美術助理實習⽣|李佳璿、吳⼦欣
\n\n製作助理|洪霈珊、古怡⼼
\n\n\n\n
\n'},{title:"《當下》",content:'\n
\n
《當下》
\n\n香港大館-古蹟及藝術館委製作品
\n\n導演/編劇/作曲/演奏:萬幸 | 踢踏舞:黃思豐 | 當代舞:麥琬兒 | 攝影/影像設計/拍攝/後期製作:黃子豐 | 燈光:黃仲明
\n\n\n\n
面對外在變化,經歷高低起伏。過去無法改寫,未來無法揣度,人生本是無常,順境、逆境、唯有回歸當下,才能尋獲心中一方樂土。
\n\n\n\n
女舞者(當代舞)受困於受傷的身體,男舞者(踢踏舞)受困於疫情失業,現實生活帶來的衝擊。從他們身上,亦映照芸芸眾生表面不同,實則本質如一的受困境遇。而真正束縛他們、我們的,從來不是外在的變化有多大、要面對的困難有多少,而是心智、情緒對我們內心的綑綁有多深。
\n\n\n\n
回歸當下、往內尋,
\n\n接受、釋然
\n\n隨心、隨樂、
\n\n即刻、起舞……
\n\n\n\n
主要創作者
\n\n導演/編劇/作曲/演奏|萬幸
\n\n萬幸,中央音樂學院學士、香港演藝學院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曾獲中國文化部民族器樂大賽「優秀演奏獎」、國際古箏比賽「金獎」等殊榮。她喜愛跨界創作演出,音樂風格新穎多元、作品富有靈性、時代感與藝術情調。獲邀合作的單位包括:香港藝術館、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太空館、香港舞蹈團、無極樂團、臺灣九歌民族樂團等。
\n\n2021年,由萬幸創作的世界首演新作多達十四首《玲瓏》、《塵源》、《初心》等作品,均獲得業界認可,並深受觀眾喜愛。香港著名藝術評論家周凡夫先生形容:“萬幸的音樂,寫出了塵世渺渺”。她與跨界藝術家曾文通合作的《黑天幻日》,更是世界首部將古箏與古希臘單弦琴結合的演奏創作。
\n\n萬氏獲康文署邀請,她擔任音樂藝術總監,策劃創作的「心 • 弦」古箏音樂影像作品系列,《萌芽》、《嚮往》、《聲影墨色》、《箏跡》四部作品,將古箏音樂分別與陶藝、園林藝術、黑白菲林攝影以及書法相結合,作品屬世界首創的藝術構想,極具東方簡約、自然、雅靜的美學意境。2019年,獲意大利Arpe del Mondo 國際豎琴節邀請,成為首位香港音樂家,在該藝術節舉辦專場音樂會,並擔任開幕表演嘉賓。
\n\n\n\n
踢踏舞|黃思豐
\n\n黃氏現為自由身表演者、編舞、舞蹈導師。「音樂劇作」創辦人之一。
\n\n2006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音樂劇舞系。並擁有英國皇家教師協會踢躂舞中級證書。在校期間曾獲取多過獎學金包括成龍慈善獎學金及代表學院前往廣州作交流演出。黃氏自小參與多個合唱團,包括音樂事務處兒童合唱團及青年合唱團,2002年曾到鹿兒島作交流演出。畢業後參與多個音樂劇、舞蹈及戲劇演出包括香港音樂劇藝術學院、香港話劇團、香港舞蹈團、動藝、異人實現劇場、演戲家族、7A班戲劇組、舞合劇場、春天舞台、R&T及標局等。
\n\n\n\n
當代舞|麥琬兒
\n\n現為獨立舞者、編舞及舞蹈教師。另為註冊500小時瑜珈及空中瑜伽導師。
\n\n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中國舞系,榮獲學士(榮譽)學位。在學期間獲頒春天舞台獎學金及兩度獲頒迪士尼獎學金。並於2017年獲提名香港舞蹈年獎「傑出女舞蹈員演出」。
\n\n2014-2020間加入城市當代舞蹈團成為全職舞者,曾與多位著名編舞家合作,包括:金在德(韓國)、桑吉加(中國)、黎海寧(香港)、陳小寶(澳洲)等。期間並隨團到訪以色列、日本、澳洲、臺灣等地演出。
\n\n近年編舞作品包括《由離分子》(2021)、《被扔到世上的石頭》(2016 )。
\n\n麥琬兒另亦醉心研究頌缽療法及瑜珈,祈望於將舞蹈與身心靈的生活哲學融合,與大眾分享身心合一的身體美學。
\n\n\n\n
攝影/影像設計/拍攝/後期製作|黃子豐
\n\n黃子豐為TimeCapsule Storytelling Limited 創辦人 。擁有五年拍攝經驗,擅長於影片製作並勇於嘗試新拍攝手法。在過往 5 年,有拍攝 MV、 廣告、活動、婚禮和紀錄片等。 曾獲邀參與製作香港 6 星級酒店 Rosewood Hotel 和 5 星級酒店 St. Regis Hotel 的 開幕典禮影片。 除此之外,亦有統籌拍攝香港著名品牌 MyAleshia 的廣告和 TVB 藝人安俊豪的 MV 拍攝 等等。
\n\n\n\n
製作團隊
\n\n香港大館-古蹟及藝術館委託製作
\n\n導演/編劇/作曲/演奏|萬幸
\n\n踢踏舞|黃思豐
\n\n當代舞|麥琬兒
\n\n攝影/影像設計/拍攝/後期製作|黃子豐
\n\n燈光|黃仲明
\n\n\n\n
\n'},{title:"《我・我們》",content:'\n
\n
《我・我們》
\n\n臺中國家歌劇院委製作品
\n\n編舞:布拉瑞揚・帕格勒法 | 影像導演:何孟學 | 音樂統籌:阿爆(阿仍仍)| 編曲&混音:溫娜 | 舞者:高旻辰、陳忠仁、孔柏元、王傑、朱雨航、奧宇巴萬、陳聖志 | 製作:布拉瑞揚舞團 | 攝影指導:唐健哲 | 攝影助理:謝東霖 | 燈光指導:彭嘉慶 | 燈光助理:楊育鈞、陳宇颿、耿敬襄 | 化妝師&髮型師:柯佩其 | 化妝助理:郭軒愷 | 平面攝影&花絮剪輯:高信宗
\n\n\n\n
恍惚間墜入夢中,一切都有了可能。
\n\n獵人、百步蛇、水精靈和老鷹,鋪織成夢。在這個時空之中,沒有事情需要被定義。
\n\nABAO阿爆統籌音樂,山林氛圍中竄入電子噪訊,建構現實與虛幻無限交錯的異世界;以藝術家磊勒丹圖繪的琉璃珠為意象,繪出生命相連的循環觀。當舞者爬行如蛇、俯衝如鷹、聚散如水,夢和真實只有連結,沒了界限。
\n\n\n\n
主要創作者
\n\n編舞|布拉瑞揚・帕格勒法
\n\n臺灣排灣族。12歲立志成為舞者,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後加入雲門舞集。199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赴紐約研習。曾受邀為雲門舞集,雲門2,美國瑪莎・葛蘭姆舞團等編作。2012年榮獲十大傑出青年,2022年獲贈國家文藝獎。2015年回家鄉臺東成立布拉瑞揚舞團。
\n\n\n\n
影像導演|何孟學
\n\n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從事劇場紀錄、影像創作,也參與電影製作及廣告拍攝。長期與B. DANCE丞舞製作團隊合作,作品有INNERMOST,No Man's Land。2021年拍攝布拉瑞揚舞團《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及曉劇場《之間》。2017年影像作品Chasser獲Bucharest International Dance Film Festival國際競賽項目入圍。
\n\n\n\n
音樂統籌|ABAO阿爆(阿仍仍)
\n\n臺東排灣族人。音樂專輯有全母語古謠專輯《東排三聲代》、首張母語專輯《vavayan.女人》、以及第31屆金曲獎八項入圍並拿下年度專輯獎的《Kinakaian母親的舌頭》。2021年製作首張原民新聲合輯《N1那屋瓦一號作品》,希望透過合作讓新一代年輕人的聲音有更廣更多元的文化呈現。
\n\n\n\n
編曲&混音|溫娜Wenna
\n\n新生代音樂製作人。以藝名「Ń7ä」於2019發行首張專輯《Panorama》獲得第11屆金音獎最佳電音專輯;隔年與阿爆(阿仍仍)、R.fu合作單曲〈zaljum 水〉再獲第12屆金音獎最佳電音歌曲。其他合作對象包括:YELLOW黃宣、草東沒有派對、《黑天鵝》舞蹈顧問Francesca Harper等。
\n\n\n\n
製作團隊
\n\n臺中國家歌劇院委託製作
\n\n編舞|布拉瑞揚・帕格勒法
\n\n影像導演|何孟學
\n\n音樂統籌|阿爆(阿仍仍)
\n\n編曲&混音|溫娜
\n\n舞者|高旻辰、陳忠仁、孔柏元、王傑、朱雨航、奧宇巴萬、陳聖志
\n\n製作|布拉瑞揚舞團
\n\n攝影指導|唐健哲
\n\n攝影助理|謝東霖
\n\n燈光指導|彭嘉慶
\n\n燈光助理|楊育鈞、陳宇颿、耿敬襄
\n\n化妝師&髮型師|柯佩其
\n\n化妝助理|郭軒愷
\n\n平面攝影&花絮剪輯|高信宗
\n\n
攝影 高信宗
\n\n\n'},{title:"《沖流》",content:'\n
\n
《沖流》
\n\n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委製作品
\n\n導演 / 攝影 / 剪輯:駱思維|創作陪伴:周書毅|編舞:王宇光/舞者暨共創 :李尹櫻、田孝慈|音樂、聲音設計:許雁婷|執行製片:林柔雯|特別感謝:王宇煬、陳逸恩
\n\n\n\n
人,是浪花與沙。
\n\n他影響了你?你改變了他?
\n\n留下什麼?被帶走什麼?
\n\n以海浪撲上沙灘的現象作為靈感,映照人際關係中彼此相互影響,不斷循環。
\n\n延遲與放大這份影響的過程,發展為肢體、編輯成故事。
\n\n\n\n
主要創作者
\n\n導演 / 攝影 / 剪輯|駱思維
\n\n擁有豐富舞蹈演出經驗,2021年正式成為獨立影像工作者,以表演藝術作為影像創作的基底,並深信其轉化爲影像的無限可能性,致力透過鏡頭的捕捉、畫面的安排,來呈現表演藝術細膩動人的視角與故事。
\n\n\n\n
創作陪伴|周書毅
\n\n從身體出發,用舞蹈作為與世界溝通的語言,關注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編創聚焦叩問生命的價值。作品以劇場、非傳統劇場、舞蹈錄像等形式呈現,持續以移地移居的創作方式遊走各地,在過往的創作及行動中,強調藝術公共性與社會性的發生。近年專注尋找屬於「亞洲的身體語彙」。2020年,受邀擔任衛武營首位駐地藝術家,移居南方,開啟一連串的駐地計畫,期待在城市移動間的創作行動,創造藝術的未來風景。
\n\n\n\n
編舞|王宇光
\n\n現為「微光製造」藝術總監,持續發展創作與舞蹈推廣工作坊,作品探究人與城市、環境的連結與疏離,關注城市中的身體異化,實驗空間與物件解構做為創作發展,以哲理思考用舞蹈對當代提問。
\n\n舞蹈創作:《馴順的我們》、《捺撇》、《半島來跳舞》等,其中《捺撇》於2021年榮獲日本橫濱舞蹈節暨舞蹈大賽雙獎項,並於2022年在歐陸進行巡演。近年與雲門劇場、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等合作工作坊、編舞及演出。
\n\n\n\n
舞者
\n\n\n暨共創|李尹櫻
\n\n2019年與王宇光共同成立微光製造,舞團核心發展為以當代實驗作品的舞蹈創作與製造微光工作坊的藝術推廣兩大方向。以「散發微光,從身體開始」為初衷,除了持續發表舞蹈創作外,同時也持續發展素人、樂齡、青少年舞蹈計畫與身體知覺工作坊,不從舞蹈教起,但從認識自己呼吸開始,透過感知與想像的練習打開自己與身體對話的空間。演出創團作品《馴順的我們》發表於2019松菸Lab新主藝。並參與素人計畫《製造微光身體工作坊》帶領⺠眾從感知身體開始,探索肢體與意識的銜接,創造身體使用的更多可能性。
\n\n\n\n
舞者
\n\n\n暨共創|田孝慈
\n\n1984年生於臺南,現居臺北,從事創作、表演與教學,以「身體」作為創作的發展核心。近年專注於觀察時代、歷史、文化與環境所形塑並建立於人之上的情感,及其透過身體表述之形式。持續累積並開發身體動態的不同可能,企圖藉由身體連結相異文化與多元藝術領域。2020年與王世偉、李慈湄、Helmi Fita共創作品「群眾」獲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大獎。2016年獲文化部獎助赴巴黎駐村,並陸續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雲門基金會與羅曼菲獎助金發展創作及參與各項國際交流。作品曾獲邀參與法國亞維儂國家編舞中心夏日藝術節、深圳戲劇雙年展、釜山藝術市集、印度加爾各答Dance Bridge Festival演出。2008年起於國內外諸多平台發表個人創作,如微舞作、創計畫、新人新視野、跳島舞蹈節、台北藝術節、下一個編舞計畫、草草戲劇節、嘉義新舞風等。近年跨足與不同領域藝術家的合作,包含視覺、新媒體、行為藝術等,並擔任多齣戲劇作品之表演者與肢體設計。
\n\n\n\n
配樂、聲音設計|許雁婷
\n\n以聲音為主要創作媒材,關注聲音蘊涵的文化脈絡與紋理,作品常映照聲音與環境、個人/集體記憶或內在情緒的關係。交織田野錄音、電子和物件聲響,其探索常擺盪在錄音聲音的紀錄及虛構、敘事及想像特質間;亦時常混融其他媒材及藝術領域創作,以裝置、表演、聲音紀錄片、電子原音音樂等形式呈現。另也從事舞蹈劇場及影像聲音設計/配樂。作品曾於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市立美術館、台東美術館、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台北國際紀錄片影展、日惹紀錄片影展、日本富山玻璃藝術博物館、伯斯當代藝術中心PICA、法國Arte Radio、失聲祭、混種現場、澳洲液態建築(Liquid Architecture)、台北藝術節《噪集》(Asian Meeting Festival)、臺灣聲響實驗室等展演。
\n\n\n\n
製作團隊
\n\n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委託製作
\n\n導演 / 攝影 / 剪輯|駱思維
\n\n創作陪伴|周書毅
\n\n編舞|王宇光
\n\n舞者暨共創|李尹櫻、田孝慈
\n\n音樂、聲音設計|許雁婷
\n\n執行製片|林柔雯
\n\n特別感謝|王宇煬、陳逸恩
\n\n\n\n
\n'}],time:"2023/03/10 ~\n 2023/03/12\n 11:00 ~ 21:00",title:"2023《舞蹈風景-亞洲舞蹈影像共製計畫展》 ",related:[{title:"【衛武營親子日】芭蕾親子嘉年華",introduction:" ",image:"4383a6bbe1ed81cb2aff1d6026f12357",link:"/programs/63f88c1babd333000ac8ef18",catalogs:["衛武營親子日"],date:"2023.04.08",limit:!1},{title:"【創意學習工作坊】跳,我的款式",introduction:"舞蹈 X 生活物件,讓我們一起跳出My Style!【創意學習工作坊】激發你的無限創意與想像!衛武營邀請各領域的專業藝術工作者,帶領大家一起在邊學邊玩的探索中迸發無限創意與想像力!",image:"eea7956a090f0d0ac8e706732d178857",link:"/programs/63eddd147700940008015729",catalogs:["大眾參與","活動"],date:"2023.05.20 - 2023.05.21",limit:!1}]},relatedPrograms:[{title:"【衛武營親子日】芭蕾親子嘉年華",introduction:" ",image:"4383a6bbe1ed81cb2aff1d6026f12357",link:"/programs/63f88c1babd333000ac8ef18",catalogs:["衛武營親子日"],date:"2023.04.08",limit:!1},{title:"【創意學習工作坊】跳,我的款式",introduction:"舞蹈 X 生活物件,讓我們一起跳出My Style!【創意學習工作坊】激發你的無限創意與想像!衛武營邀請各領域的專業藝術工作者,帶領大家一起在邊學邊玩的探索中迸發無限創意與想像力!",image:"eea7956a090f0d0ac8e706732d178857",link:"/programs/63eddd147700940008015729",catalogs:["大眾參與","活動"],date:"2023.05.20 - 2023.05.21",limit:!1}]},fetched:!0},shippingAreas:{rows:[],loaded:!1},userAuth:{logined:!1,status:"NORMAL",inited:!1,data:null,showNsoOverlay:!1},announce:{show:!0},youthOverlay:{show:!1,showed:!1},featureCategories:{rows:[],loaded:!1,loading:!1},features:{rows:[],loaded:!1,loading:!1},newsCatalogs:{rows:[],loaded:!1,loading:!1},chronologies:{rows:[],loaded:!1,loading:!1}},routing:{locationBeforeTransitions: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