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n\t\n\n\n
\n\n
藝術家介紹
\n\n陳宜君
\n\n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跨戲劇、舞蹈、肢體、行為、即興演出,在劇場、野台、環境與場域間探索身體存在的價值。2015年與音樂家大恭成立\b<野漫空間>,共同耕耘一塊渴望自在生活、獨立、自由的創作野地並持續經驗、實驗及流浪演出。近年多以舞蹈即興方式嘗試與場域及跨界對話,在當下的鍛鍊中,如實覺察與選擇,在無常的信任裡創造與湧現。
\n\n「舞蹈,一直是我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徑,身體則是最好的介質,學習回到自己,好好做人,好好生活與土地緊緊連結,生命就像河流一樣,會帶領我去到該去的地方,而我能做的就是讓身體自由。」
\n\n\n\n
童謹利
\n\n2003年習舞,自此踏入劇場的黑盒子魔力中,2013年成為專職演員迄今。長期與南部地區大小劇團合作,擁有演員與舞者雙重身分,善用肢體表達情感,常將二者交織於表演之中,近年開始邁入編導的領域,期許成為更多元的表演創作者。
\n\n\n\n
林娣蒂
\n\n來自印尼中爪哇,定居臺灣約17年,現居高雄市,目前為高苑科技大學外籍學生輔導員。
\n\n\n\n
劉麗娜
\n\n漂洋過海嫁來臺灣20年的印尼媳婦,熱心助人的她在漁民服務中心、漁業署、移民局...等單位,擔任印尼翻譯人員,同時,也在高雄廣播電臺、漁業廣播電臺當印尼主持人。
\n「我叫娜娜來自印尼,嫁到臺灣20年,公公和老公長年出海,留下我和婆婆一起生活,我婆婆不識字,只會說臺語,我也只會用印尼話溝通,因為語言的障礙造成生活不適應,讓我內心感受到非常孤單、想家。 後我開始報名參加外籍配偶生活適應班,除了學習語言也結交了許多朋友,讓我開始對在臺灣的生活感到希望。我也慢慢去上課臺灣城府開的課程給新住民比例母語教學培訓,通譯課程,廣播等等讓我學習很多,現在我在臺灣的生活很精彩,除了當母語教學介紹我們母國的文化,我也當廣播員印尼節目,還有幾個單位需要印尼通譯他們打電話給我。現在的我在臺灣不孤單了,我也感謝上帝和我身邊的人鼓勵我,幫我加油打氣讓我現在更愛臺灣了。」
\n\n
劉建華
\n\n臺灣豫劇團當家小生,高雄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n\n出生戲曲世家,自幼熱愛傳統戲曲,就學高雄女中期間創辦豫劇社;2001年考入楊麗花歌仔戲團第三期藝生,師承楊麗花女士。2005年考入臺灣豫劇團,以優異的表現逐漸嶄露頭角――2007年挑樑於年度大戲《慈禧與珍妃》飾演光緒一角,初鳴驚人;其後擔綱青春版《秦少游與蘇小妹》、《杜蘭朵》、《唐伯虎點秋香》等,受到廣大年輕觀眾喜愛,將其號為「豫劇王子」。近年於臺灣豫劇團主演戲碼包括:豫莎劇《約束》、《量·度》、《天問》;傳統經典《梅龍鎮》、《一樹紅梅》;新編豫劇《蘭若寺》、《觀音》等。支援主演奇巧劇團跨界作品《Roseman玫瑰俠》、《我可能不會度化你》、《未來處方簽》、《鞍馬天狗》等演出,皆有傑出表現。
\n\n\n\n
林瑋萱
\n\n是為聽障創作者,創作卻是十分音樂性。用對比強烈的色塊在畫布上恣意拼湊,形成一幅幅具有詩意與節奏感的圖像,是最擅長的風格。在作品當中經常出現不經意的點、線與圓,主要都是來自於生活中各種物件的簡化形象,甚至是抽離形象的。
\n\n\n\n
王國仁
\n\n不同於多數中生代的藝術家多傳承自學院系統的美學教育,王國仁的藝術養成接近素人式的自我學習探索、突破預設格局、基礎框架的包袱,從街頭噴漆塗鴉回到筆刷繪畫,身兼藝術家、靈感應、心靈導師三位一體的角色;創作中時常在畫面中留下的符號、代號(線索),也將藝術帶進社區,用創作與熱情持續感動大家。
\n\n\n\n
周書毅
\n\n從身體出發,用舞蹈作為與世界溝通的語言,關注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在過往的創作及行動中,善用跨界力量的特性,強烈表現在藝術公共性上的著墨。編創聚焦叩問生命的價值,反映個人或群體在不同社會脈絡下的狀態,提出「屬於亞洲的身體語彙」,並以劇場、非傳統劇場、舞蹈錄像等形式呈現,持續以移地移居創作的方式遊走各地。2020年,受邀擔任衛武營首位駐地藝術家,移居南方。
\n\n\n\n
王榆鈞
\n\n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現為音樂創作者,藝術家、電影及劇場配樂家、歌者。持續走在邊界,喜歡觀察存在於生活周遭的事物,讓日常的片刻轉化成音樂裡各種表情。近年特別關注實驗聲響與身體的對話、影像共同創造出的內在聽覺空間,在詩句縫隙間的音樂風景。探究時間軸線裡往未來未知的聲音,同時也向著古老大地的呼喚。期待能繼續在世界不同角落創作,紀錄當下空氣裡的振動,以及生活的氣息;在詩與歌的脈絡裡找到一種文化對話的方式。
\n已出版音樂作品有《凹》EP、《沙灘上的腳印》概念專輯、生命幻想曲之《初生》《長大的那一天》《消失》劇場音樂繪本專輯、王榆鈞與時間樂隊《頹圮花園》、王榆鈞與時間樂隊《原始的嚮往》專輯、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同名展覽音樂專輯等。近期配樂作品有電影《訪客》、《野雀之詩》, VR《留給未來的殘影》,短片《須菩提的眼淚》、《肇事者逃逸》、《謎絲》,《Break and Break !無用之地》周書毅身體錄像展演,吳耿禎《穿牆術》、劇場作品《阿忠與我》等。
\n\n
\n'}],time:["2021/09/19 (日) 11:10","2021/09/19 (日) 11:40","2021/09/19 (日) 13:10","2021/09/19 (日) 13:40","2021/09/19 (日) 14:10","2021/09/19 (日) 14:40","2021/09/19 (日) 15:10","2021/09/19 (日) 15:40","2021/09/19 (日) 16:10","2021/09/19 (日) 16:40","2021/09/19 (日) 17:10","2021/09/19 (日) 17:40"],title:"巴黎市立劇院x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諮詢日》",related:[]},relatedPrograms:[{title:"2023【衛武營場館友善計畫】友善學習工作坊",introduction:"衛武營自2018年開館以來,致力成為眾人的藝術中心,盼社會上眾多族群在衛武營找到自己安適的方式參與藝術活動。",image:"a54dc95428dd33318c18053cf40e9480",link:"/programs/641c1c96653c730007b385c0",catalogs:[],date:"2023.05.26 - 2023.10.08"},{title:"【幕後解密】探索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後台風景",introduction:"好奇一部精采節目的製作過程嗎?\n好奇演出結束後的劇場舞台在做什麼嗎?",image:"7f10038a33acefc7de252c4338b527ed",link:"/programs/64c9bdaa82449b0007963c6a",catalogs:[],date:"2023.10.07"}]},fetched:!0},shippingAreas:{rows:[],loaded:!1},userAuth:{logined:!1,status:"NORMAL",inited:!1,data:null,showNsoOverlay:!1},announce:{show:!0},youthOverlay:{show:!1,showed:!1},featureCategories:{rows:[],loaded:!1,loading:!1},features:{rows:[],loaded:!1,loading:!1},newsCatalogs:{rows:[],loaded:!1,loading:!1},chronologies:{rows:[],loaded:!1,loading:!1}},routing:{locationBeforeTransitions: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