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權放映室》
春暖花開的三月,衛武營特別企劃《平權放映室》錄像展,邀請來自印尼、英國、馬來西亞及臺灣共10組導演/藝術家,各別以不同的影像/視覺語彙,娓娓道來關於平權的二三事。
馬尼拉街頭上的男公關皮條客、懷抱襁褓嬰孩的變裝皇后、南美洲生產線上的工廠女工、百無聊賴等著工作上門的臨時工、太平洋孤島上討海的印尼部落男子、跪坐在洗衣堆旁的絕望主婦…。《平權放映室》沒有走上街頭的大聲抗爭、揭露不公不義的忿忿不平,而是一部部溫潤如詩的影像小說,帶領觀眾直視冰冷的社會現實。
平權並非只是伸張正義的口號,而是為了找尋自己的安適之所的必要作為。本展期待透過多元的展演形式推廣平權觀念,讓觀眾對於共融社會、文化平權的實質內涵有進一步瞭解,進而迎向尊重和諧的未來家園。
時間
2021/3/6-3/28 11:00-17:00
※周二公休
周邊活動
2021/3/13-3/14 演講廳
演出人員
伊旺・安米特&蒂塔・薩利娜
陳惠萍
侯怡亭
許慧如
饒加恩
廖克發
拉娜・洛克
林涵
余政達
參展影片
悲傷的底蘊
伊旺・安米特&蒂塔・薩利娜
印尼│2020│彩色│6min50sec
|
在受污染的淺海中,反聖嬰現象帶來了本月(2020年10月)的最高潮位,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觀察潮汐運動、牽引力及海底逆流,經歷了一次非比尋常的際遇,融合了人類情感、生態破壞與意識型態的衝突。這種介入是向著島嶼的悲傷故事而前進的朝聖之路,然而最終卻通往死路般的絕境,除了沉沒之外別無選擇。
海員
一名來自武吉士部落的男子。武吉士部落位於印尼蘇拉威西省望加錫,以海上探險聞名。該部落曾前往暹羅探險,其後裔則留在曼谷的麥加山地區。海員的家人認為,要在雅加達生存,出海是一種出路。而由於濫捕、污染及填海造陸導致漁獲量減少,海員必須一天比一天更加努力工作。
烏比勿沙島
由於海蝕和採砂,這座小島完全消失在世界上。1954年,島上的生活不斷惡化,居民大量流亡,成為了氣候難民。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的建造及海平面上升,使得這座島嶼淹沒在水中,目前只剩下死亡的珊瑚及強勁的海流,而海流會捲走任何事物,無一倖免。
反叛者
卡托索維喬是叛亂組織「伊斯蘭之家/印尼伊斯蘭軍」(Darul Islam/Tentara Islam Indonesia,DI/TII)的首領。1949年,他宣佈在印尼建立伊斯蘭國,領導了多年游擊行動,直至軍隊及平民發現他的藏身之處並將他逮捕為止。這名自由戰士最終判處了死刑,於1962年在烏比勿沙島遭到處決。如照片記錄所示,當時該島嶼仍有一部分在水面之上,處決卡托索維喬之處便是一例。儘管卡托索維喬的墳墓和小島皆已沒入水中,他的意志卻屹立不搖,轉化成各種形式處處藏匿,並改變了印尼的文明及衰退的民主價值。
拍攝地點:烏比勿沙島、千島群島、雅加達灣、印尼
顱骨中的遺物
伊旺‧安米特 & 蒂塔‧薩利娜
印尼 | 2020 | 彩色 | 7min
|
疫情在印尼惡化之際,伊旺及蒂塔透過重力及過去六年來收集的數十件文物,加深了與恐懼的關係。
恐懼是個古老的存在,是種嵌入顱骨中的化學鏈反應。恐懼使人無法抵擋地心跳加速、冷汗直流、焦慮不安,這種感覺令人心神不寧。
每個物種對於恐懼皆有一套應對方式,有的是自我防衛,又或是對於大權的認可。烏龜、含羞草及穿山甲在面對恐懼時,會縮小身子保護自己。人類大概是唯一會做出相反舉動的物種,人們會膨脹自己或者合力壯大聲勢。因此,人類可能是最危險的猿類動物。
恐懼是藏匿在顱骨中的遺物,待我們自己將之忽視或喚醒。
抵達之時,你將後悔
伊旺‧安米特 & 蒂塔‧薩利娜
印尼 | 2020 | 彩色 | 43min51sec
|
麻六甲海峽是亞洲最繁忙的水域之一,此處人們的身上累積了海上的生活經驗及複雜的利益糾葛。伊旺及蒂塔尋訪了廖內群島的幾個島嶼,並特別來到巴淡島,以搜集、轉述群島故事的另一面。一九七〇年代,巴淡島原訂為工業區,如今卻面臨嚴峻的社會問題,並陷入與爪哇島之間的利益及權力糾纏,無可避免地產生了扭曲。透過海上旅行及與赤道旅人的相遇,藝術家理出故事的來龍去脈,而他們跳脫主流敘述的初衷,正與邊界問題、殖民時期、蘇丹國時期及全球化等引起的地緣政治動盪有關。透過藝術的介入、對話、現地造訪及一句誓言,這個論述電影講述了《洗名》*的背景故事。
*《洗名》:為重新探討印尼及新加坡關係的講座式展演,兩國之間隔著麻六甲海峽,地處東南亞最繁忙的水域。戰士在此立下的神聖誓言與企業貪婪的協議,使得衝突蔓延開來。本作品發源於殖民主義的影響、印馬武力衝突、海員劫持船隻的事件,以及走私路線、濫墾濫伐及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等的生態破壞。伊旺及蒂塔發起「溫和顛覆行動」,回應政府以經濟利益和民族主義教條對國家的控制。此行動共有八項計畫,藝術家將在未經許可之下闖入新加坡邊界。
* 此論述電影及藝術家談話,屬於未來群島工作坊最終展演的一部分。
漂流廚房
陳惠萍
臺灣│2019│彩色│81 min
|
科雅娘家遠在柬埔寨,想念媽媽時,她要放下臺灣的家庭,才能再見到爸爸媽媽。莎麗的爸媽已經不在,每次照著記憶裡媽媽的家常菜做法,就彷彿回到媽媽在的時光。
那我呢?從未有過遷徙經驗的我,在國家邊境裡被移民官誤認為另一個人,此後,「我是誰?」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冷鏈⟫
侯怡亭
臺灣│2019│彩色│26 min
|
侯怡亭長期關注女性在不同的社會結構的樣貌,特別是需要大量人力及技術性高的生產場域的女性勞動者。《冷鏈》是一件以訪談為主要敘事的紀錄影像,藝術家前往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觀察跨國切花公司的流水線,考察切花工人的問卷,與訪談一位改善生產線的專家,進而了解當地女性的工作場域與性別結構。影片名稱出自於物流供應鏈的專有名詞,也點出嬌貴的花卉在運送過程需保持質量的一項當代系統工程,並以此指涉現代社會背後的治理術,及人類在製造物及其被製造的種種生產關係裡。
《代工繡場—歷史刺繡人》系列
侯怡亭
臺灣 | 2019 | 刺繡、數位影像輸出、畫布| 40 x 60 ~ 52 x 90 cm | 共展出三件
|
自2015發展至今,為一系列以臺灣日治時期女子學校的歷史檔案為基礎,並結合現場刺繡勞動為表演過程的長期性參與式計畫,透過招募參與者及個體來回應殖民教育背後的性別意識與身體政治。
臨時工
許慧如
臺灣│2017│彩色│25min
|
本片透過被棄置的工廠、打臨工的工人、以及牆上的尋找工人啟示,來反映出工人階級的真實處境。他們在功利地被使用完畢之後,隨即遭到丟棄,無需任何責任與情感。他們是現代化工業歷程的「遺跡」,如今徒剩遺留在城市邊緣的空洞與荒蕪。許慧如以非典型紀錄片的拍攝手法,聘僱了三位真正的臨時工來扮演臨時工,廢棄工廠的空間便是舞臺,他們在其中組構出了一個若有似無的、臨時的家。憑藉著身體的勞動與彼此的關係,在真實與虛構的邊界、城市與荒野的邊界、家與流浪的邊界,活著。
REM Sleep
饒加恩
臺灣│2011│彩色│26min
|
《REM Sleep》這件作品挪用紀錄片的形式,拍攝臺灣90年代南向政策後,由印尼、菲律賓、泰國以及越南所引進的短期勞工,他們在臺灣居留期間睡覺時所做的夢。一方面試著從夢境探討在全球經濟體系下,個體因著經濟因素移動時,環境對他們的感染和影響;另一方面,藉由這個似乎不具法律證據性的角度,對全球經濟體系下的移動個體狀態,提出反思的可能。
妮雅的門
廖克發
臺灣│2015│彩色│25min
|
妮雅是一名遠離家鄉來到臺灣工作的菲律賓籍女傭。妮雅和她僱主的世界之間,只隔一扇房門,她喜歡把房門鎖上,卻因此而引起了與僱主的衝突。這是發生在妮雅身上一天的故事,也是發生在離家的許多人們身上可能的一天。
洗衣堆的旅程
拉娜・洛克
英國│2020│彩色│26min
|
2020年間,藝術家拉娜.洛克從作為女性、從而具有洗衣責任的角度出發,以母親的身份拍攝了自傳性影片,並藉由片中顯現的危機探討更寬廣的全球性議題。影片於整建中的倫敦東南部與昆士蘭郊區拍攝,鏡頭在她父母與她家中的混亂環境之間,以及衝突與幽默的過往片段中轉換。洗衣服這件事延伸出幾條劇情線,並藉由2020年澳洲森林大火背後的政治與環境因素以及新冠狀病毒疫情,揭示了殖民主義、白人特權與父權主義之間的深度糾葛。
繁花盛開
林涵
臺灣│2017│彩色│25min
|
扮裝皇后Cherry在表演前夕與男友大吵一架,因為發現長期劈腿的男友和女人上床。傷心的她打起精神趕去上班,卻在途中撿到一名棄嬰,當與好姐妹Lena正魅力四射載歌載舞地表演時,她們卻在棄嬰身上發現了一個秘密…。
意外在這晚闖入Cherry生命中的嬰兒,彷彿給了她一個擁有孩子和家庭的短暫美夢,但卻也再一次讓她和Lena意識到她們所處社會中無法忽視的殘酷現實。
這是一個扮裝皇后在夜晚小巷內撿到嬰兒的冒險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找尋自我歸屬的故事。
《Tell Me What You Want》
余政達
臺灣│2015-2017│彩色│61min
|
本片是關於一段旅人和異地文化之間的視線、慾望、友誼及需求的交換。這個交換關係起始於David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馬拉提(Malate)街頭,以一個外來者的身分與當地街道上活動的「Marketing」們從陌生的交遇發展出交友關係,從拍攝影片的需求所產生的各種交涉和交易,這當中所發展的數種交換關係及過程,交錯著繁華街的地方現實、人情網絡、跨文化的不同種欲望和想像的凝視與錯視。自2015年11月到2017年6月,David持續飛往馬尼拉,在旅人、友人及影片製作人的身分之間穿梭著,這些曖昧的角色經歷投射出跨文化呈現底下複雜的多重內涵。
《平權放映室》
春暖花開的三月,衛武營特別企劃《平權放映室》錄像展,邀請來自印尼、英國、馬來西亞及臺灣共10組導演/藝術家,各別以不同的影像/視覺語彙,娓娓道來關於平權的二三事。
馬尼拉街頭上的男公關皮條客、懷抱襁褓嬰孩的變裝皇后、南美洲生產線上的工廠女工、百無聊賴等著工作上門的臨時工、太平洋孤島上討海的印尼部落男子、跪坐在洗衣堆旁的絕望主婦…。《平權放映室》沒有走上街頭的大聲抗爭、揭露不公不義的忿忿不平,而是一部部溫潤如詩的影像小說,帶領觀眾直視冰冷的社會現實。
平權並非只是伸張正義的口號,而是為了找尋自己的安適之所的必要作為。本展期待透過多元的展演形式推廣平權觀念,讓觀眾對於共融社會、文化平權的實質內涵有進一步瞭解,進而迎向尊重和諧的未來家園。
時間
2021/3/6-3/28 11:00-17:00
※周二公休
周邊活動
2021/3/13-3/14 演講廳
演出人員
伊旺・安米特&蒂塔・薩利娜
陳惠萍
侯怡亭
許慧如
饒加恩
廖克發
拉娜・洛克
林涵
余政達
參展影片
悲傷的底蘊
伊旺・安米特&蒂塔・薩利娜
印尼│2020│彩色│6min50sec
|
在受污染的淺海中,反聖嬰現象帶來了本月(2020年10月)的最高潮位,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觀察潮汐運動、牽引力及海底逆流,經歷了一次非比尋常的際遇,融合了人類情感、生態破壞與意識型態的衝突。這種介入是向著島嶼的悲傷故事而前進的朝聖之路,然而最終卻通往死路般的絕境,除了沉沒之外別無選擇。
海員
一名來自武吉士部落的男子。武吉士部落位於印尼蘇拉威西省望加錫,以海上探險聞名。該部落曾前往暹羅探險,其後裔則留在曼谷的麥加山地區。海員的家人認為,要在雅加達生存,出海是一種出路。而由於濫捕、污染及填海造陸導致漁獲量減少,海員必須一天比一天更加努力工作。
烏比勿沙島
由於海蝕和採砂,這座小島完全消失在世界上。1954年,島上的生活不斷惡化,居民大量流亡,成為了氣候難民。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的建造及海平面上升,使得這座島嶼淹沒在水中,目前只剩下死亡的珊瑚及強勁的海流,而海流會捲走任何事物,無一倖免。
反叛者
卡托索維喬是叛亂組織「伊斯蘭之家/印尼伊斯蘭軍」(Darul Islam/Tentara Islam Indonesia,DI/TII)的首領。1949年,他宣佈在印尼建立伊斯蘭國,領導了多年游擊行動,直至軍隊及平民發現他的藏身之處並將他逮捕為止。這名自由戰士最終判處了死刑,於1962年在烏比勿沙島遭到處決。如照片記錄所示,當時該島嶼仍有一部分在水面之上,處決卡托索維喬之處便是一例。儘管卡托索維喬的墳墓和小島皆已沒入水中,他的意志卻屹立不搖,轉化成各種形式處處藏匿,並改變了印尼的文明及衰退的民主價值。
拍攝地點:烏比勿沙島、千島群島、雅加達灣、印尼
顱骨中的遺物
伊旺‧安米特 & 蒂塔‧薩利娜
印尼 | 2020 | 彩色 | 7min
|
疫情在印尼惡化之際,伊旺及蒂塔透過重力及過去六年來收集的數十件文物,加深了與恐懼的關係。
恐懼是個古老的存在,是種嵌入顱骨中的化學鏈反應。恐懼使人無法抵擋地心跳加速、冷汗直流、焦慮不安,這種感覺令人心神不寧。
每個物種對於恐懼皆有一套應對方式,有的是自我防衛,又或是對於大權的認可。烏龜、含羞草及穿山甲在面對恐懼時,會縮小身子保護自己。人類大概是唯一會做出相反舉動的物種,人們會膨脹自己或者合力壯大聲勢。因此,人類可能是最危險的猿類動物。
恐懼是藏匿在顱骨中的遺物,待我們自己將之忽視或喚醒。
抵達之時,你將後悔
伊旺‧安米特 & 蒂塔‧薩利娜
印尼 | 2020 | 彩色 | 43min51sec
|
麻六甲海峽是亞洲最繁忙的水域之一,此處人們的身上累積了海上的生活經驗及複雜的利益糾葛。伊旺及蒂塔尋訪了廖內群島的幾個島嶼,並特別來到巴淡島,以搜集、轉述群島故事的另一面。一九七〇年代,巴淡島原訂為工業區,如今卻面臨嚴峻的社會問題,並陷入與爪哇島之間的利益及權力糾纏,無可避免地產生了扭曲。透過海上旅行及與赤道旅人的相遇,藝術家理出故事的來龍去脈,而他們跳脫主流敘述的初衷,正與邊界問題、殖民時期、蘇丹國時期及全球化等引起的地緣政治動盪有關。透過藝術的介入、對話、現地造訪及一句誓言,這個論述電影講述了《洗名》*的背景故事。
*《洗名》:為重新探討印尼及新加坡關係的講座式展演,兩國之間隔著麻六甲海峽,地處東南亞最繁忙的水域。戰士在此立下的神聖誓言與企業貪婪的協議,使得衝突蔓延開來。本作品發源於殖民主義的影響、印馬武力衝突、海員劫持船隻的事件,以及走私路線、濫墾濫伐及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等的生態破壞。伊旺及蒂塔發起「溫和顛覆行動」,回應政府以經濟利益和民族主義教條對國家的控制。此行動共有八項計畫,藝術家將在未經許可之下闖入新加坡邊界。
* 此論述電影及藝術家談話,屬於未來群島工作坊最終展演的一部分。
漂流廚房
陳惠萍
臺灣│2019│彩色│81 min
|
科雅娘家遠在柬埔寨,想念媽媽時,她要放下臺灣的家庭,才能再見到爸爸媽媽。莎麗的爸媽已經不在,每次照著記憶裡媽媽的家常菜做法,就彷彿回到媽媽在的時光。
那我呢?從未有過遷徙經驗的我,在國家邊境裡被移民官誤認為另一個人,此後,「我是誰?」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冷鏈⟫
侯怡亭
臺灣│2019│彩色│26 min
|
侯怡亭長期關注女性在不同的社會結構的樣貌,特別是需要大量人力及技術性高的生產場域的女性勞動者。《冷鏈》是一件以訪談為主要敘事的紀錄影像,藝術家前往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觀察跨國切花公司的流水線,考察切花工人的問卷,與訪談一位改善生產線的專家,進而了解當地女性的工作場域與性別結構。影片名稱出自於物流供應鏈的專有名詞,也點出嬌貴的花卉在運送過程需保持質量的一項當代系統工程,並以此指涉現代社會背後的治理術,及人類在製造物及其被製造的種種生產關係裡。
《代工繡場—歷史刺繡人》系列
侯怡亭
臺灣 | 2019 | 刺繡、數位影像輸出、畫布| 40 x 60 ~ 52 x 90 cm | 共展出三件
|
自2015發展至今,為一系列以臺灣日治時期女子學校的歷史檔案為基礎,並結合現場刺繡勞動為表演過程的長期性參與式計畫,透過招募參與者及個體來回應殖民教育背後的性別意識與身體政治。
臨時工
許慧如
臺灣│2017│彩色│25min
|
本片透過被棄置的工廠、打臨工的工人、以及牆上的尋找工人啟示,來反映出工人階級的真實處境。他們在功利地被使用完畢之後,隨即遭到丟棄,無需任何責任與情感。他們是現代化工業歷程的「遺跡」,如今徒剩遺留在城市邊緣的空洞與荒蕪。許慧如以非典型紀錄片的拍攝手法,聘僱了三位真正的臨時工來扮演臨時工,廢棄工廠的空間便是舞臺,他們在其中組構出了一個若有似無的、臨時的家。憑藉著身體的勞動與彼此的關係,在真實與虛構的邊界、城市與荒野的邊界、家與流浪的邊界,活著。
REM Sleep
饒加恩
臺灣│2011│彩色│26min
|
《REM Sleep》這件作品挪用紀錄片的形式,拍攝臺灣90年代南向政策後,由印尼、菲律賓、泰國以及越南所引進的短期勞工,他們在臺灣居留期間睡覺時所做的夢。一方面試著從夢境探討在全球經濟體系下,個體因著經濟因素移動時,環境對他們的感染和影響;另一方面,藉由這個似乎不具法律證據性的角度,對全球經濟體系下的移動個體狀態,提出反思的可能。
妮雅的門
廖克發
臺灣│2015│彩色│25min
|
妮雅是一名遠離家鄉來到臺灣工作的菲律賓籍女傭。妮雅和她僱主的世界之間,只隔一扇房門,她喜歡把房門鎖上,卻因此而引起了與僱主的衝突。這是發生在妮雅身上一天的故事,也是發生在離家的許多人們身上可能的一天。
洗衣堆的旅程
拉娜・洛克
英國│2020│彩色│26min
|
2020年間,藝術家拉娜.洛克從作為女性、從而具有洗衣責任的角度出發,以母親的身份拍攝了自傳性影片,並藉由片中顯現的危機探討更寬廣的全球性議題。影片於整建中的倫敦東南部與昆士蘭郊區拍攝,鏡頭在她父母與她家中的混亂環境之間,以及衝突與幽默的過往片段中轉換。洗衣服這件事延伸出幾條劇情線,並藉由2020年澳洲森林大火背後的政治與環境因素以及新冠狀病毒疫情,揭示了殖民主義、白人特權與父權主義之間的深度糾葛。
繁花盛開
林涵
臺灣│2017│彩色│25min
|
扮裝皇后Cherry在表演前夕與男友大吵一架,因為發現長期劈腿的男友和女人上床。傷心的她打起精神趕去上班,卻在途中撿到一名棄嬰,當與好姐妹Lena正魅力四射載歌載舞地表演時,她們卻在棄嬰身上發現了一個秘密…。
意外在這晚闖入Cherry生命中的嬰兒,彷彿給了她一個擁有孩子和家庭的短暫美夢,但卻也再一次讓她和Lena意識到她們所處社會中無法忽視的殘酷現實。
這是一個扮裝皇后在夜晚小巷內撿到嬰兒的冒險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找尋自我歸屬的故事。
《Tell Me What You Want》
余政達
臺灣│2015-2017│彩色│61min
|
本片是關於一段旅人和異地文化之間的視線、慾望、友誼及需求的交換。這個交換關係起始於David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馬拉提(Malate)街頭,以一個外來者的身分與當地街道上活動的「Marketing」們從陌生的交遇發展出交友關係,從拍攝影片的需求所產生的各種交涉和交易,這當中所發展的數種交換關係及過程,交錯著繁華街的地方現實、人情網絡、跨文化的不同種欲望和想像的凝視與錯視。自2015年11月到2017年6月,David持續飛往馬尼拉,在旅人、友人及影片製作人的身分之間穿梭著,這些曖昧的角色經歷投射出跨文化呈現底下複雜的多重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