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與會者:
\n\n《暖化之後,我住在…》創作團隊 周書毅、呂威聯、王榆鈞
\n《山林轉換:走跳計畫初步》創作團隊 余彥芳 、陳武康 、黎宇文
\n地點:衛武營 3F 演講廳
\n
\n活動時間:2021年3月21日(日)16:30-18:00(※周二公休)
\n參加對象:觀賞過展覽廳《舞蹈風景-亞洲舞蹈影像共製計畫》的觀眾
\n報名方式:報名參加,免費入場(限量50名,額滿為止)
\n報名期間:2021年3月6日 (六)11:00起至額滿為止
\n活動地點:衛武營3樓演講廳
\n\n
主辦單位
\n\n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灣)
\n\n臺中國家歌劇院(臺灣)
\n\n大館-古蹟及藝術館(香港)
\n\n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
\n\n\n\n
參展影片
\n\n《暖化之後,我住在…》周書毅x呂威聯x王榆鈞特別剪輯版
\n\n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灣)委託製作
\n\n編舞 / 演出|周書毅
\n\n影像創作|呂威聯 / 周書毅
\n\n音樂聲響|王榆鈞
\n\n片長|20分鐘21秒
\n\n作為編舞家、表演者、策展人等多重身分的衛武營駐地藝術家—周書毅,多年來探索身體與城市的關係,在疫情發生後,迅速發起「靜觀未來」身體影像短片展,用舞蹈影像思索疫情時局的劇場。而《暖化之後,我住在....》是他在衛武營屋頂上的創作,從全球暖化議題去思索劇場消失的未來處境,當氣溫上升,海將淹沒世界上許多城市,「也許有一天,這裡將成為生命的避難所。」書毅將用身體、影像思考生命的生存處境。這次將放映的是特別剪輯版。
\n\n\n\n
《山林轉換:走跳計畫初步》
\n\n臺中國家歌劇院(臺灣) 委託製作
\n\n主策畫 / 概念創作 / 舞者|余彥芳
\n\n共同創作 / 舞者|陳武康
\n\n共同創作 / 影像導演|黎宇文
\n\n片長|15分鐘13秒
\n\n本片紀錄臺灣中生代具有代表性的兩位舞蹈家:陳武康與余彥芳,以島嶼環境為布幅的走跳計劃。計畫初期兩人尾隨藝術家高俊宏踏查日據時期大豹溪流域隘勇線遺址的腳步入山,並將山途顛簸的身體和歷史現場的感官衝擊轉換爲新北市板橋驫舞排練場的一場即興演出。走跳計畫以身體穿越市井街道、歷史現場,一路走走跳跳,以展覽、直播、現場演出等不拘形式即時輸出,一種身體的說唱藝術,帶有即時性、就地取材、稍縱即逝的脆弱質地,意圖藉此處理一種直接而透明的體感表達曲徑。
\n\n\n\n
《毛‧恐不入 毛鬙鬙》─(階段性創作)
\n\n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香港)委託製作
\n\n概念、編舞及演出|曾景輝
\n\n創作研究及演出|黃耀權
\n\n視頻拍攝及剪輯|葉雲生
\n\n片長|13分鐘47秒
\n\n塵歸塵,土歸土…
\n萬般帶不走,唯有孽隨身。
這是一個階段性創作的呈現。該創作靈感源於一年前曾氏的作品《毛鬙鬙》講述自身對毛髮的恐懼,繼而通過這次的研究圍繞生死,探索空間與聲音對身體的影響。
\n\n編舞曾景輝以破地獄為基點——一種為逝者超度的傳統道教儀式,嘗試探求念誦破地獄經文的聲效帶給人的力量,以至產生不同的身體質感,甚或穿越不同空間。
\n\n該研究將會繼續,並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現場演出版本。
\n\n\n\n
《居。拘》
\n\n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委託製作
\n\n導演|葉奕蕾、廖捷凱
\n\n編舞/舞者|張永祥
\n\n片長|16分鐘44秒
\n\n房間——無論形而上的意象,或形而下的空間,隱喻著生命裡讓我們安心居留的一隅,同時是拘留我們的囚室。舞蹈影片《居。拘》將打開一扇又一扇房門,帶我們走進新加坡舞蹈家張永祥的內心世界。
\n\n張永祥過去20年在舞臺、編舞和教學的路上不斷鑽研,舞蹈也融入了他的生命。漸漸的,他發現多年來保護並孕育著他舞蹈生命的私密空間,其實也間接地束縛並塑造了他。當張永祥卸下盔甲的保護後,被解放的他到底是誰?
\n\n《居。拘》由來自Cinemovement的葉奕蕾和廖捷凱聯合編導,蔡紹勇製作。Cinemovement是新加坡的一個為電影工作者和編舞家設立,通過不同方式探索當代舞蹈與電影的藝術平臺。
\n'},{title:"創作者介紹",content:'周書毅
\n\n生於1983年,編舞家、舞者。近年編創作品聚焦叩問生命的價值,反映個人或群體在不同社會脈絡下的狀態,提出「屬於亞洲的身體語彙」。並以劇場、非傳統劇場、舞蹈錄像等形式呈現。周書毅積極嘗試不同的創作方法,持續探索與其他創作媒材合作的可能。其編創作品《Break & Break!無用之地》於2019年獲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獎。
\n\n\n\n
呂威聯
\n\n現職為影片製作人及舞蹈教育工作者,從小先後在印尼及美國長大。在美國和荷蘭擁有超過15年的業界舞蹈經驗。
\n\n曾在 Codarts 鹿特丹藝術大學及Holland Dans Festival 擔任客席講師。在美國著名舞團-Backhausdance,獲頒連續兩次”萊斯特·霍爾頓”的最佳表演獎。作品曾在韓國釜山的國際短片節、巴賽隆那的MECAL、好萊塢的亞洲影像,墨爾本的Sandfly國際影像紀錄以及阿姆斯特丹的Cinedans,活躍於每個國際影展。
\n\n\n\n
王榆鈞
\n\n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現為音樂創作者,歌者。持續走在邊界,喜歡觀察存在於生活周遭的事物,讓日常的片刻轉化成音樂裡各種表情。近年特別關注實驗聲響與身體的對話、影像共同創造出的內在聽覺空間,在詩句縫隙間的音樂風景。探究時間軸線裡往未來未知的聲音,同時也向著古老大地的呼喚。期待能繼續在世界不同角落創作,紀錄當下空氣裡的振動,以及生活的氣息;在詩與歌的脈絡裡找到一種文化對話的方式。
\n\n已出版音樂作品有《凹》EP、《沙灘上的腳印》概念專輯、王榆鈞與時間樂隊《頹圮花園》、《原始的嚮往》專輯等。近期配樂作品有電影《訪客》、《野雀之詩》, VR《留給未來的殘影》,短片《肇事者逃逸》、《謎絲》,舞蹈音樂《Break and Break !無用之地》周書毅身體錄像展演等。
\n'}],time:"2021/03/06 ~\n 2021/03/28\n 11:00",title:"2021 《舞蹈風景-亞洲舞蹈影像共製計劃展》",related:[]},relatedPrograms:[{title:"《極地之光管弦樂團2023定期音樂會》",introduction:"2023年極地之光管弦樂團定期音樂會,指揮劉孟灝安排海頓的第45號交響曲《告別》與貝多芬的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持續以凝聚的樂思,交織出豐富暨深醇的音樂色彩,為連假的帶來輕鬆幽默的午後音樂會。",image:"e14ea62c241898ed4845500359b148c1",link:"/programs/63d8db9f1a2c980007b52dba",catalogs:[],date:"2023.04.02"},{title:"《沒有人想交作業》劇場版Round 2",introduction:"我們都是孤島,是通往他人的指南針",image:"1510cd9f899703deb4d201d60ff45327",link:"/programs/6360dafb76d3890009114654",catalogs:[],date:"2023.06.02 - 2023.06.04"}]},fetched:!0},shippingAreas:{rows:[],loaded:!1},userAuth:{logined:!1,status:"NORMAL",inited:!1,data:null,showNsoOverlay:!1},announce:{show:!0},youthOverlay:{show:!1,showed:!1},featureCategories:{rows:[],loaded:!1,loading:!1},features:{rows:[],loaded:!1,loading:!1},newsCatalogs:{rows:[],loaded:!1,loading:!1},chronologies:{rows:[],loaded:!1,loading:!1}},routing:{locationBeforeTransitions: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