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雷:十架苦路管風琴交響詩 一場結合管風琴與繪畫的音樂視聽之旅
演奏家于爾根·坤薩瓦教授,被譽為當今德國最優秀的管風琴演奏家之一,他絢麗的藝術性、無懈可擊的技巧以及富有想像力的曲目受到觀眾和評論家的一致好評。他將杜普雷經典管風琴音樂與史特拉特曼現代畫的超級完美契合,非凡感人的激情和藝術構思的創造力,共同詮釋出『十架苦路』管風琴音樂藝術的唯美與深邃。這次演出的兩首樂曲是為了世界的大教堂和音樂廳而譜寫和演奏的。這場向二十世紀法國著名管風琴作曲家杜普雷致敬的兩部交響曲完成後的六十年當中,並沒有其他的管風琴作曲家譜寫出同樣令人激賞讚佩的作品,令管風琴樂曲從Widor和Vierne的成就再往前踏出一大步。
德國管風琴家于爾根·坤薩瓦教授將演出杜普雷浪漫派交響曲風格之傑作《十架苦路管風琴交響詩》作品第29號、與《管風琴第二號交響曲》作品第26號。《十架苦路》長達一小時,為杜普雷最長的管風琴作品。1932年首演時逐段朗讀克洛岱爾的詩句,每次讀一段,也就是苦路中的一「站」,並由杜普雷加上一段即興演奏。故事情節是耶穌被判處死刑交付十字架、自行背上各各他山,在途中所發生的事蹟。本場音樂會由德國畫家史特拉特曼繪製十四幅現代畫作取代朗讀詩句,用音樂和繪畫,講述十架苦路14站。升c小調《第二號管風琴交響曲》詮釋單純的音樂性,杜普雷完全依循交響曲的規則,以嶄新的形式呈現,令人激賞。
演前導聆
3月5日(五)18:40-19:10 音樂廳三樓大廳
演出曲目
馬歇爾·杜普雷:
《十架苦路管風琴交響詩》, 作品第 29
《第二號管風琴交響曲》, 作品第 26
演出暨製作團隊
演 出|于爾根·坤薩瓦
製作人|蔡純慧
藝術總監|林文琪
行政總監|高嘉慧
燈光技術|胡富祐
影像設計|許心牧
視訊技術|偉緻視訊工程
影音後製|邱新添
杜普雷:十架苦路管風琴交響詩 一場結合管風琴與繪畫的音樂視聽之旅
演奏家于爾根·坤薩瓦教授,被譽為當今德國最優秀的管風琴演奏家之一,他絢麗的藝術性、無懈可擊的技巧以及富有想像力的曲目受到觀眾和評論家的一致好評。他將杜普雷經典管風琴音樂與史特拉特曼現代畫的超級完美契合,非凡感人的激情和藝術構思的創造力,共同詮釋出『十架苦路』管風琴音樂藝術的唯美與深邃。這次演出的兩首樂曲是為了世界的大教堂和音樂廳而譜寫和演奏的。這場向二十世紀法國著名管風琴作曲家杜普雷致敬的兩部交響曲完成後的六十年當中,並沒有其他的管風琴作曲家譜寫出同樣令人激賞讚佩的作品,令管風琴樂曲從Widor和Vierne的成就再往前踏出一大步。
德國管風琴家于爾根·坤薩瓦教授將演出杜普雷浪漫派交響曲風格之傑作《十架苦路管風琴交響詩》作品第29號、與《管風琴第二號交響曲》作品第26號。《十架苦路》長達一小時,為杜普雷最長的管風琴作品。1932年首演時逐段朗讀克洛岱爾的詩句,每次讀一段,也就是苦路中的一「站」,並由杜普雷加上一段即興演奏。故事情節是耶穌被判處死刑交付十字架、自行背上各各他山,在途中所發生的事蹟。本場音樂會由德國畫家史特拉特曼繪製十四幅現代畫作取代朗讀詩句,用音樂和繪畫,講述十架苦路14站。升c小調《第二號管風琴交響曲》詮釋單純的音樂性,杜普雷完全依循交響曲的規則,以嶄新的形式呈現,令人激賞。
演前導聆
3月5日(五)18:40-19:10 音樂廳三樓大廳
演出曲目
馬歇爾·杜普雷:
《十架苦路管風琴交響詩》, 作品第 29
《第二號管風琴交響曲》, 作品第 26
演出暨製作團隊
演 出|于爾根·坤薩瓦
製作人|蔡純慧
藝術總監|林文琪
行政總監|高嘉慧
燈光技術|胡富祐
影像設計|許心牧
視訊技術|偉緻視訊工程
影音後製|邱新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