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方寸之間Medium》
\n\n印尼編舞家里安多(Rianto),精於來自中爪哇跨性別的傳統舞蹈凌雅(Lengger)及其他爪哇舞蹈流派。與新加坡編舞者徐家輝(Choy Ka Fai)合作的《軟機器》(Soft Machine) 大受迴響後,里安多發展個人最新創作的長篇自傳式舞劇《方寸之間》(Medium),借喻凌雅(Lengger)字義來源’elinga ngger’,意即「需要被記得和注意到的建議」,不僅為了保存此舞蹈和延續傳統而努力,亦著眼於超越教條和二元對立之性別、傳統、宗教、社會及政治團體之間的關係進行一系列的深度研究和驗證。
\n\n\n\n
里安多在《方寸之間》成功跨足當代揉合傳統文化,展現他對於普世的自由的追求,追求富層次的多元性、正面接受矛盾和神秘的奧義正是爪哇傳統的核心。里安多高度純熟的舞蹈技巧和藝術語彙,結合來自家鄉的吟唱演奏音樂家卡瓦蒂(Cahwatie)強而有力又富饒能量的人聲頌唱和擊樂譜曲,和日本當代聲音設計師森永泰弘,聯手創造豐富多層次的聲音和視覺地景,也鋪成出凌雅舞蹈強調舞蹈動作和聲響樂音緊密的關係,持續爬梳印尼傳統文化當代化的無限可能。
\n\n\n\n
贊助支持單位|印尼雅加達沙利哈拉藝術中心 (Komunitas Salihara)、澳洲達爾文藝術節 (Darwin Festival)
\n\n\n\n
更多訊息,鎖定臺灣舞蹈平台官網。
\n\n
\n照片版權:Wannes Cré
\n贊助單位
\n\n
\n'},{title:"團隊介紹",content:'
《孤單在一起》
\n\n編舞家/舞者| 李貞葳
\n\n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前以色列巴希瓦舞團舞者(2009-2014)。編舞家歐哈德.纳哈林 (Ohad Naharin) 眼中「最迷人的舞者之一」。曾與歐哈德.纳哈林(Ohad Naharin)、傑宏.貝爾 (Jérôme Bel)、雪倫.伊爾 (Sharon Eyal)、莉絲貝.胡維茲 (Lisbeth Gruwez)、瑪芮娜.麥斯卡利 (Marina Mascarell)、雅斯門.歌達 (Yasmeen Godder)、馬可斯.莫勞 (Marcos Morau)、何曉玫等知名編舞家合作。曾任客席舞者於瑞典哥德堡歌劇院舞團 (2015-2016)、碧娜.鮑許德國烏帕塔舞蹈劇場 (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 (2017)、比利時步兵舞集 (VoetVolk) (2017-2018)。
\n
★ 李貞葳充滿爆發力的肢體特色、極具豐富感的表演性,被紐約時報讚為「充滿魅力的獨舞者」。
\n\n★ 哥德堡郵報以兩個「驚人」(Amazing) 來形容「李貞葳擁有令人讚嘆的肢體和渲染力。」
\n\n★ 法國舞評家湯瑪斯.漢 (Thomas Hahn)讚賞「李貞葳展現強大而驚人的能力,演繹的關鍵已不在舞蹈,而是將自身轉化為元素。」
\n
編舞家 / 舞者|沃庫亞.佐坦 (Vakulya Zoltán)
\n\n生於匈牙利,現居比利時。曾經在布達佩斯當代舞蹈學院研讀表演與導演(2005-2006)以及編舞(2006-2008),後來獲得李奧納多·達文西獎學金,畢業於薩爾茲堡舞蹈實驗學院;他同時也是2011年維也納國際舞蹈節 (ImPulsTanz ) 舞蹈網路獎助金的得主。他曾與多位著名編舞家──大衛.桑布拉諾 (David Zambrano)、霍德舞團 (HODWORKS)、維拉.圖辛 (Vera Tussing)、吉歐吉雅.瓦達魯 (Georgia Vardarou)、阿爾伯特.奎薩達 (Albert Quesada)合作及共同創作,更擴及視覺藝術領域與卡爾.范.威爾登 (Karl Van Welden)、 肯德爾.基爾斯 (Kendell Geers) 合作演出。2016年他的共同創作受邀演出於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2017年《是時間》的跨領域合作由巴黎時報讚譽為「與眾不同且獨特的音樂性與舞蹈。」
\n\n\n\n
方寸之間
\n\n編舞家/舞者|里安多 (Rianto)
\n\n印尼睡眠果舞團 (Dewandaru Dance Company) 的藝術總監里安多 (Rianto),原籍印尼班尤馬市(Banyumas)現居日本東京,擅長爪哇傳統流派「凌雅」 (Lengger) 的挑情劇目:探索傳統與當代、雄與雌、城市與鄉野之間的種種緊張關係,其中也不乏許多跨性別舞蹈作品。「當我跳舞時,我就像個小女孩;但我同時也可以跳得像個男人。」里安多與不少當代編舞家合作,並演出當代舞蹈作品,從其傳統舞蹈根基出發,衍生、發展出不同種類的編舞實踐。
\n\n\n\n
製作團隊名單/演出人員名單:
\n\n《孤單在一起》
\n\n共同創作/演出|李貞葳、沃庫亞.佐坦 (Vakulya Zoltán)
\n\n舞台設計|王鼎曄
\n\n燈光設計|王正源、徐子涵
\n\n音樂設計|晟、雅蜜拉.羅歐思(Yamila Rios)
\n\n部分音樂出處|班尼.固德曼 (Benny Goodman)、蔻依.蘿絲.卡特勒 (Chloé-Rose Cutler)、豎笛工廠重奏團 (Clarinet Factory)
\n\n\n\n
《方寸之間》
\n\n編舞家/演出|里安多 (Rianto)
\n\n戲劇構作|加林.努格羅霍 (Garin Nugroho)、鄧富權 (Tang Fu Kuen)
\n\n舞台/燈光設計|依斯干達.路丁 (Iskandar K. Loedin)
\n\n音樂家|卡瓦蒂 (Cahwati)
\n\n聲音設計|森永泰弘 (Yasuhiro Morinaga)
\n\n執行製作|普特里.普拉梅絲蒂.葳嘉伶提亞絲 (Putri Pramesti Wigaringtyas)
\n\n製作人|賈菈.阿道弗斯 (Jala Adolphus)
\n\n※ 共同製作單位|
\n\n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 Singapore)、澳洲雪梨跨界表演藝術機構 (Performance Space)、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Weiwuying)、比利時安特衛普藝術中心 (deSingel Internationale Kunstcampus)、德國達姆施塔特州立劇院 (Staatstheater Darmstadt)
\n\n\n\n
\n\n
\n'}],time:["2018/11/11 (日) 14:30"],title:"臺灣舞蹈平台|孤單在一起 + 方寸之間 ",related:[]},relatedPrograms:[{title:"2023 波麗露在高雄-那座山",introduction:"「只有還有人沒看過,它就仍有繼續跳下去的價值。我們得繼續尋找推廣的動力,讓藝術的力量分享出去,創造被遇見的機會,一個開始。」- 編舞家 周書毅",image:"be5b246ce22b074e2cdfef37e0e71165",link:"/programs/646d84e965a7e80007c2859d",catalogs:[],date:"2023.09.09 - 2023.10.29"},{title:"《狂熱大協奏》",introduction:"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為巴洛克時期常見曲種,以器樂群與樂團合奏兩組輪流交替出現,相互對比。",image:"39a3c764e8156c75dc89ea1662d11a2c",link:"/programs/64dc85b21771c4000af0e2c3",catalogs:[],date:"2023.12.10"}]},fetched:!0},shippingAreas:{rows:[],loaded:!1},userAuth:{logined:!1,status:"NORMAL",inited:!1,data:null,showNsoOverlay:!1},announce:{show:!0},youthOverlay:{show:!1,showed:!1},featureCategories:{rows:[],loaded:!1,loading:!1},features:{rows:[],loaded:!1,loading:!1},newsCatalogs:{rows:[],loaded:!1,loading:!1},chronologies:{rows:[],loaded:!1,loading:!1}},routing:{locationBeforeTransitions:null}}